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雨水丰沛,华北平原沉浸在无边绿意之中,透露着一向的宁静和坦荡。大地无言,但是大地有深沉的记忆,它记住这里发生的血火斗争。 这无边无际的土地,曾是我们民族的发祥之地,是中华文明生根发芽之处,是展示我们民族胸怀、气度、魂魄之所。那风儿吹不尽的绿色,那纵横万千的道路,那鸟雀高翔的云空,天有多宽地就有多宽,这里聚集了人间的大美。这大美,也唤醒了我们心头的大爱,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驱车经过满身创伤的宛平城、震撼神州的卢沟桥,前去华北平原的明珠白洋淀。 白洋淀和它的雁翎队的故事曾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家孙犁的《荷花淀》、电影《小兵张嘎》,总使我们感到这一路高高的树杈上的老鸦窝里,还藏着小嘎子从敌人手中夺到的小手枪,眼前的芦苇荡荷花淀深处,还藏着雁翎队的健儿,正在等候伏击日本鬼子的小汽船。 白洋淀本是美丽的、宁静的地方,生活着善良而勤劳的人们。孙犁笔下的采蒲台村里,水生媳妇和她的同伴们正在编织着芦苇:“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月光如水,芦蓆似雪,如此宁静诗意的生活被日本侵略者打破了,如此柔情平和的人们被日本侵略者逼迫得拿枪奋起。织蓆的、柔情如水如云的女子也都站到男人身边,在芦苇和荷花港湾河汊里,迎头痛击敌人。 大平原上是无险可守的,它没有险山高岩可以依托。但是平原上的人们是智慧的,芦苇荡荷花淀也可以成为战场,雁翎队崛起了。周围没有险山险水,照样创造了地雷阵、地道战,打得日寇人仰马翻,构成了广阔的坚固的抗日战线。人们就是大地之神、大地之魂、大地之正义。 胜利70年后,白洋淀成为一个和平、欢乐的旅游胜地。 人们当年舍身舍家地斗争,就为建设当前和平而欢乐的世界。当我们扑进白洋淀的怀抱之时,心情是何等地激奋。 白洋淀有300多平方公里,占了它所在的安新县的差不多一半面积。它由大大小小140个淀泊组成,淀区共有30多个村子,10多万人口。抗日战争时期孙犁所住的采蒲台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有3000多人口。《红楼梦》说女人是水做成的,那么白洋淀是云和水做成的。它有女性的柔情和秀丽。 过去有无数小渔船穿梭湖面,现在旅游用的大机船、小摩托艇、手划小艇,总有千余以上驰聘在碧水之上,要不白洋淀人提起自己生活的富足,总是笑着竖起拇指呢。给我们开摩托艇的老汉告诉我们,这些艇船都是渔民自己的,是县里把他们组织起来,一年里做四五个月的旅游服务。 我们的小艇船首推起几尺高浪,船尾拖着长长的波涛,忘情地穿梭在荷花的水道里、芦苇的胡同里。大胆的淀鸥(海鸥的一种,比海鸥小)奋不顾身地往小艇犁起的白浪里扎猛子,因为浪波把鱼儿震出了水面;原本在水上悠悠的刚出壳不久的小野鸭,则慌忙地往荷花下、芦苇丛里逃避。这里也是天然大渔场,近几年人们也在淀岸开出小片水域进行水产养殖。还有养鸭户,到处宣传他们的双黄蛋的可贵。 我们问开小艇的老汉,当年雁翎队队员还有在世的吗?他说最年轻的一位也在前几年过世了,当年的水生和水生女人在最后告别白洋淀时都是含笑着的,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土地,现在到处是笑容和笑声,他们最后也要用笑来告别。其实他们并没有走远,他们的事迹现在永留在各处的纪念馆和博物馆里。 大清河款款地将碧水送来,又将淀水引向天津入海。几十年前,有人也曾将河水截流,让白洋淀干涸了7年,干得湖底长草、龟裂,芦苇、荷花大片消失;后来人们终于又明白了过来,重让大清河又向淀区灌水,还它一个云水依依的天地。 这里的天空特别明净,空气特别甘甜。空气中能品出甘甜的滋味来吗?能!不但甘甜,还有阵阵的荷花和苇草的清香味儿。 白洋淀人世世代代与荷花、芦苇为伍,抗日时期还与它们并肩战斗过,现代的白洋淀人怎能不对荷花、芦苇加倍珍惜?荷花和芦苇是白洋淀人的内质和品格,他们对荷花和芦苇的亲和,也包含着那种一同战斗过的“战友”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