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至1945年上半年,冀中的抗战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虽然日伪军仍能不断纠集数百至千人以上的兵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合击,但冀中军区主力部队和县区武装也采取“避实击虚、避强击弱、敌进我退”的方针,向日伪军发起攻势。夏季,各分区为保护群众麦收,采取围困、攻击碉堡和据点,破坏公路、桥梁,伏击运粮车队和进入日伪控制区进行袭扰等手段,向日伪军发动了武装保护麦收的战役。1944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冀中区党委、军区、行署恢复领导。主力部队打回来后连续攻克敌人据点近百处,并一度收复任丘县城,迫使500余名伪军投诚。 雁翎队始终在白洋淀芦苇荡中坚持斗争,经过不断打击敌人,扩大抗日力量,两个队共发展到100多名队员。敌人的战线越拉越长,兵力不足,加上县大队和雁翎队的袭击,驻白洋淀的日伪军被迫收缩到几个县城和大的据点里,不敢轻易出来。随着雁翎队队伍的扩大和形势的转变,刘文国和区委领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整训军队的指示精神,从雁翎队的长远建设着眼,在战斗间歇组织队员们开展培训和练兵。 白洋淀一带大部分村镇陆续恢复或重建了抗日民主政权,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之中重新扎下根基。雁翎队采取两支队伍交替出击、轮番整训的做法,在苇塘深处开展大练兵运动。区委给安排了军事教员和文化教员,刘文国除了给队员们上政治课,还和队员们研究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他告诉队员们:“大抬杆、猎枪虽然有威力,为我们作战立了功,但毕竟属于自制的土武器,射程和准确性都有限,而且打完一次还要花几分钟时间重新填装火药和铁砂。要与日本鬼子打大仗,就要学会掌握现代武器。”他要求队员们学习熟练使用缴获的三八大盖步枪、机关枪、迫击炮,除了水上本领,还要学习陆地作战,如利用掩体、主攻、侧攻、追击、包抄、破城攻坚等各种战术原则方法,尽快完成从个体分散的渔猎游击队员向有组织的正规军人转变。 在训练中,区委考虑到雁翎队队员们从小就在淀里捕鱼猎雁,大多数人都没上过学,便开办了识字班,教他们学文化。同时还给他们讲红军、八路军的光荣传统,学习毛泽东《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小册子,帮助大家总结雁翎队成立以来的作战实践,结合实践进行抗战到底的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以及作风建设的整训使雁翎队更加坚强,更加成熟。1945年6月,在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中,雁翎队奉命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收复安新县城。6月30日夜,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将日伪军在白洋淀地区的最后一个据点——安新县城团团包围。雁翎队负责攻打安新县城东门。经过昼夜攻坚,7月1日晚,队员们攀云梯登上城墙,扫清城楼上的守敌,并一鼓作气冲进城内,与其他部队会合包围了设在天主教堂的敌人指挥部。敌人倚仗建筑物居高临下,靠猛烈火力顽抗。教堂周围是一片缺少隐蔽物的开阔地,队员们很难发起有效的进攻。此时,驻守保定的增援敌军已经出发,情况紧急。为减少进攻时的伤亡,雁翎队队员们急中生智,在城内找来一辆老式的手轧消防车。他们将消防车的水箱灌进汽油,在机枪掩护下将汽油通过消防车机头喷向教堂的门窗,然后用蘸满汽油的棉花包上手榴弹,接二连三地投向教堂。顷刻间教堂燃起大火,在敌人一片鬼哭狼嚎中,八路军和雁翎队的战士们乘势冲进去,将敌人大部分歼灭,俘虏日伪军200余人。被日寇侵占了七年之久的安新县城终于又回到了抗日军民手里。 1945年夏季,八路军主力部队连续发动了一系列战役,攻克了周边几座县城,切断了平大铁路,打通了大清河至滹沱河的联系,并与白洋淀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巩固了东进北上的后方。恢复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淀区各村镇到处呈现蓬勃的新气象,街上贴着抗日拥军标语,儿童团员在村头站岗放哨,八路军战士列队走过,留下嘹亮的歌声…… 万顷苇塘,碧波荡漾,富庶的鱼米之乡重现美丽的景象。许多来自各处的党政军干部在这里集中,准备随部队分批进入新开辟的解放区。王荣珍和妇救会同志们为过往干部送来了大饼、咸鱼、鸭蛋和各村乡亲们的慰问品。如镜的湖面上,雁飞鱼跃,船只捕鱼送粮,穿梭不停。看着眼前的太平盛世,一位曾在苏联学习过的八路军女干部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里真是一个小莫斯科啊!” 远处的芦苇丛中,刘文国正指挥着雁翎队队员们进行作战训练。队员们时而练习泅水,时而练习射击,黝黑的身躯如水上蛟龙。装载大抬杆、架着轻机枪的排子船以“人字形”队列向远处划去,宛如雁群在空中翱翔…… 好一支传奇的雁翎队! (稿件来源:《白洋淀走出的抗战夫妻》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11) |
纪录片《白洋淀》登陆CCTV-2央视财经频道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就到了雄安新区。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
中国通号牵手未来之城搭建低空监视防护网雄安新区(安新县)低空
诵声琅琅出金石,岁末京城再相逢!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主办
点亮“美食安新”城市品牌2024年度“新白洋淀菜”发布会暨安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