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的日 发表于 2018-1-5 10:37:15

拍不够的白洋淀

1942年孙犁老先生一篇《荷花淀》揭开了白洋淀神秘的面纱,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白洋淀。而今,时过境迁,硝烟远逝,浪静风平,白洋淀依旧那么神秘,而且更加迷人。雄县摄友一行数人专程赴孙老写过的采蒲台探幽访古。
采蒲台是片水中高地,建村几百年了,改革开放以来,村里与时俱进,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保留着一些古老的习俗风貌。织席、镩苇的妇女,织网、修船的老人,还在传承着那份质朴,勤劳。
静静的淀水,高高的小桥儿,缓缓的木船,喧喧的鹰排,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图,这宁静,这古朴深深地感染了摄友们,左一张右一张,几个小时流连忘返,若不是赶着去淀头,圈头等村还舍不得走呢!
其实白洋淀的拍点是很多的,单说自然风光就无以伦比,“银屏洒金,渔村星罗棋布;玉脂点翠,台田屿纵洲横。沟壕交错,滩涂丝连藕断;芦荡掩映,景色柳暗花明。”(摘自《白洋淀的故事》)

这是白洋淀风景的真实写照,也是白洋淀的特点:方圆几百里,水中有陆,陆周环水,村庄、台田、苇巷、荷塘比比皆是,构成了一道道奇妙景观,十步一景,景景不同。
更不要说因时而异:日高金光满淀,日落渔舟唱晚,入夜星光荡漾,黎明霞曙红天,让你永远也拍不够。
若因季而异就更妙了,
初春,淀水至清至澈,一眼看到水底,碧绿的水草丛丛直立,微微荡漾,原始森林般壮观,鱼儿穿梭其间好不美哉!滩涂苇芽破土新出,管管锥笔耸立向天,浩瀚成阵别有风情。这题材他处少见。
盛夏,千亩荷塘一望无际,绿盖翻云,红荷点缀,舟行其间,前后左右,仰俯皆景,景景怡人。
秋末景色更殊,满淀芦絮飞扬,经霜的芦苇一色金黄,苇叶黄中带红,那个色泽极为罕见,站在千里堤上俯拍,绝对壮观。不过这机会仅有几天,早了色不够浓;晚些经了大雾失去光泽。
深冬,冰封大淀,百里银装素裹,堤畔村头树上雾凇霜挂,宛如珊瑚玉树,美不胜收,憋不了镜头才怪呢!
想拍点儿婉约,细腻的也行。比如,有位摄手,想拍“小荷蜻蜓”,船工载着他在漫游了一天,一无所获,次日,又一天,拍了一张,但蜻蜓不是红的,第三天选好一支理想的小荷,“守株待兔”,终于如愿以偿。
在这里,抢拍高手大有用武之地,乘一叶小舟,缓缓地徜徉在水面,拍个“锦鲤跃水”那是何等惬意?跟着鹰排,弄个“鸬鹚衔鱼”多有意思!时而小水鸟飞快地掠过水面,留下条长长的水痕,画面绝对难得。或有鸥鸟凌空直降,入水叼鱼飞起,能抢下这镜头那是高手中的高手。或者远距离盯着“长脖儿老等”、“青桩”,只要有耐心,总有机会拍到“叼鱼”镜头。
白洋淀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永远也拍不够!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收藏、关注、点赞。
作者简介:宋忠臣,1946年生,中共党员,河北雄县人,曾任小学、中学教师、校长。退休后从事写作,著有《白洋淀的故事》(一)(二)集,《雄县民间文学》等。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雄县志副主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拍不够的白洋淀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