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乡的人都爱听、爱唱河北梆子,记得我小的时候,只要收音机里播放王玉罄先生的《辕门斩子》、《赵氏孤儿》、《太白醉写》、《四郎探母》、《南北合》等精彩唱段,村里不管是捻苇的、编席的、压面的,街头巷尾家家户户都要打开戏匣子听上一听,甚至跟着哼上一段儿,这在那个吃糠咽菜的年月,也算是特别奢侈的精神享受了。因为,王玉罄是我们村里走出来的大名角,无论大人孩子在心眼里都引为自豪。 我真正结识王先生,是在她的暮年,那年她大概是81岁,因了我的岳母在南开医院做一个小手术,我去探视,听说王玉磬也在这个医院住院,就顺便通过护士报上姓名前去拜访,没想到王先生是那样的热情和客气,她对我这个后生又是嘘寒问暖,又是问在哪工作,特别是当她问我“你家是东陈还是西陈?”的时候,我感到惊讶了!她的记忆是那样的好。因为我们那个村子很大,一万多人口大部分姓陈,听一代一代的老人们传说,祖先是600年前燕王扫北的时候从山西小行州迁来的,迁来时由于是叔侄俩就分了东陈和西陈。王玉磬从小背井离乡,就没有再回去过,家乡的事却记得是一清二楚。王玉磬也姓陈,在老家原名叫陈国贤。她掰着指头算来算去,我们原本同宗同族,还是一个祖先。 王玉磬出院以后,她立即让老伴刘先生到单位找我,每逢周末还打电话约我到她家去做客,于是我们成了忘年交,谈艺术、论家常说不尽的话语,有时兴趣上来她还唱上几句拿手戏,特别使我感动的是一次她唱了一段抗日救亡歌曲,足足有30多句唱词,倒背如流,真了不起。我从和她的接触中,也迷上了河北梆子,更加深了对王玉磬这位前辈艺术家的了解。 王玉磬剧照
学艺的路百折不挠
王玉磬出生于1923年,父亲陈栋才艺名七阵风,工刀马旦,清末年间曾进宫演戏,在冀中一带有些小名气。王玉磬姐妹六人,父亲去世早,为维持生计,先后有五人走上唱戏这条路。二姐妙灵云工花旦,三姐王玉鸣工青衣,在河北梆子舞台上都小有成就。王玉磬6岁接受师叔王文炳启蒙,学演老生行当,开始了她的戏曲生涯,8岁登台扮演娃娃生,与师叔同台合演《胡迪骂阎》等折子戏,与三姐搭档演出《武家坡》、《汾河湾》……几年间学会了许多老生剧目,随戏班在冀中、鲁北、山西等地演出,很受欢迎。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铁蹄践踏到白洋淀,民不聊生,唱戏的艺人更是难以糊口。14岁的王玉磬与家人一起背井离乡来到天津。天津是河北梆子活跃的中心,名角云集。在这里她和河北梆子著名艺人银达子、韩俊卿搭班唱戏,边演边学,并偶尔为女性老生翘楚小香水配戏,在舞台上得以观摩领悟名家艺术,并有幸受到小香水的亲自指导。她从小下决心,要成为河北梆子舞台上的第二个小香水。为此她勤学苦练,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技艺大进,为以后在艺术上取得成就奠定了基础。
由于连年战争,一些老艺人或流落他乡,或弃艺改行,河北梆子艺术濒临灭绝,王玉磬从艺的道路历尽了艰难曲折,一直到天津解放前夕,由于天赋的嗓音条件和刻苦努力,她在剧坛立稳了脚跟并崭露头角,天津博陵日报的一位老编辑觉得她的声响宛若磬石是个人才,就为她在报上更名为王玉磬,于是王玉磬的名字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王玉磬的名气越来越大,她坚持每天步行往返于小戏园和茶园轮流演出,在艰难困苦的状况下,苦苦坚守着河北梆子这片阵地,她坚信人们喜欢的艺术总不会就此完结,总会有复苏的那一天。 最有影响的女老生
1949年天津解放,王玉磬盼来了出头之日。1953年国营河北梆子剧团成立,艺人的生活有了保证,她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当中,勤奋学习,反复实践,艺术水平有了日新月异的提高。不久,她以极大的热忱参加赴朝慰问演出。1954年,天津市举办第一届戏曲汇演,王玉磬在《杀庙》里扮演韩琦,和著名青衣演员宝珠钻搭档表演。在她精心的艺术处理下,本来平淡无奇的尖板、二六板唱段,唱出来却是斩截果敢,铿锵有力,伴以洒脱稳健的身段,把韩琦被陈世美蒙骗到问明缘由后的内疚自责,最后自我牺牲以支持正义的心理变化,展示得有层次、有深度,深深感染了台下观众,荣获演员一等奖。人们记住了女老生王玉磬,迷上了王玉磬的《杀庙》,由此在天津声名鹊起。1958年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建立,王玉磬作为骨干力量,与银达子、韩俊卿、金环、宝珠钻并列五大主演。
从50年代开始,王玉磬随天津市河北梆子剧团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在艺术上焕发出极大的创作热情,步入了艺术发展的黄金阶段。她改革创新了许多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如《辕门斩子》、《赵氏孤儿》、《五彩轿》、《走雪山》等,塑造了《杀庙》里的韩琪、《赵氏孤儿》里的程婴、《太白醉写》里的李白、《江东记》里的诸葛亮等众多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舞台艺术形象。60年代初期,她参加河北梆子现代戏的创作演出,出演了《山地交通站》、《向阳川》、《好榜样》、《红嫂》等剧目。
梨园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怕“斩子”,旦怕“教子”。《辕门斩子》是一出唱念做打的重头戏,尤以唱功为主。在其唱段中,王玉磬扮演的杨延景轮番与佘太君、八贤王、穆桂英等角色对唱,且唱段板式变换频繁。面对佘太君的情、八贤王的权、穆桂英的威,她一句句唱得字正腔圆,韵味浓郁,声情并茂,慷慨悲壮,把生角怕唱的《辕门斩子》这出戏打磨成了自己的经典剧目。这出戏还专门进京为毛主席、周总理演出,获得极高评价。并且以后又排成电影在全国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