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明媚 发表于 2017-10-17 18:18:58

【原创】徒步穿越宝珠峰,感受嵩岳之美

文/小桥流水369   摄影/大宋江山          As early as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about 1037 BC), the duke of zhou moved the capital to luoyang, meet strong resistance from all kinds of forces, and decided to test it on "to" moved the capital to luoyang to find according to the host. In the town of dengfeng accomplished through measurement, found the "in", founded the theory of "heaven and earth", since one thousand, and no one questioned.      天地之中登封因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而闻名中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被世人知晓的。中央电视台曾播出一部纪录片《天地之中》,讲述早在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037年),周公旦意欲迁都洛阳,遇到各种势力的强烈反对,于是决定测日影定“地中”,为迁都洛阳寻找天象根据。历经测量,在登封告成镇找到了“地中”,创立了“天地之中”学说,此后千年,无人质疑。但登封地处山区,不适宜建都,洛阳则是中国的两河流域,距天地之中很近,符合古代建都的一切条件,周公就在洛阳建洛邑,成为千年帝都。这就是三皇寨“天地之中”标志的由来。石圭、石表式的周公测景台现在成了著名的古代天文遗址。 五岳之尊    泰山号“五岳独尊”,而嵩山的“五岳之尊”却知之不多。曾写出千古不朽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唐初诗人陈子昂向朝廷奏表《为赤县父老劝封禅表》中写道:“然则嵩岳神宗,……况神都(京都洛阳)为八方之极,太室(中岳嵩山)居五岳之尊。”武则天时正式封嵩山为“五岳之尊”。 而“五岳独尊”,则是北宋初年山东泰安人石介在他的《泰山》一诗中最早提出的:“诸山知峻极,五岳独尊严”。历代正统思想都认为武则天篡位,嵩山为“五岳之尊”的称谓慢慢淡化。这样神秘的地方,自然吸引着我们想尽快一睹嵩山的“尊容”。险峻宝珠峰“从石脊仰攀直跻,两旁危崖万仞,石脊悬其间,殆无寸土,手与足代匮而后得升以手足来代替登山设备的缺乏而爬上山……忽石削万丈,势不可度。转而上跻,望峰势蜿蜒处趋下。而石削复如前,往复不啻数里……危崖欹石,俱在万仞峭壁上”这是徐霞客对嵩山少室的描述,可见其险峻应位列“五岳之首”。 少室山一角少室山宝珠峰在嵩山72座山峰中,又是一个以集险、峻、奇、峭、狭、陡为一身的雄伟峻峰,尤其当你攀至峰顶,望飞鸟翱翔于寰宇,览群山峻岭之挺拔,呼五岳山魂之雄风,叹自然鬼斧之造化,心潮澎湃,自然感悟到“山高人为峰”、“一览众山小”的人生美景。怀着对宝珠峰美好的期盼和憧憬,我们一行10人于2013年3月2日早6:30驱车嵩山,决定徒步征服这座“猿猱欲度愁攀援”的驴友虐道。 进山口的小径    来到宝珠峰下将军庙,停好车,队伍随即左转沿小道上山。顺土岗没走多远,进入一山涧,自此开始几乎无步不成险,并且危险指数逐步升级的攀援。先是“土尽而石”,“涸无滴水”,“乱石一壑”,石头大如升斗,棱角分明,择路其中须十分小心,否则拌你个四肢朝天,磕你个鼻青脸肿,到时只有后悔的份儿。再往里走,坡度迅速变陡,一些地方近乎直立,许多驴友只好爬着走。个别路段需要绳索辅助,在同伴的帮助下,手脚并用,甚至胸脯都用上才能上去。好不容到了垭口,心想应该离山顶不远了,经驴友告知,才刚开始走上通往宝珠峰的道路。

山沟里攀登乱石丛生 互相帮助 奋力攀登 岩壁上休息 第一次下绳 第一次下绳 第一次下绳
垭口揽胜上山最险的路段当属搓板崖了。搓板崖位于垭口和宝珠峰顶之间,高约20多米,崖壁陡立,几近90度,因上面均匀平行分布有天然裂缝,形似洗衣用的搓板而得名。在安全绳的保护下颤颤兢兢爬到了崖顶。 搓板崖俯瞰山顶午餐 享受美味正午时分,队伍到了峰顶,大家围着一块突出的岩石,吃起了自带的午餐,苦行僧和石头两位驴友自带炊具,为大家做了可口的面条、汤水。简单午餐后,顾不上休息,赶在另外两个队伍前面提前下山。 通过小驴背行几十步,转个弯便来到了似乎一阵罡风就会将人吹下悬崖的“小驴背”,因它比不上嵩山著名的“瘦驴背”长、高、险,但稍不注意也会险象环生,这也是被驴友戏称“小驴背”的远古所在吧。我们一个接一个骑在驴背上,小心翼翼往前挪。下行不到10米,又来到让人心惊胆战的危险地——天梯天井,领队拴好了绳子,驴友们逐个下天梯天井。天梯是一段五、六米的直立“凹”型石槽,中间沿弧形有三个自然台阶。天井比天梯更高,有六米多深,俗称“喇叭口”,上半部也是“凹”型,下半部数米只有脚蹬的一面立壁,直上直下,中间无台阶可休息。下天梯天井需要用双绳,一条手抓住一根往下溜,一条捆在腰上。手抓的粗绳系在粗壮的松树上,另一根安全绳由收队一点一点往下松,大家男女岔开,依次下行,脚蹬、手抓、外加整个身子与崖壁的摩擦力,将就着下了天梯。最后的天井,开口仅能容一人通过,下面是绝壁,系着绳子,也要靠手和脚包括身体与岩石的摩擦慢慢下滑至底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驴友的忍耐和毅力。 下山途中休息 第三次下绳
喇叭口第五次下绳 喇叭口俯瞰 喇叭口底部 喇叭口底部 斜长石壁起端第六次下绳,也是最后一次下绳,是整个攀越宝珠峰最长也是最险的一处——斜长石壁,陡峭、突兀、负角度,岩体光滑,人背靠绝壁、脚蹬岩缝、手紧紧握着绳索,靠摩擦力慢慢下滑,终端是一块突兀、负角度的岩石,人爬在岩石上,一点点下移,过了岩体突起的边沿,脚便无处可蹬,整个身体垂直自由落下,好在只有两米多高,对我这个第一次攀登的生手来说,落下的一刹那,确实吓了一身冷汗,有经验的领队已经在下面稳稳将我扶住。有两个驴友就是下这个石壁的时候手臂和小腿被拉伤了。幸好这是最后的坡面,再往下就是三皇寨下山的阶梯。平安到达山脚下,大家都为有惊无险而暗暗庆幸! 出口石壁上的“苍山林海” 经历了宝珠峰的险峻,又一次感受到嵩山之雄、之伟、之美!含蓄里透出的刚毅,让我们流连忘返,嵩山,我们还会来看你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徒步穿越宝珠峰,感受嵩岳之美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