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赵北口酒楼巧吟诗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崔尔庄(现隶属沧县)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等。 清代时,献县与赵北口所属的任邱县都归河间府管辖。因此,乾隆到白洋淀水围时,纪晓岚自称这里是自己的家乡。实际上,纪晓岚对赵北口确实不陌生。他的父亲纪容舒早年在京城做官,所以他很小时就经常往返于献县和和京城之间,也经常在赵北口停留。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纪晓岚进京会试的路上。 这一天,纪晓岚独自骑马奔赴京城,将及赵北口时已经快到了中午。远远的就看到了赵北口高大的城门,这里是赵北口南门。城楼上建有一座文昌阁,一般过往的举子都会登城参拜,保佑顺利应试。 纪晓岚下了马,缓步登上了城楼。此时,文昌阁里正有几个南方举子也在参拜。文昌阁并不大,一时容纳不下,纪晓岚便在门外等候。南方举子参拜完毕后,陆续往外走,一眼就看见了站在门口的纪晓岚。因为都是读书人,所以相互有些亲近感。彼此寒暄过后,几个南方举子邀纪晓岚一起到镇里吃饭。纪晓岚欣然点头。 在酒楼上,几个南方举子高谈阔论,不时卖弄自己的学问。纪晓岚只是频频点头,并不插言。越是这样,这些南方举子越是认为纪晓岚可能没读过几本书,说话也越发狂傲起来。后来,有个南方举子建议大家吟诗助兴,一是为了卖弄,一是想让纪晓岚出丑。 南方举子各自吟诗完毕,大多词语平平。轮到纪晓岚了,因为受了一些奚落,所以纪晓岚便想写诗戏弄一下这帮南方举子。 于是,他开口吟出了第一句:“一上上到楼上头”。众举子听罢哄堂大笑。如此的诗句,简直就是老百姓的俗语。 纪晓岚面对南方举子的嘲笑并不在意,接着吟出了第二句:“十二栏杆接斗牛”。众人听后马上安静了下来。此语与前句搭配,已显不俗。 纪晓岚接着吟出了三四句:“纪郎不敢留诗句,恐压江南十六州。”吟罢便转身下楼,上马赶路去了。几个南方举子还呆呆的坐在那,懊悔自己小看了这个年轻的书生。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是在高中临毕业前,当时是安新一中杨笑鸥校长在高考动员会上讲的,后来又听到几个不同的人讲述过。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不同的版本,内容一致,发生地点却改成了南方。说是纪晓岚在南方任江南提举学政时戏弄举子所言,这是一种篡改,也与其学政身份不符,故写此文予以更正。 也有人怀疑过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理由是这首诗里有几个字是不符合格律平仄的。我个人更偏向于这个故事是真实的。但从诗词本身来讲,虽然起句平平,但之后渐入佳境,反而更显示了作诗人的不俗。诗词为了某种意境或效果破格古已有之,例如明代才子唐寅就曾写过一首戏弄盐商的诗:“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五湖四海皆一望。”诗词效果与纪晓岚的这首诗异曲同工。 纪晓岚同赵北口渊源颇深,不仅多次到过赵北口,还写过不少歌颂赵北口的诗词、文章,流传最广的就是如下这首《赵北口》诗: 赵北口 瀛鄚积水区,为淀九十九。港汊互交通,众流汇滋口。 回汀聚鱼蟹,浅渚富菱藕。圢埂布棋局,狭者犹万亩。 弥漫跨数州,寥廓称臣薮。红阑十三桥,雁齿相排藕。 蜿蜒横一径,剞立长堤陵。往者五六月,小艇才容肘。 一棹沂空湖,玻璃净无垢。水平闻菱荷,风影亚蒲柳。 紫鳞时指刺,白鸟自朋友。烟际去杳然,流连辰及酉。 于今二十年,请梦狎渔叟。兹来十月半,木落寒飙吼。 红衣枯已落,绿云空所有。空蒙天拍水,澄澈故如旧。 大似逢故人,朱颜换白首。握手貌已非,忆昨情弥厚。 惜哉方于役,川陆日奔走。欲别更徘徊,怅然凝睇久。 微淀寄语: 在一个微信群中,偶然与李红泽老师有了初次地接触,其无论是学识的渊博还是为人处事的亲和力,都让人钦佩。 最近,经他开创的公众平台“赵北口记忆”,已经发布了不少史料性的文章,这对于一些有共同爱好,却又苦于无处查找相关资料的一众人等,算是一个非常欣慰的福音。 就在刚刚与李老师进行了简短地交流,在征得同意后,“白洋微淀”平台有幸允许转载他的大部分文章。这应当说也是我们平台中有此喜好者的一大喜事吧。我们会在适合的时候,将一些焦点内容发布于此,算是共同学习的机会吧! ——碧水白洋 文章已于2019-06-01修改 |
图解十二连桥 整理者/李红泽图解十二连桥 前言
引言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由雄县、
古白洋淀的圈头村在西汉末年已有人迹在活动。到了明末清初的时侯
雄县托管任丘市北三乡以后,为了增加对新辖乡镇的了解,我曾驾车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动植物重要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