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白洋淀旅游网 首页 旅游资讯 故事传说 查看内容

党史故事汇:白洋淀抗日游击队——三小队和雁翎队

2022-5-23 09:27| 发布者: administrator| 查看: 725| 评论: 0

摘要: 01三小队成立“七七”事变后,华北抗战全面展开。中共安新县委于1938年建立安新县第三区抗日民主政府,三区所辖为白洋淀内的几十个村庄。第一任区长是李刚毅(李仁),区委书记是徐建。随后,三区抗日游击小队(简称 ...
01

三小队成立


“七七”事变后,华北抗战全面展开。中共安新县委于1938年建立安新县第三区抗日民主政府,三区所辖为白洋淀内的几十个村庄。第一任区长是李刚毅(李仁),区委书记是徐建。随后,三区抗日游击小队(简称三小队)也相继组成,队长陈万,副队长邓如意,指导员赵鑫。

02

雁翎队的由来

三小队成立后,由于缺少枪支弹药,区委和区政府经过宣传动员,把郭里口、大张庄等村的二十多个以打水禽为生的猎人组织起来参加了三小队。1939年春夏之间,三小队把新参军的猎人组成一个班,三小队人数达到四几十人。这些战士由于大多是打猎世家,对枪的性能非常熟悉,为了防止膛内的火药受潮,就在火眼和枪口插上雁翎;由于长期围雁打猎形成的习惯,他们的排子船(一种打猎用的小型木船)在淀面行驶时往往呈现“人”字形,和群雁在空中飞翔时的队形相似。这样,这个班就成了三小队的雁翎班。随着形势的发展,1940年夏天经中共安新县委批准,雁翎班从三小队分出来,单独组成雁翎队。据说,雁翎队这个名字是当时中共安新县委书记侯卓夫正式命名的。雁翎队的队长是张印青(张和初),指导员刘森(任贵森),还在队里建立了党组织,赵谦是书记。不久,队伍扩大到四几十人,分成了三个班,张大德、姜秃、孙革是三个班长。赵波是1941年2月参加雁翎队的,他是张大德班的战士。雁翎队成立后还增添了一只四舱船和二十八只排子船,这些船都是泥李庄村给的一棵粗大而古老的杨树造成的。武器还是以大抬杆(大型火枪,长约三米多,射程约百米)为主,只有三支手枪和四支长枪——“冀中造”。


这样,白洋淀便有了两支游击队——三小队和雁翎队,他们是抗战初期白洋淀上的两把尖刀。三小队主要活动在郭里口、季庄子、赵北口一带,雁翎队则以大田庄为中心开展工作。两支小部队有分有合,协同作战,在白洋淀与日伪汉奸进行着顽强地斗争。


两把尖刀,有分有合,协同作战

这个时期,白洋淀内几个较大的村镇,像赵北口、王家寨、新安、端村、圈头等都有了日伪军据点,各据点之间经常互相联络。赵北口到新安,王家寨是必经之路,因此,三个据点的日伪军,来往更加频繁。1940年秋的一天,三小队得到情报:赵北口据点的九个日本鬼子下午两三点钟由新安驾汽船返回赵北口,便通知雁翎队一同埋伏在鬼子必经的李庄子村东航道两边的苇塘里,当鬼子的汽船来到后,两边大抬杆一齐开火,顿时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八个鬼子当场被枪毙,一个屁股受了伤的鬼子驾着汽船逃跑了。回到赵北口他向据点日酋报告:“八路‘扫帚炮’的厉害!”当时,老百姓还编了一曲小调,赞颂这次战斗:

日本占燕南②,真正是凶残,

可恨小日本,开会到新安。

三区游击队,真正是勇敢,

联合雁翎队,一起打汽船。

开会的小日本,他想回燕南,

路过下四村③,如到鬼门关。

队长下命令,开枪打汽船,

打得小日本,直往麻袋钻。

1941年农历二月初一,三小队队长陈万、副队长邓如意和战士赵恩祥根据事先协议去赵北口找伪军大队长章德清(章来子)要枪,因丧失警惕,惨遭汉奸姚鸿儒、章德清杀害。陈万、邓如意牺牲后,三小队进行了整编,郑少臣(郑勇)担任了队长,不久田良臣接替了赵鑫任指导员。

1941年麦熟的时候,三小队和雁翎队在王家寨村西、大张庄村东的航道上和日伪军进行过一次激烈的战斗。当时两艘载有四五十个日伪军的汽船,巡回于大张庄和王家寨之间的航道上,搜查来往船只,抢劫农民船上收割了的麦子。为了保卫夏收,保护群众利益,粉碎敌人抢粮计划。三小队和雁翎队便埋伏在河道南边的苇塘里,大抬杆都装足了火药铁砂,当汽船驶进射程圈内,指挥员一声令下,十几只大抬杆一齐点火,顿时烟雾弥漫,面对面都看不清楚,敌人的机枪只能瞎打。赵北口据点的敌人赶来增援,三小队和雁翎队边打边撤退,一直打到傍晚,战士们才把船暂沉河底,每人顶着个大荷叶泅水从敌人的船边悄悄撤到泥李庄和寨南。新安据点的敌人也赶来增援,把苇塘包围了个严严实实。用机枪扫射,把边沿的苇子都打成半截,却连个人影也没发现。这次战斗三小队和雁翎队没有伤亡一人,只损失了些枪支和排子船,敌人却伤亡了二三十人。从此,三小队和雁翎队威震敌胆,日本鬼子因害怕“扫帚炮”而不敢轻举妄动了。

1942年3月,日寇发动了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在大清河的航道上就有一百多艘汽船和几百只木船一千多日伪军,从北往南进行拉网式的清剿。白洋淀的主要航道上日伪船只往来如梭,日夜搜巡,还在一些人口较多的村庄建起了岗楼。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更好地在残酷环境里坚持斗争,按上级党委指示,三小队和雁翎队四五月份分别在北田庄和西李庄进行整编,从两队中挑选出十五人组成了新的三小队,除病残人员外,其他干部战士都补充到了42区队。新组成的三小队长是原三小队队长郑少臣,副队长是原雁翎队的副指导员刘森,指导员是原三小队的副指导员槐泽民,侦察员是雁翎队的赵波和田振江。这支队伍有十三名共产党员,两名培养对象,是支非常精干、战斗力极强的水上游击队。这时,日伪军在白洋淀四十几个村庄中的三十八个村里建立了据点,修起了岗楼,出现了三里一岗楼,二里一据点的局面。日伪军还封锁交通,不断驾汽艇四处扫荡。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三小队只能掩蔽在芦苇中,由于敌人严密封锁,有时几天才能吃上一顿饭,饿了靠掏鸪丁(一种水禽)蛋,挖羊肚菜(苇地中的一种草)充饥。但是战士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在三区党政领导下,在广大抗日群众支持下,巧妙地利用淀内几千条纵横交错的沟壕和几万亩碧绿无垠的苇丛与敌人进行周旋,伺机袭击敌人,顽强地坚持斗争。

1942年夏,三小队开展了以骚扰据点、夺枪、锄奸为中心的斗争。三小队夜袭古庄头村(现属雄县十里铺乡)据点,拆掉了岗楼,焚烧了马家寨岗楼,化装成渔民巧夺十里铺伪军枪支,飞袭伪军头目姚鸿儒的舅父家,缴获四只手枪。这期间,三小队还镇压了王家寨的伪乡长朱蕴歧和南辛立庄村(现属雄县)作恶多端的汉奸曹霸天以及当时被称为三害的驻王家寨的伪军队长韩恩荣,特务头子冯德新,郭里口据点的伪军班长曹茂林等等。在碉堡林立,鬼子及汉奸遍淀横冲直撞的艰苦环境下,三小队干得干净利落,狠狠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震慑了敌胆。同时三小队也得到了发展壮大,到年底已经有三十多人三十多支枪了,在碧波万顷的白洋淀中又站稳了脚跟。

1943年春,随着整个抗日形势的发展,三小队开始主动出击,有计划有步骤地端白洋淀的岗楼。先后端了南刘庄、大田庄、端村、十方院、大淀头等十五个据点,还捣毁日军设在赵北口的建设总署。其间还多次打伏击战,在杨庄子村东一次伏击战就消灭伪军七个。端岗楼和打伏击战共缴获了二百一十多支步枪,四十八支手枪,三挺机枪,两门炮和几十辆自行车。击毙日军25名,俘30名;击毙伪军250名,俘500余名。

在伏击战中最有名的就是打保运船一仗。1943年8月10日,三小队在王家寨村东的航道上伏击了敌人的保运船队,全歼了伪军河防中队和日军的河防班。这次战斗共缴船三艘,活捉了日军班长初世加三郎和伪河防中队长秦凤祥,打死打伤日伪军六十多人(击毙日军二人),俘虏三四十人(日军五人),还缴获手榴弹八千多颗,子弹两万多发,手枪两支,步枪九十支,机枪两挺,苫布一百多块,毛毯一百多条。战斗中,三小队的邸志科、李科木、李学千三位同志壮烈牺牲。这次战斗后,白洋淀的日伪军完全转向被动挨打的局面,把军队龟缩到几个大据点。当时在白洋抗日军民中最流行的一首歌曲这样唱道:

一九四三年环境大改变,

白洋淀的岗楼端了多半边,

子弟兵们真勇敢,哎咳哟嘟噜噔僧,

子弟兵们真勇敢。

……

这首充满白洋淀气息的“打保运船”歌,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歌,也是三小队树在人民心中的碑。

打保运船后,三小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战士猛增到百十人,武器装备也比较精良,战斗力更强了,在白洋淀不断打击敌人,消灭敌人。1944年春,三小队又消灭了白洋淀最后一个据点——王家寨的敌人,白洋淀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解放区。这时,三小队根据上级指示常常协助兄弟部队作战,如打雄县洪城据点,伏击高保路上日军的汽车队等等。到1945年初,这支部队才全部补充到白洋县大队。

注:

①本文根据槐泽民(1942年3月至1945年4月三小队副指导员、指导员和副政委)、郑少臣(三小队队长)、徐建(三区区委书记,三小队政委)、赵波(雁翎队、三小队侦察员、队长,1945年白洋县大队负责人)、孙革(雁翎队班长、副队长)、赵谦(1940年至1941年雁翎队党支部书记)等人的回忆整理。

②燕南:指赵北口。赵北口有燕南赵北之称,是白洋淀东北角的一个大集镇。

③下四村:白洋淀群众习惯上称王家寨乡的李庄子、赵庄子、刘庄子、下张庄为下四村。

▌本文来源:《安新县文史资料》第2辑

作者:彭守明、季章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文热点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