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白洋淀旅游网 首页 旅游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云聚雄安 风起大王

2018-5-24 15:47| 发布者: administrator| 查看: 889| 评论: 0

摘要: 摄影:贺友顺 2017年对于雄安三县的百姓来说,绝对是个一生难忘的年头。从这一年起,安新、容城、雄县将成为雄安新区,一座千年之城。自从4月1日国家宣布这个决定以后,人们就在焦灼中等待,苦苦等了一年,雄安新 ...

云聚雄安 风起大王 1.jpg

摄影:贺友顺

      2017年对于雄安三县的百姓来说,绝对是个一生难忘的年头。从这一年起,安新、容城、雄县将成为雄安新区,一座千年之城。自从4月1日国家宣布这个决定以后,人们就在焦灼中等待,苦苦等了一年,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才在2018年4月20日千呼万唤始出来。正如以前坊间传言的那样,安新县大王镇真的成了起步区中的核心启动区。新华社全文发布规划那天,正好有一场春雨洒落雄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给人们兴奋地情绪里送去了几分清爽。春雨过后,大王镇所有村庄投入了县政府统一部署的环境整治行动中,人们拿起扫帚锹镐,把自己的家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如一位即将相亲的少女,虽然羞涩,却总要精心打扮一番的。

      雄安早已成为了全国的焦点,启动区自然是焦点中的焦点。可以想象在即将开始如火如荼搞建设的日子里,会有大批游客和淘金者踏上大王镇的土地,走进大王镇各个村庄里的。如一场大戏,大王镇将第一个从幕后走向前台,精彩开场。


      在雄安三县的诸多乡镇里,大王镇很不起眼。地方历史不如人家久远,地方人物不如人家杰出,地方文化不如人家厚重,即便是留在史料上的记载,其他地方厚厚一本,大王镇只有寥寥几笔。大王镇像是灰姑娘,像是丑小鸭,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地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蛰伏多年,好像很难入专家学者法眼。其他村镇,有战国秦汉时期建城的,有晋唐宋元年代建村的,经历过什么大事,出过多少名人都有记载。而大王镇只记载有一个北六村建于宋代,其他村都是明朝大迁徙来的,村庄多以姓氏和地理位置取名,毫无文化特色和历史印迹。其他村镇,在历史上不是被各路诸侯争来抢去,就是被朝廷官吏划来划去,只有大王镇自从建村开时就归安新县管辖,六百年没变过,可见大王镇这片土地不是一块香饽饽,勾不起让人争抢的欲望。这一点,应该能从侧面印证历史上这片土地的贫瘠。

北六村建于宋代,传说有赵王河在村边自西南流向东北,村庄取名“北流”,后来演化为北六。宋代的北六只是村边有条河,而她的西边早就成为“淀”了。

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卷十一》记载:“景帝中三年,以封匈奴降王唯徐卢于容城,皆为侯国,王莽更名深泽也。易水又东,埿水注之,水上承二陂于容城县东南,谓之大埿淀、小埿淀。”

那时候或许还没有大王村,只有大埿淀。大埿淀在宋代时名叫大㖞淀,也叫大溵淀、大渥淀,后逐渐演化成大王淀。那时候北六村西该是一片泽国,难怪何承矩修建“塘泺防线”时都没把这片地域加进去,本就是水域,何须再修呢?也可能那时候已经有了大王周围的其他村落,只是没有被写进历史而已,因为在近期公布的雄安考古结果已经证实了在大王西北的向村发现了宋元遗址。

大王镇的周围,南有留村仰韶文化遗址、北刘庄汉代龙山文化遗址;西有申明亭辛庄克张村涞城商周战国遗址;东北边不远就是著名的南阳遗址,为什么我们大王镇就没有更远古的文化遗址?或许是因为大溵淀的水域,这片水域在古时并没有给本地人带来多少福祉,因为是“雹河、天沟河、芦草湾”下潲的缘故,大溵淀带给人们的,是十年九涝的水灾。黄河故道、赵王河旧流、拒马河冲刷,来自八方的泥沙在这里时时泛起,又刻刻沉积,让大王镇的文化遗存早已在地平面之下了。历史长河远比大溵淀的波涛大得多,潮起潮落之间,我们以前的历史就被淹没了。

大王镇再一次呈现重要的历史记载,是清朝。康熙数十次白洋淀水围,虽没来过大溵淀,却发现了这里的灾情。雍正即位后着手治理大溵淀水患。

“世宗宪皇帝,发内帑,出天庾,分遣翰林各官赈济,以救民生复命。 怡贤王大学生朱轼,查勘被水地方,兴修水利,分遣邑人编修张鳞甲,监修新安工程。修旧堤,筑新堤,开新河,建八闸,共销帑金三万一千两。旧堤不重开,载新堤一道,自三台西头起,至南河村止,长三十里。防新河北水泻入大溵淀也。三台、张村、涞城、公堤、留村、六里各村,按地亩栽种柳树,派夫修筑。”

“河自三台西黑龙口起,至南河头堤根止,约长三十里。上分雹河水势,两头、中间建闸三座,以时蓄洩,启闭营治大溵淀数百顷稻田。但大溵淀地居漥下,向来受定兴、容城各村沥水之害。夏秋之间,沥水泛溢,势若建瓴,直灌注大溵淀,三五年不能涸。故河之南岸筑堤一道,以障北来之水,三两日即下。乃犹有以曲防害邻构讼者,总督孙公细阅河图卷案,委清河道鲁公,细心相度,务使两县有水利而无水害。复于三台村西挑挖韩家堰旧河,建闸一座,使北来之水一半引入西边,归于杂淀;一半引向东边,归于烧车淀。则此堤始终无害,此河始终有利,而大溵淀数百顷下地尽成膏腴矣。”

雍正开新河力度颇大,把大溵淀的水引进了烧车淀,在这里营田种稻,赶上风调雨顺,大溵淀真地收获了几年水稻。但后来,风不调雨不顺得年景再次来临,大溵淀雨少时无水,雨大时成灾,弄得更加棘手,到下任皇帝乾隆即位后,不再追加投资,“惜功未竟,后渐废弛”。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在苏联援助下在大王淀里修建军用机场,但因六十年代特大水灾而终止。七十年代,解放军第38军和石油物探646大队先后在大王淀建立了农场(现已撤销),机械化的耕作给这片土地打下了丰产的基础,大王淀由此开始才真正成为了安新县主要产粮地区,真正成为了“膏腴之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一个叫孟庆山的蠡县籍红军团长从延安辗转千里来到保定,又坐船沿府河来到安新,接待他的是时任保东特委书记的张君。张君和孟庆山开会研究决定在安新县北冯村开办抗日游击训练班,然后又发动群众参加抗日队伍,组建了一只六万多人,号称十万的抗日队伍,名叫河北游击军。

张君,原名姬章群,1908年生,直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932年参加革命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下半年至1937年7月任保东中心县委书记。曾任中共安新县委书记、察哈尔省委宣传部部长、冀中区委组织部部长。建国后,中共保定市委书记、河北省纪委书记、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是中共七大代表。

这位中共安新县早期领导人张君,是大王镇尹庄村人。那时候还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张君公开的身份只是安新乡村师范的一个校工,但他在学校里传播马列主义理论培养发展思想先进的青年加入革命队伍,领导地下党组织和贫苦人民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斗争。和张君一起战斗的,还有大王镇小阳村的贾桂荣,贾桂荣当时在安新国民政府财政科工作,那里当时是安新地下党的活动据点。

贾桂荣在大王村设立了征兵处,招募发展抗日武装,参与组建了后来被称为“小八路”的河北游击军第八路军。那时候大王镇所辖村庄的青年农民们,抱一颗拳拳赤子之心踊跃参军,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劳苦大众甘愿洒尽一腔青春热血。

1938年4月上旬,“小八路”的暂编第一师从安新奉命到了河间,整编成冀中军区独立第五团,贾桂荣任团长。4月底,已经沦陷的容城县派出四百多人进扰冀中根据地腹地的雄县,独立第5团奉命返回新安截击敌人。刚穿上灰布军装的第5团战斗热情很高,他们在于庄村北、胡村西南依托壕沟杀伤了大量敌人。这是这支新部队第一次参加战斗,那时候安新县城还没有沦陷,这应该是安新境内的第一次抗击日寇的战斗。这一战打出了威风打出了锐气,增强了大王镇百姓的抗日信心。1938年底,容城的日伪军进攻新安镇,第5团部署在北六等村迎击敌人,因为团里有很多大王镇本地的干部战士,熟悉地形,利用有利地形迂回包抄,打退了敌人几次进攻,缴获了很多马匹枪支。独立第5团是冀中军区二十四团前身,参加抗日的大王籍八路军战士在这个团服役居多。那时候这里还不叫大王镇,叫做新安县二区。

抗日战争中,大王镇发生过多次战斗,但由于规模较小,很多没有记载下来,比如在1941年的于庄,冀中军区18团二营营长吴步云为了掩护大部队,率13名战士阻击敌人,除一人受伤幸存,吴营长和其他战士都壮烈牺牲。于庄百姓把吴营长和他的战友埋葬在于庄村南,烈士陵墓被称为“八路坟”。也是1941年4月,冀中军区吕正操司令员率警卫排到十分区视察工作,在容城南部被敌人发觉,紧紧追踪。当吕司令进驻我回民支队防地容城西南三台镇后,刚吃过早饭,追踪之敌亦随即赶到,回民大队二大队及十分区29团与敌激战至黄昏。回民大队撤退到大王镇北张庄村时,与日寇发生了激战,马本斋的回民支队有十七名战士洒尽热血牺牲于此。

独立第五团尹庄籍战士张乱子,在北六村参加保卫新安镇战斗时负重伤,被医生用锯木头的锯子截掉左腿。不能再随军打仗,回到尹庄村后成了抗日堡垒户。在1941年日寇扫荡中,张乱子冒死保护了安新二区抗日干部高培德,惨遭日军毒打。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淳朴的农民都深明大义,为了抗击日寇做出无数的牺牲。那时候大王镇曾经有多少人参加了抗日队伍现在已无据可查,但我们能记住的是一共有一百四十一位烈士献出了生命,其中既有于庄刘春明那样在冲锋陷阵时倒下的的壮士,也有小阳村赵廷喜那样被俘后坚贞不屈慷慨赴死的英雄,还有中六村刘恩寿那样为敌后抗日工作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村干部。

一些从战火中走出的大王籍英雄,后来都成了国家和军队的中流砥柱,继续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奉献全部。于庄村走出了曾任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旅大警备区副政委(副兵团级)的刘路明,冶金部矿冶研究总院院长、党委书记刘东,中国人民解放军65军副军长刘庚寅等,小阳村走出了开国大校、河北省军区参谋长、北京市体委副主任贾桂荣,北六村走出了开国上校、内蒙古军区政委李锡恒,南六村走出了雁翎队政委、后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的马仲秋。

在远去的峥嵘岁月里,大王镇人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赴死,勇敢担当,从来没有后悔过。


《明史·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五》记载:

“郭璡,字时用,初名进,新安人。永乐初,以太学生擢户部主事。历官吏部左、右侍郎。仁宗即位,命兼詹事府少詹事,更名璡。宣宗初,掌行在詹事府。吏部尚书蹇义老,辍部务,帝欲以璡代。璡厚重勤敏,然寡学术。杨士奇言恐璡不足当之,宜妙择大臣通经术知今古者,帝乃止。逾年,卒为尚书。”

这位叫做郭琎的吏部尚书,是大王镇大阳村人。郭尚书做官一生,虽没有太大的政绩,却也没有大的过失,终得善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阳村还有一座立有石人石马石碑的尚书坟。大阳村,位于安新县城东北,大王村东,有记载的大阳村历史始于明代,相传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几户人家在此定居。此地地势低洼,村庄南邻白洋淀,其他三面时常积水,好像处于一片大洋之中,故取名大洋,后逐渐演化为大阳。

相传在明朝末年,有位陈姓大阳人曾做过明朝崇祯皇帝的武官,官至总兵。李自成率领大顺军围困北京城时,陈总兵曾射伤敌首李自成,后城池失守,陈总兵力杀四门冲出北京城,回到家乡大阳村后因患“卸甲风”不治而亡,葬于大阳村边。自此后,陈家后人忙时耕种农田,闲时习文练武。满人入关建立清朝后,陈氏兄弟五人建立“五人义圣会”,明为在乡里传播武学,实为扬民族大义,反清复明。后时过境迁,所传武学成为乡人强身健体之术,五人义圣会也成为维护乡里平安、抵御外侮的民间组织,成为乡民之倚靠。清末,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五徒弟张钧将八卦掌绝技传给了五人义圣会传人陈连福,陈连福又传给了儿子陈维新。1934年,在北平国民政府举办的华北地区运动会的武术擂台上,陈维新凭借年轻的锐气、扎实的功夫和过人的胆识在擂台上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最终获得了国术比赛优胜奖。获得了一面写有“艺超群技”大字的锦旗,另外有一口单刀,两柄宝剑的奖品,至今这面锦旗还挂在陈维新的孙子陈孟君家墙壁上,当年的奖品则只有一把宝剑留了下来。这把龙泉宝剑历经几十年沧桑,不但没有生锈,而且光亮如初,寒气森森。宝剑的刃口十分锋利,剑身上刻有铭文,大字为:行健自然。小字为: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国术表演优胜纪念,河北省政府主席于学忠赠。民国二十三年十月十日。

同样留下明代记载的还有北六村,明代的北六村除了一位太监名叫陈龙江,在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入皇宫内庭,任司礼监读书。陈龙江精通孺子百家,深谙各家典籍。文有董仲舒、贾谊之风。他擅长书法,朝野上下尽人皆知。

陈龙江去世后,皇帝赐他进士出身,追封翰林院编修。现在,北六村还保存着陈龙江的墓碑。

1623年,北六村佛门教主石德龙在鄚州庙会上结识了熟知各种器乐演奏技巧的浙江人李凤鸣,二人一见如故,结为金兰之好。于是石德龙在北六村购置乐器招募人员,组建了音乐会,演奏技艺由李凤鸣悉心传授,演奏队伍不断壮大。以后,每逢庙会日,石德龙都带领音乐会成员赶庙上香并展示才艺。之后,北六村代代相传,时至今日,村里还有数十人一起演奏古老乐曲的北六音乐会。

在大王镇小王村村南有一座庙宇,名叫罗王菩萨庙,庙堂的占地面积并不大,因为是重修的,其建筑本身历史也不算长,但是罗王菩萨庙在小王村的历史却很久远。据罗王菩萨庙佛门弟子袁蓝田介绍,此庙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距今三百二十四年。清康熙年间,大王的大㖞淀、小㖞淀一带连年水患,天灾人祸不断,本教派三师祖云游至此,见本地百姓水灾后疾病不断,遂铺坛祈祷,求佛保佑百姓驱邪避凶,祛病消灾。本地百姓受益后虔诚信奉膜拜。后有本教派五师祖在小王村建庙,名“罗王菩萨庙”。 在小王村,几乎每个村民提到罗王菩萨庙时,都会表现出发自心底的虔诚与敬畏,或许就是几百年来佛教文化在这里落地生根的结果。

说到文化,不得不提到于庄村,因为于庄村是安新县有名的“文化村”。 于庄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从明清时期的私塾教育,到五四运动后的新学校,在这个几百人的小村庄里从没有间断过。村里无论是家境殷实的富户,靠种地为生的中农,甚至生活贫困的雇农都会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学校读书。因为这个原因,每个不同的年代都会有于庄人从这个古老的小村子走到外面的世界,去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明清时期,这里的几个读书人考取过举人、秀才,抗战时期这里走出了三位省部级国家干部,解放初期五十年代这里出了三个大学生。于庄村以教师多而闻名,从解放前到现在,于庄从事过教育事业的有百人之多。进入新世纪后,于庄村又出了两个博士,十余个硕士和几十个大学生。


2018年,历史终于将目光聚焦在了大王镇,聚焦在了大溵古淀和大溵古淀周围的百姓们。大王镇成为雄安新区建设的启动区,大溵古淀也将恢复历史风貌。

在大王镇大王村村东有一座关公庙,又称关帝庙、老爷庙。是在中国民间极为普遍的庙宇,庙内供奉关羽及其手下文武将官塑像,百姓因崇敬关公忠义,奉之为神,虔诚者时时上香,日日朝拜。大王村的关帝庙很早就有,但因种种原因败落了。前几年,村里集资在原址旁修建新的了关帝庙,新庙宇灰蓝墙体,朱红门窗,有着鲜明的传统特色。整座建筑严谨精致,显现庄严肃穆之气。
庙门上有一副金字对联:

左襟南河三阳屏障,右带西淀六里长墙。

一般关帝庙对联,多为歌颂关羽英雄、神武、忠义之德。而大王关帝庙对联却是另一番景象,堪称妙联。“左襟南河三阳屏障”意指左面襟连南河村,并大阳、小阳、西阳三个村子形成的一道屏障。“右带西淀六里长墙”是说右面连带白洋淀,并北六、中六、张六、南六四村形成的一道长墙。北六村,原名北流,又名北六里。直到建国后的地图上,北六村还被标为“北六里”。这里的“六里长墙”当然是指北六和中六张六南六了。

这副对联刻于大王村关帝庙门侧,不光有关帝在此护佑十里八乡之意,还彰显了大王村地理位置的优越。有三阳屏障辅佐,有六里长墙护佑,大王居中,尽显王者霸气。妙啊!难怪这个村名叫大王呢,原来王者之气早就有了。

此文开头说过,大王镇没有什么引以为荣的地方,历史记载很少,出名的人物也不多。殊不知,不是我们没有历史,也不是我们承载的文化不够厚重,是因为从燕南陲赵北际的战国争雄,到三国时公孙瓒袁绍之战;从宋辽澶渊之盟到宋金的靖康之耻;从蒙古人进犯中原到朱棣靖难之役;古往今来的北方战乱,哪一场避开过大王镇?地处九河下梢白洋淀汇九河之水可尽享鱼虾之肥,而被白洋淀边缘化的大王镇历史上十年九涝,不涝的那一年或许还会旱,但大王镇旱时白洋淀也会缺水,未必能得到淀水的滋润。

不是我们没有历史,是我们在不堪重负的时候,历史把我们淹没了。

世世代代生活在大溵淀周围的人们,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但是,承受多少苦难,就会经过多少磨练。在这种磨练之下,大王镇人从来都是果敢刚毅,坚忍不拔,有勇气战胜一切困难的。大王镇的服装业已经把产品卖到半个地球,大王镇的粮食收储业年年把小麦玉米卖到全国。大王人用自己特有的勤劳和智慧维护家园的美丽和生活的富足,在大王镇没有污染企业,这是一篇古老美丽而纯净的厚土。

我愿意相信世事总有轮回的说法,我们承受了千年的磨难之后,终于迎来了千年的机遇。一座千年之城将在大王镇,将在大溵古淀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为此我们自豪。如大溵古淀即将重新焕发生机一样,我们大王镇人将焕发朝气,积蓄力量,为千年雄安的建设添砖加瓦。

云聚雄安,风起大王。建设雄安新区的路上,我们大王镇人将和所有雄安建设者携手前进,一路同行!

刘卫宁(安新县大王镇于庄村)
2018年5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文热点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