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记忆||走进七间房乡(四) 在七间房寻找电影中的场景 当年我棹嘎子去淀里 文 亚军 福忠 图 长青 这位老人,名叫李小欢,今年83岁,他和我们说起一段有趣的经历。 当年拍摄《小兵张嘎》时,他20多岁,是个船工,曾天天棹着船,带嘎子他们去淀里玩。一连十几天都是这样。演员们不拍戏,天天和村里的小孩去淀里逮鱼摸虾的闹着玩儿,这就奇怪了,导演是个什么意思呢? 1963年夏天,《小兵张嘎》摄制组来到白洋淀。正是六月天,导演崔嵬忙着复查外景,导演组的其他同志便把小演员们组织起来拍戏。可这些孩子的确不会表演,对台词的时候,演胖墩的吴克勤居然像念课文那样念台词。摔跤一场戏中他有这么一句台词:“嘻嘻,嘎子同志。”他把“嘻嘻”的笑声念成说话一般,引得在场的人捧腹大笑。怎么办呢?这些小家伙简直不堪造就。这时,崔嵬回来了。他一看,说:“嘿,这怎么行?”他再不让小演员排练了,第二天,他规定演嘎子和胖墩的小演员都脱光膀子,赤脚跟白洋淀的孩子们一块儿去玩,演玉英的李小燕练划船。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老爷子带小演员们去淀里玩儿的故事了。不用说,白洋淀到处都有它独特的美,不管是逮鱼摸虾,采莲挖藕,还是棹船游泳,放鹰撒网,小演员们玩得可开心了。据李小欢老人回忆,当年还有一件趣事,就是有个小孩子名叫李老三,有一个比较土气的裤衩,导演一眼就看上了,说让他给演嘎子的安吉斯穿。那孩子没听明白,以为需要现场脱掉,吓得掩着屁股就一气儿跑到了家。导演让人追到家里,和他父母说明白,给了五元钱,买下了那个裤衩,后来嘎子拍戏时穿的裤衩,就是下图中的这一条。 十几天过去了,嘎子、玉英、胖墩三个小演员都晒得黑黝黝的,化妆师担心晒得太黑了不好化妆,崔嵬却说:“不要紧,就要那个黑劲。”他始终不给小演员们排练,相反,他跟他们一起游泳,组织他们和当地孩子摔跤。有的人担心孩子放野了,戏照样不会演,他说:“真野了,演嘎子就不难。”一切都好像在他的意料之中。拍摄开始了。崔嵬选择了嘎子和胖墩摔跤作为第一场戏。这两个孩子居然像水银灯下的老手似的,那么松弛、自然,毫不顾及周围的一切,十分认真地在摔跤。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在演,而是在玩儿。摄影机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了。崔嵬成功了。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先拍这场戏,他说:“道理很简单,我们要让他们去游戏而不是让他们去表演。他们一旦觉得拍电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很容易进入到规定情景中去。” (这是当年在电影中嘎子和玉英上岸的地方,如今这里成了这个样子) 许多人在看过《小兵张嘎》之后,都说小演员的表演真挚、生动,充满了农村的泥土气息。这同崔嵬善于给小演员们创造最真实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拍摄中,他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小演员引导到剧中的规定情景里,激发他们第一次最真挚的情感。有好些时候,拍摄完全是在一种很巧妙的布置下进行的。 《小兵张嘎》中,有一个嘎子要夺罗金保的枪,被罗金保一把掀倒在地的镜头。崔嵬根据演员倔强的个性,决定给演员一个突然袭击,以取得最真实的效果,他作了一切安排,只有安吉斯一人以为是试戏。开拍以后,扮演罗金保的演员张莹一把将安吉斯推出去,安吉斯仰面朝天倒在地上,霍地蹿了起来,瞪着张莹,那潜意识好像是在说“你这家伙怎么动真的”——这一神情和剧中所要求嘎子的神情完全吻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就到了雄安新区。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
中国通号牵手未来之城搭建低空监视防护网雄安新区(安新县)低空
诵声琅琅出金石,岁末京城再相逢!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主办
点亮“美食安新”城市品牌2024年度“新白洋淀菜”发布会暨安新美
白洋淀小蒲草编织农民致富梦12月25日,在河北雄安赵韵蒲艺农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