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白洋淀旅游网 首页 旅游资讯 民俗风情 查看内容

连摘6【白洋淀草根文学】车旮旯的奇遇(2011.11.14)

2014-4-12 12:13| 发布者: bydly| 查看: 927| 评论: 0

摘要: “一条鱼,两只眼。有的吃,没的攒”。这是流传在白洋淀地区的一句俗话。意思是说,以打鱼为生,收入只能保一家糊口,没什么攒头儿。春、夏、秋三季都好说,每天下淀打鱼,过着“一日打柴一日烧”的日子。一到冬天, ...
      一条鱼,两只眼。有的吃,没的攒”。这是流传在白洋淀地区的一句俗话。意思是说,以打鱼为生,收入只能保一家糊口,没什么攒头儿。春、夏、秋三季都好说,每天下淀打鱼,过着“一日打柴一日烧”的日子。一到冬天,冰封了大淀,河里盖了盖儿了,有多高的水上捕鱼技术,也就无用武之地了,瞧这一冬怎么过吧?

连摘6【白洋淀草根文学】车旮旯的奇遇(2011.11.14) 640.webp (1).jpg

冰封的白洋淀


     郭里口村有个渔民,除了有一套水上捕鱼的技术之外,还有一招冰上捕鱼的绝活儿“叉旮旯”,因为技压群芳,人称车旮旯。按照常理,车旮旯不怕过冬天。可偏偏遇上这年是个暖冬,快过年了,冰还没冻结实。淀上既行不了船,冰上也走不了人。车旮旯就算有托天的能耐,是条龙也得盘着,是只虎也得卧着,一家人只得靠赊粮、赊面吃打发日子。


连摘6【白洋淀草根文学】车旮旯的奇遇(2011.11.14) 640.webp (2).jpg

水乡集市


    腊月二十四,是郭里口村唯一的一天年集。街市上卖东西的倒是不少,家里也什么东西都缺,但没钱也是干看着。闺女哭着要花,小子缠着要炮。妻子呵斥着:“放屁,过年还没着落儿呢,还尽想外快?”正说着,粮面铺里的掌柜要账来了,直把土炕上的光板蓆拍得山响,尘土飞得老高说:“你家就算粮食钱给不了,也得先把面钱给了哇?猪钱不给羊钱不还的,你家打算绷(beng)了呀?”车旮旯把脑袋都耷拉到裤裆里去了,表现出一个壮汉的极度耻辱和无奈。这粮面铺掌柜小时候吃过车旮旯母亲的奶,直到老母出来,好说歹说,总算暂时解了围。一家子晚上也无饭可做,囫囵个着躺下了。肚里没食光愁肠,两口子你嘘我叹地唱了半宿苦戏。

连摘6【白洋淀草根文学】车旮旯的奇遇(2011.11.14) 640.webp (3).jpg

    腊月二十五傍明子,忽然窗户纸哗哗地响起来,妻子说:“好像起了风了。”车旮旯“噌”地坐起来,听了听外面的动静说:“是起了风了,风还挺大,开门风,刮到掌灯。这风一停,冰就冻结实了。今天我赶紧做个旮旯,明天就能上冰叉鱼了!”心中有了希望,两口子赶紧起来。妻子说:“村东的面铺咱是赊不出面来了,我到村西面铺去看看吧?”车旮旯没言声,只是闷着头儿地封旮旯。

连摘6【白洋淀草根文学】车旮旯的奇遇(2011.11.14) 640.webp (4).jpg

拖床

    一天的东北风,把水村刮得像座冰窖,透骨地寒冷。傍黑儿,冷风骤停,天气响晴,寒星点点,闪烁着冰冷的光。车旮旯夫妇躺在被窝里,能听到淀冰冻得“嘎啦啦”直响。车旮旯说:“加凌呢,明天真能趴旮旯叉鱼了”。两口子满怀希望地睡着了。

    腊月二十七,妻子用赊来的面早早地做熟了饭,车旮旯吃了。把旮旯、凌枪、大五股鱼叉等渔具放在冰床上,撑起冰床来到淀中。一路观察着地形,来到一个三叉河口。车旮旯四下看了看,心想:“这地方水面大,又透流,过往的鱼少不了,叉住一个,个头就小不了。”想到这儿,车旮旯停下冰床,选了个位置,用凌枪打了个冰窟窿。把里面的碎冰捞出来往下一看,淀水清澈见底,水中苲草鲜嫩,很满意。拿起旮旯来,扣在冰窟窿上面,大小正合适。这“旮旯”是用芦蓆片封成的,形状像一口老式的大铁锅,一边儿有个豁口。车旮旯趴在旮旯上,把头和手臂放进旮旯的豁口里,把渔叉准备好,再用一块破棉被盖在头顶上,遮住阳光。水中的情景就看得更清楚了。哪怕有条一寸长的小鱼游过,也逃不过叉鱼人的眼睛。

连摘6【白洋淀草根文学】车旮旯的奇遇(2011.11.14) 640.webp (5).jpg

刚刚打好的冰窟窿

    车旮旯肩负着全家人的命运,把希望都寄托在一双眼睛和手中的渔叉上。静静地爬在旮旯上,一动也不动,冬日的寒冷已经忘却,只顾屏息凝神、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水中的动静。他知道:“河里的鱼儿,待不得戚,这充其量也就是碰碰运气。”大约过去了一个时辰,正当他实在维持不了僵硬的姿势,想动动身体的时候,惊慌逃窜似地游来一群鱼。这群鱼,最大的也就一斤多,对于他的需求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车旮旯控制了自己的冲动,放它们过去了。紧接着,只见水草晃动起来,随后有两条“黄鳝”游来,车旮旯自叹命苦:早知如此,还不如刚才挑大个的叉一条,一家子吃顿熬鱼呢!正在胡思乱想,冰窟窿里出现了一颗“七印锅”大的鱼头!车旮旯看得清清楚楚:是条大鲇鱼。这时明白了:刚才逃窜的鱼是被它追的,那两条“黄鳝”原来是大鲇鱼的两条口须!说时迟,那时快,车旮旯个儿大、力猛、叉快。狠劲一叉,攮(nang)进了大鲇鱼的脖根轴子。车旮旯血往上涌,调动起全身的力气,把鱼摁到水底泥中。大鲇鱼痛不欲生,剧烈挣扎,一把粗的叉杆竟被它拧开了裂“嘎嘎”直响。正在危急的时刻,冰上走来孤庄头村三个叉旮旯的渔民。车旮旯急忙喊:“老伙计们!快来帮帮我.”三个人提叉相助,四把渔叉共同把鲇鱼钉住。约摸过了抽袋烟的工夫,鲇鱼力气渐微,四把渔叉共同用力,把它挑出水面,拖到冰上。大伙儿都惊呆了:“老天爷,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鱼,都成了神了!”大伙儿帮车旮旯把大鲇鱼装上冰床,一丈二尺的冰床放上大鲇鱼,尾巴还拖在冰上。

连摘6【白洋淀草根文学】车旮旯的奇遇(2011.11.14) 640.webp (6).jpg

车上的大鲶鱼

    车旮旯把大鲇鱼直接拉到收鱼店。鱼行贩儿王九出来一看,惊叫起来:“我老天奶奶,你把淀中王请来啦?这么大的鱼我发给谁呀?再说,今儿都大年二十七了,卖鱼的都关了张了。”车旮旯呆看着王九,心想:“八成那‘货到街头死’的话儿真就让我遇上了?”车旮旯这人憨厚,平时到店里卖鱼从不讨价还价,分量大小也不计较,王九真想帮帮他的忙,忽然一拍脑袋门子说:“这么着吧,明天大年二十八,是城里今年的最后一个集了,我帮你到集上卖去。”

    腊月二十八,车旮旯用冰床撑着大鲇鱼,王九也撑个冰床,冰床上放着秤、刀、包肉的荷叶等应该用的东西。冰床的速度快,一会儿就到了县城东关。雇了辆小拉车,围观的人们七手八脚帮忙把大鲇鱼装上车,直奔城里小南街。一路走,看“稀稀罕儿”的越聚越多,简直就像一支游行的队伍。

在小南街集市上,王九如鱼得水,吃得开叫得响。借来一副肉杠,见了稀罕物儿,有的是人愿意凑趣帮忙,大家七手八脚把大鲇鱼挂在肉杠上,看热闹的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安排妥当就开秤,像卖猪肉那样零刀割着卖,价格比猪肉还贵一倍。常说“有福之人居住在大邦之地”,城里有的是有钱人,这百年不遇的奇鱼谁不想尝尝鲜儿?王九割肉,车旮旯收钱,忙得满头大汗。时间不长就卖完了。

连摘6【白洋淀草根文学】车旮旯的奇遇(2011.11.14) 640.webp (7).jpg

闺女买花,小子要炮

    有了钱,就着赶个年集。把年货买了个全全套儿,闺女想的花儿,小子要得炮都买了。还给老母亲买了新帽子,又给妻子买了新棉鞋。算了算,剩下的钱除了还账还有剩头。王九说:“车旮旯,你小子这个年算是过肥丰了!”车旮旯说:“多亏了你了,这么着吧,过了年,从初三到初五,我请你连喝三天酒!”说完,车旮旯憨憨地笑了。原来,车旮旯还有这么灿烂动人的笑容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文热点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