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白洋淀旅游网 首页 旅游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以白洋淀为中心的津保内河航运概述

2021-2-18 22:14| 发布者: administrator| 查看: 1414| 评论: 0

摘要: 文:苗卫芳津保内河航线的形成与发展 津保内河航运所依赖的水系为大清河,大清河干流所在地区,在远古时期曾为古黄河所流经,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河道曾有一个从北向南变动的过程,东西二淀,就是黄河南迁 ...
      文:苗卫芳

津保内河航线的形成与发展

      津保内河航运所依赖的水系为大清河,大清河干流所在地区,在远古时期曾为古黄河所流经,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河道曾有一个从北向南变动的过程,东西二淀,就是黄河南迁后留下的两个湖泊。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东淀水位逐渐下降,现在,东淀干涸,只剩下硕果仅存的华北明珠白洋淀

以白洋淀为中心的津保内河航运概述 640.png

城墙河道

      保定到天津之间,利用大清河水系进行航运的历史由来已久,从保定南关上船,过府河,到安新白洋淀,出了白洋淀顺大清河干流直下天津,从元代就应该发端。

      明代,随着经济的恢复,人口的增长,以及河海交通的发展,天津的商业贸易也日渐繁荣,逐渐成为北方商品的集散地。江浙商人贩运的丝绸、布匹到天津,有的通过大清河运至雄县,再转运至保定一带;而明代中期在天津日渐兴旺的长芦盐,也通过淀河(即大清河),运至保定县张青口及清苑县,而这里所说的清苑县就在现在的保定旧城一带。这样,真正意义上的津保内河航运终于在明代中期形成了。

清雍正年间,直隶总督署由正定迁至保定,保定成为省城,地位骤然上升。此时,处于清中叶,社会太平,国力强盛,清朝也加强了对京畿一带河患的治理,津保之间在正常年份航运通畅。清代的皇帝如康熙、乾隆等,也经常到大清河与白洋淀一带进行巡视或“水围”,这些活动也非常有利于促进以白洋淀为中心的津保之间的航运。

1870年后,清政府裁撤三口通商大臣,改设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同时规定在天津设立直隶总督行馆,“并著该大臣每年于海口春融开冻后,移扎天津,冬令封河,事竣仍赴津郡”,其管辖范围也由原来的三个通商口岸而扩大为奉天(辽宁)、直隶(河北)及山东三省,直隶总督权力延伸到北洋大部分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功能日益复杂、地位更加重要的直隶总督每年穿行于津保之间,在其带动下,必然会大大增加津保内河之间的客货往来,促进津保内河航运的兴旺。

津保航线上的民船货运

白洋淀的新安东关码头,顺府河到达保定,这一段一般可航行100吨的船只。从保定南关再向西,沿府河的重要支流白草沟河、方顺河,航运的影响力可西至满城、清苑西南、完县(今顺平)、望都、唐县等地区。白草沟河在历史上是保定通满城、清苑西南、完县、望都等地的水上要道,古代,这些河流边水陆码头繁多,设有众多驿站和店铺。尽管清末通火车后,河运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河流仍有相当的水运价值。这些河流,大大拓展了保定本身的航运辐射范围,使府河的航运有了一个较广大的支撑地域,这一带又是一片沃野,粮棉产量在直隶(河北)地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人口众多,无疑对津保航运产生了相当大的支撑作用。这一带的货物和旅客便可以通过府河的这些支流进入保定,然后由府河进入白洋淀,再通过白洋淀进入大清河干流东至天津。

以白洋淀为中心的津保内河航运概述 640 (1).png

大清河上棉花运输

      另外,从白洋淀西南行,沿潴龙河过任丘、高阳、蠡县、博野境,船可行至安国伍仁桥,通航里程149公里,可行60吨船只,这一带的磁器、药材主要就是通过这条水路入白洋淀,再向东进入天津方向的,同样,天津方向来的食盐、日用百货等也是通过这条航道进入这一地区的。从白洋淀到新镇然后沿大清河北支西北行,过雄县沿拒马河可抵白沟,北行可至涿州境,船只可直达琉璃镇,可通行10-30吨木帆船,民国和新中国后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前,曾有小火轮与拖带船到达该地,运输非常繁盛。沿南拒马河西行,可到定兴、易县等地。历史上,从白洋淀东关沿南瀑河西北行,可至徐水县大固一带,通航里程18-19公里,可通航10吨以下船只;顺北瀑河可从新安东关到达容城黑龙口一带,通航里程15公里,可通行10吨以下航船;从新安东关,沿萍河可至容城县小里一带,通航里程16-17公里,可通行5吨以下船只。

淀内也有很多可通行的航道:新安东关至端村15公里,至赵北口15.5公里,至七间房25.1公里,至古佛堂19公里,至寨里15公里,至采蒲台17公里,至大马庄26公里,至圈头11公里,至大田庄18公里,至安州13公里。

      由此看出,白洋淀不仅在津保主航线上居于重要地位,而且通过白洋淀及诸条入淀河流,使津保航运的辐射力影响到几乎整个直隶中西部地区,甚至北京、察哈尔、山西、内外蒙古一些地区的货物,也可通过陆水联运的方式,运抵汇入白洋淀的河流的码头,入淀后再沿着大清河干流进入天津,而天津一带的货物,也可按着相反的方向,沿大清河西行进入白洋淀,再沿着入淀河流深入到内部各地。

以白洋淀为中心的津保内河航运概述 640 (2).png

安新河道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之前,津保航运畅通,水运繁忙,白洋淀是从保定到天津航线的必经之路,安新县的航运条件得天独厚,安新人从白洋淀西行,沿府河过清苑境,可以“上府”,到达华北地区重要城市保定;出白洋淀沿大清河顺流东下,可以“下卫”,抵达北方重要入海口天津市。

      正是考虑到白洋淀位于保定与天津之间,在津保内河航运中地位特别重要,既能够通过各条入淀河流,将辐射面极广的地区的客流与货流汇入白洋淀,再由白洋淀进入大清河干流,然后进入天津方向;也能使天津一带的客流与货流汇至白洋淀,再通过各入淀河流进入西部广大地区,所以本文采用了《以白洋淀为中心的津保内河航运概述》这一标题,相信笔者的这一判断是能得到其他研究大清河航运的学者认可的;同时,既然采用了这样一个标题,文章在内容上自然也要对白洋淀一带的航运有所侧重。

      那时,白洋淀一带,几乎村村都有专搞水上运输的人家,船的样式很多,有载重量大的对槽,大者可载一百多吨,小者也可载二三十吨;大五仓、大改造子也可以载几吨乃至十几吨货物,还有客货两用的舿子船,这些民船,即使小到一人掌舵一人摇橹的小船,都能够经常“上府”“下卫”。笔者与周润彪先生一起,在安新县城东关一带走访过一些老人,听他们描述当年以东关码头为核心的津保航运的情景,老人们回忆起来,无不觉得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船的样式也是各种各样,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航运的盛况。

以白洋淀为中心的津保内河航运概述 640.webp (1).jpg

民国老照片1940:大清河西淀至保定河段沿途村镇景观

      对槽船是直隶(河北)省近代以至现代内河使用的主要船型,它由前后两节单船用绳索或铁链联接而成,又名双节头,是一种独特的木帆船,有船体瘦长,长宽比大,中剖面系数小等特征;具有运行阻力小,载重量大,吃水浅,行驶快等优点。对槽船在弯曲航道航行时,还可一分为二,搁浅时可以解体脱浅,航道狭窄时,可解体调头,非常适合在河北内河使用,是津保内河上极为普遍的一种运货船。自明、清以来数百年间,天津运往保定内地的各种物资及保定运往天津以及准备出口国外的货物,很多是通过这种对槽船运输的,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在《安新县志》里,对这种船作了更为详尽的解说,书中说,“对槽船分大、中、小三型,大型对槽船长45米,宽4米,深1.2米,载重量100吨;中型对槽长30米,宽3米,深0.8米,载重量75吨;小型对槽长一般20米,宽2.5米,深0.75米,载重量45吨。此类船多用上等红松、杉木制造,一只船一般用木材30-35立方米。

以白洋淀为中心的津保内河航运概述 640.webp (2).jpg

西淀河道运行的船只

      对槽船中,津保内河航道使用的主要是“西河对”(因主要航行于大清河与子牙河等西河,故名),一般船长15米以上,宽2.7米,深1.4米,吃水1米,载重量为60吨左右,颇适宜煤炭、小麦、杂粮等大宗散装货物的运输。

      载重吨位较大的对槽船、改造子等船,固然是津保航运中的主要船型,而大量的载重不足10吨的小船,同样不可忽视。在大清河上游(白洋淀为中心),分布着众多的支流沟渠和洼淀池塘,这些地区的陆路交通十分闭塞,大船又无法驶入,只有依靠小船与外界沟通。如1932年,在大清河上有各类民船约7636艘,其中10吨以下小船就有5063艘。这些小船多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独立经营,它们与大船互为补充,使水运覆盖面遍及大清河水系城乡,大大拓展了航运的辐射范围,对沟通物资,便利行旅,方便人们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津保航线上的货物运输,分为上行运输与下行运输两类,上下行之间货物种类的差别非常大,在近代,一般下行货物以农副初级产品为主,主要为天津和西方发达国家提供工业原料,如棉花、粮食、麻等,当然也包括大量其他土特产品如杂粮、花生、蛋、花生油、药材、胡麻种子、枣、蚕豆及豌豆、皮毛、家畜等。而上行产品主要是食盐和日用工业品如棉纱棉布、开平煤、陶器、纸、鞋及靴、丝绸、白砂糖、铁锅、帐薄、红茶及绿茶等。这在整个近现代基本是一致的,这与外国资本主义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处于优势的地位有关,也与天津自近代后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工商业中心有密切关系。个别产品的上下行发生过颠倒的变化,典型的是煤炭,在清末民初,煤炭主要是上行货物,主要是开平煤运到天津后,再从天津沿大清河水系转运至保定一带,主要供保定与大清河沿线民用。而到了民国中期以后,尤其是1949年后,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得到大量开发,而当时陆上交通尚不发达,从山西运至琉璃河镇,然后运至大清河水系沿岸一带的煤炭越来越多。这条运煤航线其实很早就存在,如清代就有记载,只不过比例较小而已,随着山西煤炭业的发展,这条运煤航线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导致后来煤炭成了主要的下行货物之一了。

白洋淀 白洋淀旅游 白洋淀景区 白洋淀天气 白洋淀住宿 雄安新区 安新 雄安旅游 雄安天气 雄安景点 白洋淀门票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文热点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