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是一 发表于 2017-10-17 00:17:04

古迹任丘——鄚州古城遗址





鄚州古城遗址,位于任丘城北16.5公里处,一零六国道西侧,始建于东周时期,历经多次修缮。该城池呈纱帽形,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1.2公里,城墙为土城,宽约30米,高5米。
现仅存有南城门,重建于清嘉庆时期,当地人称“南阁(gao)”,当地政府于二零一四年对南城门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加固修缮工作。
城东部、北部残存部分土城墙,延绵数百米,高峻挺拔,雄伟壮阔,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鄚州,历史悠久,位处交通要冲,历来为争战鏖兵之地。
据载,颛顼时代,制天下为九州,时鄚属颛顼地,冀州域。






虞舜之时,析天下为十二州,冀州分并、幽二州,鄚地属幽州。
夏商时代,幽、并二州合为冀州,鄚属冀州。
周初,分封诸侯,鄚为鄚国,为燕国附庸,属幽州域。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群雄逐鹿,兼并战争连绵不已,地域权属变换频繁,曾有“土无定主”的说法。据《史记·赵世家》载:“惠文王五年(公元前294年)与燕鄚易”,鄚原为赵地又割与燕。所以,鄚曾为燕、赵之附庸,地属幽州域。
公元前221年,秦并六国,统一天下,分为36郡(后增到40郡),郡下设县。时鄚已改为县,属上谷郡。
西汉时期,鄚曾属幽州部渤海郡。《汉书·地理志》载:“涿郡为鄚县、为阿陵县、为高郭(侯国),属幽州。”
东汉时,鄚属冀州刺史部河间国所辖。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后,归属曹操。三国鼎立之时,鄚属曹魏,隶属冀州河间(国)管辖。魏元帝曹奂景元三年(公元262年),河间改国为郡,鄚为幽州河间郡所辖。






西晋统一中国后,鄚属冀州域河间国所辖。《晋书·地理志》载:“河间国有鄚侯,属冀州。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河间复郡为国。领地有:成平、武垣、中水、易城、鄚县。
东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16年,匈奴攻入长安,西晋结束,司马氏逃到江南,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此时,北方处于大分裂状态。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多个国家,统称十六国。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置瀛州,据《地理志》载:“河间郡有鄚县,治陵城,属瀛州”。
隋初对地方建制进行改革,由前朝的州、郡、县三级,改为郡、县两级。废任丘县,设鄚县,属河间郡。另据《隋书·地理志》载:河间郡,旧置瀛州高阳县,大业初并入任丘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大并州县,分全国为十道,地方由道、郡、州、县四级管理。









《旧唐书·地理志》载:河北道鄚州,本瀛州之鄚县。景云二年,于县置鄚州,割瀛州之鄚、任丘、文安、清苑、幽州之归义等五县属之。天宝元年,鄚州管六县:鄚、文安、任丘、清苑、利丰、唐兴。鄚县,武德四年属满州。贞观元年改属瀛州。景云二年割属鄚州。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以“鄚”类“郑”字,遂改为“莫”。开元十九年分文安、任丘二县,利丰县改为长丰县,均属河北道莫州管辖。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州为郡,任丘复属河北道文安郡。
五代时,任丘仍属莫州所辖。公元936年,契丹扶植石敬瑭为帝,国号晋,遂割幽云16州给契丹,时莫地已属契丹。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全国划为24路,设府(或州)、郡、县三级。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省长丰县为镇,又省鄚县入任丘。
此后,鄚州一直隶属于任丘。
鄚州不仅历史久远,更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像众所周知的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西汉大儒韩婴,曹魏名将张郃等等。
——2017/01/10摄影/编撰整理:白子谦

linuvzg 发表于 2021-4-24 15:40:43

为分享精神点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迹任丘——鄚州古城遗址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