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河南-山西”交地古道-附2:视频
2010年10月13日,《济源日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济源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克井镇至山西省阳城之间的太行山上进行调查,发现了一条古代重要的交通线路交地古道。消息一经发出,济源及周边的众多驴友纷至沓来,齐聚济源克井镇,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重走大山深处的交地古道。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前去交地古道。8月5日,驴友“博郎哥”来电,邀请去交地古道,欣然应允。8月6日早上,一行10人分乘两部车前去克井镇交地村,在驴友兼向导“流星雨”的带领下开始穿越交地古道。 本次穿越交地古道的线路分三部分,一是从交地村出发,先沿一山谷前行,再攀爬到济阳公路;二是在济阳公路的3、4号隧道之间,沿S型山坡小路上山,直到仙人桥;三是沿布满杂草的山脊小路前行,直到没有路迹。整个过程不是太累,大家非常开心,沿途不仅欣赏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看到了很多不知名的花草,看到日晒风吹布满“皱纹”的岩壁......一、交地古道 交地古道是从济源克井镇交地村到山西省阳城县的一条步行道,穿行于太行山岭上,在明清时期是豫晋两省重要的商旅通行道路之一。因山道起点由克井镇老交地村开始,故名交地古道。山道宽约0.3米至3米,全长约70公里。古道的路段多修筑于山脊上、山体侧边、山梁马鞍处等,极少有平坦开阔处。该道或在陡峻的岩壁上开凿较窄的小道;或紧靠石头山体凿出石阶道路,另一侧用毛石砌堰加宽加固;或于两座山峰之间用毛石、方整石铺垫修建桥梁。P01 幽谷山峰P02 崖壁攀爬
P03 苦苦支撑
P04 蛋糕山峰
P05 山脊石人
P06 壁立石柱
P07 沧桑山壁
P08 仙人桥前
P09 合影留念
P10 继续前行
P11 绿色通道(交地古道)
P12 荒废民宅
P13 友谊隧道
P14 深山村庄(济源郭庄)
二、昆虫动物 由于交地古道人迹罕至,现在已经成了昆虫等动物的天堂,行走其上,不时地可以和它们打个照面。P15 大蟾蜍
P16 蜂
P17 蛾
P18 昆虫
P19 昆虫
P20 禅
P21 蝶
三、花草植物 交地古道由于多年来很少有人走,古道上已长满杂草,草丛中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花在默默地开放着,也有很多不知名的植物在默默地生长着。P22 野菊花
P23 山花
P24 山花
P25 山花
P26 山花
P27 山花
P28 山花
P29 山花
P30 紫色铃铛
P31 山花
P32 山花
P33 野射干花
P34 野百合花
P35 山花
P36 山花
P37 野谷穗
P38 栎橡
P39 山果
P40 牧虎梨
P41 山花
P42 山花
P43 山花
P44 山果
P45 瓦翠
P46 野射干
P47 山葡萄
P48 山皂角
附1:我市新发现一条古代交通要道—交地古道(《济源日报》2010年10月13日)
日前,济源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克井镇至山西省阳城之间的太行山上进行调查,发现了一条古代重要的交通线路—交地古道。
古代道路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商旅通行道,即以经济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为主要用途的道路;军用道,即历史上曾以军事用途为主的道路;进香道,即以求神拜佛为主信徒们奔向寺庙进香的通行道路。
交地古道是从济源克井镇交地村到山西省阳城县的一条步行道,穿行于太行山岭上,在明清时期是豫晋两省重要的商旅通行道路之一。因山道起点由克井镇老交地村开始,故名交地古道。山道宽约0.3米至3米,全长约70公里。古道的路段多修筑于山脊上、山体侧边、山梁马鞍处等,极少有平坦开阔处。该道或在陡峻的岩壁上开凿较窄的小道;或紧靠石头山体凿出石阶道路,另一侧用毛石砌堰加宽加固;或于两座山峰之间用毛石、方整石铺垫修建桥梁。
古道上现保留有多处遗迹。
七里拐为古道上围绕山体的拐弯路段,较其它处宽阔,可供休息。在东侧石壁上凿有一眼古泉,直径约10厘米,泉口边沿圆滑,其泉水可作饮水之用。
万绿池为古道上的一个蓄水池。池北30米处依山丘凿有石券洞窟,洞下有一泉眼,为“飞泉”,泉水由地面铺设的石槽导流入南边的蓄水池。池壁由方整石砌成四边形,池口用条石叠铺成六边形。现池口尚有石槽一段。据石券洞外遗存的一通清顺治八年(1651年)“创建万绿池修路碑”记载,古道始自魏晋时期,清顺治年间创建有“飞泉”,并修蓄水池、仙人桥、吊驴台等。
仙人桥位于太行山南坡的古道上、两山峰之间的豁口处,长14.3米,中间宽3.25米,两端略宽,约4.8米,桥两侧为悬崖。
在交地古道豫晋两省分界处,保存一座关隘—交地口,口南边属河南省,山势下行,北边为太行山顶的平缓地带,属山西省。
交地口,为毛石拱券门,宽约2米,进深约3米,东侧窑洞式房屋仅存毛石墙体,东西长4米,南北宽3米,为驻守人员使用。
河南与山西受太行山阻挡,呈南北两级地势,太行山成为两省的天然地理分界线。交地古道自古就是两地沟通的重要交通干线,历经隋唐至明清,时逾千年。特别是明清之际,屡经修建,不断满足商旅、宗教、军事等各方面的需要。
山西有优质的煤炭、干果、小米等特产,河南富产小麦、花生等作物。靠人力肩挑、驴马驼运,两地的商旅贸易活动极为频繁。
出交地口至阳城境内山顶平缓地带,散落村民石屋就势作为客栈、饭店汇聚于古道两旁。济阳公路(济源—阳城)未修通前,交地古道仍在使用,并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陈良军)
附2:视频:济源市新发现一条古代交通要道—交地古道(2010年10月14日)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E0NjIyODQw/v.swf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