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白洋淀旅游网 首页 旅游资讯 人文风景 查看内容

白洋八月看花回

2021-3-22 18:54| 发布者: administrator| 查看: 1264| 评论: 0

摘要: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孙犁先生简洁的几笔,战火中荷花淀的荷花和故事就清凛凛的印在了很多人的记忆里。时代的微风 ...

白洋八月看花回 6b67f6c0ea778acb74c75725e41a8073.jpg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孙犁先生简洁的几笔,战火中荷花淀的荷花和故事就清凛凛的印在了很多人的记忆里。时代的微风早已吹散阴霾,卸甲归田的荷花们重回清丽的娇媚,晨曦中的白洋淀静谧安宁,八月的阳光慢慢给轻笼水面的薄雾涂上一层暖黄,暖黄一层层洇开,薄纱的帷幕轻轻的飘动,清凉的香气氤氲开来。

      辽阔的荷花淀里静悄悄的,只有那漫天卷地的湿漉漉的鲜绿层层翻卷上来,不断撞击我的视线,不时有小鱼在荷叶下游动,溅起细密的涟漪。清晨的荷饱满鲜润,鼓鼓的花苞里,挤挤挨挨的花瓣努力松动一下身子,仿佛能听到轻微的窸窸窣窣的用力,隔着花苞头部微裂的缝隙窥视。微风袭来,荷花与荷叶推推挤挤,远处深绿的芦苇为框,镶起一幅巨大的写意风荷图,仿佛只需轻轻的一揭,便是一幅最引人瞩目的宣传画,只等锵锵锣鼓响起,白洋淀辽阔荷塘最盛大的荷花秀将在波光粼粼的大淀上演。

白洋八月看花回 3be145642ff4da7f8642f1a5bf6cf387.jpg


      漫游淀中,乘坐的小快艇逐渐加速破浪而行,水面辽阔,尖尖的船头劈开清凌凌的水面,在船头两侧堆起雪白的浪头,船尾处的水面上留下一道长长的波痕,一圈圈的打开,一圈圈的消失,划破了清晨荷塘的宁静。小艇则随着涌起的波浪上下起伏,不时腾起一片水雾,小小惊呼过后,微笑便被沐浴得湿漉漉的。而思绪也顺着时间长河,仿佛看到诗经里“灼灼芙蕖”的风姿,听到中原古代名河溱洧流域的先民咏唱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据说荷花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出现之前,人与荷逐水而居的天性早早让他们进入彼此的生活,而地处古黄河故道的白洋淀地区,湖泊和沼泽覆盖,气候温湿,想必也早有荷花摇曳的身姿了。

      明代诗人鹿善继曾感慨,“白洋五月看花回,馥馥莲芳入梦来”,可谓一看之下,魂牵梦绕。而白洋淀的旅游达人康熙、乾隆曾在白洋淀建有多座行宫,多次驻跸打水围、视察白洋淀水情,想必临风赏荷也是少不了的。于是当地民间就有了乾隆在西淀游玩的轶事,说他看满淀荷花诗兴大发,恰御厨端饼经过,于是给出“风吹荷叶千层饼”的上句,众人沉吟难以应对,倒是一路过渔民对了一句:“浪打菱角疙瘩汤”,使龙颜大悦。如此接地气的轶事更像源自荷塘劳作,饥馑难耐时的调侃杜撰,但乾隆有据可查的咏荷诗词是有的,只是不知那荷花是开在白洋淀,还是摇曳在江南水乡了。

文艺青年皇帝金章宗曾为白洋淀安新籍的元妃李师儿扩建古渥城(今安新县城),建行宫,名曰“建春宫”,立午门,在东城角建明昌鹅楼,自小南街到西水塘皆为莲花池,西城下有观莲台。遥想跟随爱妃回娘家省亲的他,站在高高的观莲台上,临风赏荷,元妃粉面、荷花相映,少不了诗词应和。爱她就去带她看荷花,让这白洋淀的荷花多了段佳话。

思绪被此起彼伏的水鸟、野鸭的叽叽咕咕拉回,因为生态环境变好,白洋淀的水鸟倍增。此时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铺铺展展地氲出满目碧色,深藏其中的水道迷宫般的蜿蜒曲折,不时有星星点点的掩映在参差荷叶中的荷花闪过,伸手撩动水面,不时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喜。在一四面环水的小村附近,大片的荷花扑面而来,水面薄雾渐渐褪尽,盛夏的阳光开始灼热,密密匝匝的荷叶铺满水面,让人产生可以踏上去,凌波漫步的错觉。荷塘上面有一高高的浮桥连接两个水中小岛,名望月岛、观荷台。行人漫步桥上赏花,花也从挤挤嚓嚓的茂密荷叶中伸着头窥探行人。水乡村落,寸土寸金,街道狭窄,民居如密密麻麻拥挤的鸟巢般。离小村不远的岸边泊着一条小木船,一把年纪的老人蹲在船头,面色黧黑,裸露的胳膊却依然强健,那是水乡人常年摇船的印记。几只鸬鹚分列在船两侧伸出的杆子上,阳光下缩着脖子陪着满脸风霜的主人低头打盹,仿佛这盛大荷花秀的静默的背景。小村宁谧安详,想起清“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的诗句,这些村人夏夜的梦也一定有香有色吧。

白洋八月看花回 1ac6cd84b1098cfa66ad7a399466dde3.jpg


      当地和荷花有关的一个民俗则是放荷灯了(也叫放河灯),放荷灯原是渔民祈求平安,使那些在水中丧生的渔民早日投胎转世的一种仪式,现在更多是祈福的民俗表演活动。最初人们用榆皮面调上植物油做成窝头状的灯,放在荷花瓣上,后来也有用纸折成小船状,放上点燃的粗粗短短的蜡烛头。活动大都在夜间,大家动手把带来的荷灯一只只点燃,再一只只轻轻放在河面上,同时每人默默许下美好的愿望,看它们承载着这些愿望缓缓顺流而去,暗黑的河面上就这样由起初的一两点,三三两两,越来越多,渐渐成了一串串的光点,颇有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意味。

      这些几乎散落在白洋淀角角落落的荷花大都是自然野生的,因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本地荷花大都花朵硕大,粉色居多,花瓣如扫过的腮红,匀柔清润,愈来愈深,颇有诗经里“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的风采。这最难驾驭的最易流俗的粉和绿的撞色,竟然因为荷花优雅流畅的线条和颜色层次的巧妙递进而端庄清丽,动人心魄。“西淀风荷”为原新安八景之一(新安是白洋淀边安新县城的旧称),被誉为“淀上仙境”,地处燕南赵北,宋辽边关的白洋淀,历史上战乱纷呈,抗日战争时更是饱受战火的洗礼,当年的雁翎队头顶荷叶,嘴衔苇管出没于荷花淀芦苇荡中,痛打敌人包运船,被称为荷叶军。一方水土养一方荷,如果说江南的荷花仿佛着旗袍吟宋词的女子,婉约灵秀,而这白洋淀的荷花则素衣民谣,更多了点纯朴和娇憨的风情,妩媚清丽里也多了些凛冽的气质。乘船野淀赏野荷,别有一番风味。

      而对于白洋淀当地的水乡人,荷花就和家中的猫狗,田间地头的拉拉苗花一样。看她们守候在家乡的水边,朴素生长,看云看风,含苞、盛开,然后在秋风秋雨中枯萎老去,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水乡人称水中劳作叫打河田,淀水就是他们劳作的田野,而荷花则更像她们夏秋季的庄稼,他们不懂那些咏荷的诗词歌赋,也不会刻意去赏荷,但就觉得好看,没有荷花的夏天,哪还叫夏天?或者荷花就是他们的夏天。小时候的盛夏,荷叶就是遮阳的凉帽,莲蓬是最天然的零食,满淀的荷花晚上和孩子们一起在岸边听奶奶讲故事。常有卖冰丝的小贩,沿街吆喝:刨冰啦。花几分钱,便用刨子在包裹严实的巨大冰块上刨几下,冒了袅袅寒气的雪白冰丝,落到碧绿的荷叶上,撒了红红绿绿的调味汤汁,留着口水小心地接过来,那色彩斑斓的幸福感也随之袅袅升起了。

      记得我家小区楼下搬来一户水乡人家,卖菜和小吃为生,夏季的某一天,他家放在过道边的一个装满水的破浴盆里突然浮出圆圆的绿点,然后晕染成田田的荷叶,然后几朵粉色的花苞冒出来,仿佛风趁着夜色几笔勾画出来的。在一众花花草草中格外显眼,有时看早出晚归一脸沧桑的男女端了饭碗在荷花前驻足凝视,一脸的笑容。努力融入城市生活的他们在这陌生的环境里,荷花成了他们最贴心的陪伴,仿佛在那喜悦的凝视里,他们能沿着弯弯的水路,回到老家,荷花成了他们随身携带的家乡记忆。

这随处可见的原汁原味的土著荷花,这只是这场盛大荷花秀场的一部分,若想“一日阅尽长安花”,大观园和文化苑则是不错的看花的去处。

      几年前初次进大观园,颇有刘姥姥的目不暇接,园区面积辽阔,接天莲叶一路铺排,无边无际,荷花满淀,颜色品种繁多,第一次感受如此强烈的美的震撼,所有的形容词涌至嘴边,推来挤去,瞬间化为乌有,只留下简单的感叹。烟波浩渺的水面上有曲折的回廊栈道,漫步其上,如置身画中,只是阳光灼热,心潮难平,我看荷花娉娉婷婷,万种风情,她看我却是汗流浃背,步履蹒跚,人面荷花相映“红”,颇为窘迫。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