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日记 发表于 2017-11-17 11:34:01

探访雄安千年古镇——安州古迹掠影

      雄安新区安新县的安州镇,古称葛城、濡阳,发源于战国时期,是一座“千年古镇”。近日,记者探访了这里的历史古迹,揭开安州镇历史脉络与文化传承的面纱。据传安州城镇系宋杨延昭驻军御辽所筑,初为土城;明万历中期以三合土为基,以大砖修筑城墙。相传水患之时,封住城门可防水。现今只遗留部分古城墙,墙体斑驳残缺。从白洋淀大道进入安州镇,第一眼就能看到安州古城墙。朱伟琳 摄安州古城墙是安新县文物保护单位。朱伟琳 摄由于年久失修,树木已在安州古城墙上扎根生长。朱伟琳 摄 安州镇西北村有一颗相传有近千年树龄的古槐,树干中空,至今仍在生长,被当地村民称为“守护神”。安州镇相传树龄已近千年的古槐,树冠相当茂密。朱伟琳 摄游客凑近围观古槐。朱伟琳 摄安州天宁寺,相传始建于唐代,据说是安新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寺院之一,旧址已不复存在。人们现在看到的天宁寺是1992年在安州镇桥南村重建的,后经多次修缮和扩建。1992年换址重建的安州天宁寺。朱伟琳 摄安州镇有一座圣人殿凉亭,相传建于清康熙至雍正年间。圣人殿是古时安州人对孔庙的称谓,其原址已建学校,仅留下一座亭子,是安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州圣人殿凉亭。朱伟琳 摄安州镇北有一座有抗苇税亭,也是安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5年安州人民发起抗席苇税斗争,迫使当局免去席苇税。为纪念这次胜利,百姓在安州北门建六角亭,中央立一石碑,碑正面刻有抗税斗争经过,背面镌刻捐款修碑人姓名。安州抗苇税亭。朱伟琳 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传说中荆轲壮别燕太子丹的易水秋风台也在安州境内。据古籍《安州志》记载,三官庙前,旧有秋风台,在城北易水旁,即燕丹送荆轲之处。据悉,1970年安新县文物普查队在安州镇普查时,找到了古秋风台遗址和古秋风台石碑。原石碑在当年兴修水利时被断成四块当作基石使用,现存于安新县文广新局。在古秋风台遗址附近,安新县重立了一块碑。新建的安州镇古秋风台。朱伟琳 摄安州历来人才辈出、文脉绵延不断,是清代安州“陈氏三进士”和清代著名书法家潘龄皋的故乡。安州民间文化人士自发创办了潘龄皋书法研究院,收集并陈列与清代著名书法家潘龄皋生平事迹相关的资料及其字帖书籍。清代著名书法家潘龄皋的书法字帖。朱伟琳 摄“葛城记忆展览馆”也是由安州镇民间文化人士自发创办的,相关负责人称,馆内收集了在安州镇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物件、汉陶制品、唐代至清代瓷器、民国时期百姓生活用具等。葛城记忆展览馆收集的安州新石器时期物件。朱伟琳 摄葛城记忆展览馆收集的安州汉陶碎片。朱伟琳 摄葛城记忆展览馆收集的安州明清瓷器。朱伟琳 摄葛城记忆展览馆还收集了民国时期百姓日常生活用具。朱伟琳 摄安州镇西角村有一座烈士塔,于1946年兴建、1955年重修,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八角形五层砖塔,高30米,周长21.6米,坐北朝南。安州烈士塔是白洋淀重要的革命文物,塔内祭奠着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牺牲的祖籍为白洋淀的革命烈士,现为安新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州烈士塔。朱伟琳 摄
(稿件来源:中国雄安官网2019年1月9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访雄安千年古镇——安州古迹掠影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