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白洋淀旅游网 首页 雄安城市 红色记忆 查看内容

红色之旅:重游白洋淀追溯雁翎队的抗日足迹

2014-4-7 20:03| 发布者: bydly| 查看: 1347| 评论: 0

摘要: 10月9日清晨,白洋淀码头沉浸在淡淡的雾气中,记者在这里偶遇雁翎队队员孙革的同村挚友王老黑。记者表明来意后,他解开绳索,撑起竹棚船,带记者划向了当年白洋淀雁翎队伏击日寇的地方。  大清河伏击包运船活捉日 ...

    10月9日清晨,白洋淀码头沉浸在淡淡的雾气中,记者在这里偶遇雁翎队队员孙革的同村挚友王老黑。记者表明来意后,他解开绳索,撑起竹棚船,带记者划向了当年白洋淀雁翎队伏击日寇的地方。

  大清河伏击包运船活捉日本兵

  船划向淀中心的时候,雾气渐渐散去,记者站在船头,转向船尾撑桨的王老黑老人,朦胧的日光下,湖水、竹篷船、老人形成了一幅充满历史陈旧感的画卷。

  伴随着船桨与湖水交错发出的哗哗声,王老打开了他的话匣子。老人今年80岁了,与雁翎队副队长孙革同是小张庄人,并且非常要好,孙革比他大十几岁,前年刚过世。抗日战争结束后,孙革选择回家务农,此后孙革和王老黑经常一起打鱼,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孙革把当时痛打日本鬼子的壮举,一一讲给了他。

  聊天中,船不知不觉进入一条20多米宽的狭长河道,河道两岸是五六米高的茂密芦苇丛,王老告诉记者,前面50米处就是大清河了,这里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雁翎队孙革他们伏击日本包运船的地方。

  据了解,抗日战争后期,由于陆路交通被红军摧毁,日本人迫不得已选择水路运输军事装备和粮食,而白洋淀大清河是天津通往保定的水路要道,大清河伏击战,雁翎队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击毙敌军四十余人并活捉了5个日本兵,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和粮食。 王老介绍,雁翎队当时有三四十人,战斗中,日本队长三郎用****击中了两名雁翎队员,雁翎队副队长孙革情急中扑上去与他撕打,为夺过日本队长三郎的****,孙革一口咬掉了三郎的大拇指,并把他举过头顶,冲着在场的敌人大喊:“抓住队长了缴枪不杀,”敌人纷纷投降,当时的孙革才17岁。

  雁翎队游击战让日寇闻风丧胆、

  芦苇丛每隔三五十米就有一条由淀中通向大清河的水道,水道中间还有无数河汊,四通八达,弯弯曲曲伸向远方。

  王老告诉记者,雁翎队就是利用高密的芦苇,迷宫一样的水道等有利地形,一次次成功截获小日本的装备。刚开始时,雁翎队的武器是大抬杆(水上打猎用的火枪),为防止枪上的药孔被水打湿,队员们常在信口(点火处)插上一根雁翎,所以人们称他们为“雁翎队”。

  王老称,当时日本兵在当地实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恨透了他们。战斗中,队员们趴在芦苇丛中一动不动,等敌人靠近,扣动扳机,大抬杆密集的铁砂粒穿过芦苇,向日本兵射去,很多日本兵当即倒栽葱一样倒向河中。

  另一组雁翎队员头顶荷叶,嘴衔苇管,从另一个方向包抄游向敌船,登船后,队员们个个杀红了眼,挥舞着大片刀向敌人猛砍,不少队员在战斗中与日本兵同归于尽。 据了解,后来的雁翎队在斗争中不断壮大。到1945年初,新安三区小队已发展成拥有3个中队100多人的抗日部队。雁翎队员的水上作战,是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坚持敌后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批“竹篷船”传播雁翎队历史

  时近中午,王老和记者商量,起风了,船小,为安全起见早回吧。归途中王老告诉记者,自己如今80岁了,身体结实还能干得动,经常有游客坐他的竹篷船游览白洋淀。

  这个过程中,他给游客们讲解白洋淀,讲解雁翎队里面的人,里面的事。像他这样的“竹篷船老人”在码头大概有三四十个,都是白洋淀附近的村民,有的还是雁翎队队员的亲戚,他们个个对雁翎事迹都比较熟悉。 王老表示,他们通过给游客讲述雁翎队英雄事迹,就是要把当时共产党人顽强、机智、勇敢的精神传播给世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