在众多的白洋淀民俗之中,放荷灯要算是参与人数最多、又能引人入胜的民俗之一了。 解放前,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那是白洋淀放荷灯的日子。这天,荷花灿烂,月儿弯弯,也正是传说中天上牛郎织女鹊桥会面的日子。也许善良的白洋淀人担心天空漆黑,便点起荷灯为这对情侣照明。一到晚上,白洋淀内大小三十六个水庄的男女老少就近拥到村边,拿出早已备好的荷灯点燃起来,放到水中。那荷灯是用荷花瓣做成的。荷瓣两端尖尖的,中间呈凹形,恰似一只玲珑的小小荷船。荷瓣内放上一些用菜籽油或桐油浸过的麦糠,把灯芯纸搓成捻埋在麦糠中。纸捻点燃后,吸收麦糠中的油,缓慢燃烧。纸船从淀边缓缓向淀内荡去,近的漂出一两千米,远的一直漂向淀心。燃放荷灯时,人们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默默祝愿:老年企盼长寿,自己燃放的荷灯漂得越远,越象征自己益寿延年;青年男女寄托自己的情思,渴望自己燃放的荷灯能带着自己的怀恋漂到挚爱人的心田;孩子们把憧憬和希望寄托在小小荷灯上,或许明天能得到爸爸妈妈一次足以令小伙伴羡慕的馈赠——一块小小的石板。到抗日战争期间,白洋淀人燃放荷灯时,又有了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雁翎队、八路军打个漂亮的歼灭战。于是便又有了边放荷灯边唱歌的习俗。 时值今日,生态旅游开发工程使白洋淀披上了新装,焕发了青春,白洋淀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放荷灯也增添了新的内容。安新县人民政府确定每年7月1日至10月1日为荷花节,节日期间燃放荷灯。放灯的这天晚上,不仅新旅游码头、原东关码头上彩灯高悬,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就是水乡各个村庄的群众,也拥向村头淀边。人们或是在淀边、或是划船到淀里把荷灯点燃。荷灯的形式多种多样,常年在淀上行船的多是船灯,祈保一年平安;姑娘们放的是荷花灯,荷的秀美既是她们自身的姣好形象,也表现出了她们手艺巧夺天工。
白洋淀旅游网·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
喜欢生活的明媚,让醇厚的酒香和袅袅的茶香在心底沉淀,拂去岁月
我的家乡我看到天上孤独流浪的云,浮云也偷偷看着我,我一声思乡
我们小时候的白洋淀,长堤垂柳,万亩荷香,碧波浩渺,鸟鸣婉转,
小路弯弯,穿过密集的村庄,堤岸两旁繁花似锦,垂柳悠荡,杨树高
▲游客在雄安新区安新县白洋淀景区乘船游览(4月29日摄)。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