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的白洋淀,虽谢去了荷花的红颜,却迎来一群群路过驻足的候鸟,又成一道风景。 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自古就以其独特秀美的景色,吸引无数文人骚客,甚至皇帝的极高赞誉,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 “白洋淀的春季,水域清澈,烟波浩渺,芦苇翠绿;夏季,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盛开;秋季,鱼跳水面,蟹肥味香,鱼船队队,捕捞繁忙;冬季,白雪皑皑,冰封大淀,一派北国风光。无论哪个季节来玩,都有不同的风景。”刘鹏说。 白洋淀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一个名为捞王淀。捞王淀原名叫洛汪淀,在安新县城南边约八公里处,历史上曾记载明成祖朱棣在这里修建台田(一种特殊耕作现象,堆土成台在上耕作),并且在洛汪淀边修筑了“乐驾台”,用以记功。 在白洋淀的水庄子上,有个打渔为生的渔民叫李登龙,为人孝顺憨厚直爽。 一日,乾隆皇帝在白洋淀边大举水围。这次水围,枪炮齐鸣,箭弩横飞,苇塘中的鸟群被惊得漫天飞翔。这时,附近的渔民都在观看皇家水围的场面,李登龙也在自家渔船上观看。 突然淀里刮起大风。那风来得急,气势猛,淀里刹时涌起几尺高的巨浪,一个接一个。乾隆的船楼太高,一下子翻了,乾隆和群臣纷纷落水。 李登龙劈波斩浪,游到了乾隆身边,托起乾隆游到岸上。从此,洛汪淀被改名叫作“捞王淀”了。 传说还说李登龙曾为乾隆做了顿家常便饭:棒子面饼子,熬小鱼,当地叫半蒸半煮,乾隆吃得香甜。当然,此事只是传说故事,史书对此没有记载。但乾隆在白洋淀的水围历史上确有其事。 据记载,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向来以效法圣祖康熙自诩。康熙南巡六次,他也六下江南;康熙两次举行千叟宴,他同样举办两次;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他的皇位满六十年后,即让位给嘉庆;康熙在白洋淀大举水围,他也仿效康熙,举行过四次。他在白洋淀郭里口、端村、圈头和赵北口有四处行宫。 在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的水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次,当乾隆率领臣属来到水淀之滨开始围猎之时,停顿了近三十年的水围,再次揭开了壮观的一幕。 每场水围都是由直隶总督方观承率领地方官员,先从四面八方乘舟围合。抬头只见千百水鸟风翔云集,飞舞盘旋,似黑云骤至,布满围船空际。一声令下,枪炮齐鸣,羽箭飞空,枪声鸟鸣,连成一片,毛羽纷扬飘如飞雪,呈现出一幅动人的水围景观。 这样的场面令乾隆无比兴奋,一天之内竟水围七场之多,可谓畅快淋漓。 |
图解十二连桥 整理者/李红泽图解十二连桥 前言
引言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由雄县、
古白洋淀的圈头村在西汉末年已有人迹在活动。到了明末清初的时侯
雄县托管任丘市北三乡以后,为了增加对新辖乡镇的了解,我曾驾车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动植物重要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