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画卷看白洋——老河镜头里的白洋淀之风光篇
摄影:贺友顺 文字:陈贺昌前言白洋淀的四季其实就是一幅铺展开来的立体画卷。春华、夏艳、秋实、冬雪,或生机勃发,或艳丽妖娆,或浓墨重彩,或纯净自然,一步一景,美不胜收。01
春华
“湖面初开鸭试水,柳丝渐软风吹笛”。
春阳暴暖,伴着和煦的春风,春天款款而来。白洋淀湖面初开,新鸭试水,粼粼波光中隐约还泛着些寒意。
岸边的垂柳,被二月的春风剪裁得袅袅婷婷,如妙龄的二八少女一般,站立淀边,对镜梳妆,灵动的发梢搅动着一池的春水。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春风就是一个丹青妙手,将赤橙黄绿青蓝紫随意挥洒,于是春风过处:粉了杏花,红了桃花,白了梨花,斑斓了春光……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晨曦微露,人勤春早,白洋淀的渔民早已摇着双桨划破湖面去捕鱼。此时朝霞映天,水天一色,正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的白洋淀百鸟争鸣,鸥鹭起舞,鹬鸟飞翔……于是这个水乡泽国便成了鸟的天堂。
苇塬上的苇笋铆足了一冬的力量破土而出,雄赳赳气昂昂地如同朝天的笔锥,以淀水为墨,用蓝天作纸,书写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豪情壮语。
白洋淀浩瀚的苇海,绿如翡翠;烟波浩渺的湖面,蓝如宝石;纯净蔚蓝的天空,如梦如幻。
02
夏艳
六月的白洋淀,蒹葭苍苍,草木葳蕤,荷红蒲绿,暗香盈袖。满淀的荷花亭亭玉立,微风拂过,风随荷动,荷随风舞,花叶相间,水鸟翔集。
七月,花开正盛,正所谓“棹发千花动,风转一水香”。摇橹划桨,穿行于藕花深处,那是一种何等的惬意。
夏日的白洋淀如同一位浓妆淡抹的西子,妩媚妖娆,既有小家碧玉的楚楚动人,更有大家闺秀的气质如兰。
淀水如清澈的眸子一般,泛着涟漪,痴情地凝视着高远的天空。朝霞、晴空、晚照交替地在她多情的明眸里神奇地变幻着颜色。
淀内沟濠纵横,仿若迷阵,碧波万顷,千舟竞渡。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风和日丽的白洋淀,碧波荡漾,粼粼的金光倒映水面,远处水天相融。
忽惊水上江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夏日清晨,朝霞千里,泛舟淀上,你会有:“忽惊水上江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的神奇感觉。
03
秋实
农历霜降过后,白洋淀又到了苇海泛金,芦花飞雪的季节。满淀的芦苇此时仿佛被秋风这支神奇的画笔涂信手抹了一般,从苇杆到苇叶都褪去翠色,露出金黄。此时的水乡已然美成了人间仙境,璀璨旖旎,五彩斑斓。
秋天的白洋淀美成了一幅锦绣的画卷,或浓墨重彩,或酣畅淋漓,或纯净自然。既有油画的质感,又兼国画的意境。在秋日的斜阳里,愈发显得流金溢彩,温婉多姿。
摇橹一声一扁舟,雁过风飒金叶秋。秋到白洋满地成金!
苇叶黄,芦花白。芦樱上的苇絮早已蓄势待发,毛茸茸的灰中泛白,微风拂过,芦苇摇金撒银。于是苇絮便漫天飞舞起来,恍若冬日里的鹅毛大雪。
又到了芦苇收割的季节,夕阳西下,白洋淀特有的大六舱,满载着芦苇,满载着喜悦,在云蒸霞蔚的氤氲中返航了。
秋色被一帧帧镶进画框里,宛如梵高的油画,一水儿的暖色,浓重而热烈。让人怦然心动,心旷神怡。
淀边赵北口万亩稻田的水稻早已收割,一攒攒一簇簇散落在田间晾晒。
从高空俯瞰,收割晾晒的稻谷,无意当中却构成了一副巨大神秘的几何图案。独具一格,巧夺天工。
04
冬雪
时序轮转,时空的幕布不停地轮换着季节的颜色,秋还未舍得退尽,冬早已咬住秋的尾巴,急匆匆地粉墨登场。一场初雪悄无声息地降落……
虽然只是一场小雪,大地依旧被粉妆玉砌,银装素裹。
雪后的白洋淀多了几分静谧,添了些许妖娆,处处都是唯美的画卷,一切变得宁静而赋有诗意。
虽然天公只是吝啬地给大地薄施粉黛,却足以惊艳了人们的双眼!
冬日的白洋淀静穆的恍如仙境一般,几丛衰草,几株枯荷,几只泊船……简简单单都可化作一处风景,安安静静地躲在哪里,隐匿着一段温情的过往,叙说一曲生命的轮回。
白洋淀作为雄安最靓丽的一张名片,她美得温文尔雅,美的清秀脱俗。风霜雨雪也要彰显出秀丽端庄;花草树木也要锦绣出一淀风光;鸟兽虫鱼也要奏出最美的华章;春夏秋冬也要变幻出千般模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