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541|回复: 0

【纪实】一个抗战老兵的回忆(终结篇)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571

主题

-1

回帖

263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630
发表于 2017-8-15 21: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黑龙江
一个抗战老兵的回忆

640 (2).jpg

作者/宫纪斋



编者按:前边“一个抗战老兵的回忆”连载是作者从父亲口述《烽烟旧事》中选录的部分章节(有删改),即《烽烟旧事》的副题。今天是连载的终结篇,是此书出版的背景和花絮。

关于《 烽烟往事》出版的一些事

2005年8月,父亲口述《烽烟旧事》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原冀中军区司令员、年过百岁的吕正操将军看了我父亲的回忆录书稿后很感动,给以很高的评价:“宫天才所反映的历史情况都是真实的”,并给 《烽烟旧事》亲笔题词:“勿忘历史”。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军旅作家冉淮舟老师认为书稿所记人物事件真实生动,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热诚作序,撰写了近五千字情深意切、生动感人的序言,为本书增加了光彩,扩大了影响,得到广大读者一致好评,引起社会很大反响和媒体的高度重视。

2015年,全国都在积极准备开展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5月23日下午,中央电视台7频道《军旅文化大视野》栏目组杜过、廖琳、等记者摄像一行,还有高阳县武装部、宣传部、电视台,庞口镇的同志们十几人前来我家采访父亲。

2015年,父亲虚九十五岁,半身不遂已经将近四十年,完全瘫痪在床也有六七年了。可是,老父亲不糊涂,他知道了央视记者们的来意后非常激动,眼含着热泪坚定地表示:“我能唱!”父亲决心要把这些没有流传下来的抗战老歌唱给他们。于是,我们把卧床的老父亲掫扶起来,我扶靠着父亲坐在炕边上。父亲又激动着、颤抖着、哽咽着,几乎是一字一顿的唱了《流亡曲》《复仇曲》和《国共合作歌》,看到十分瘦弱的老人竟如此坚强,央视记者一行及所有在场的人无不深受感动。两台大型摄像机给父亲拍照录像。老父亲感到很欣慰,他希望党和国家重视宣传这些老歌,教育后代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要发扬民族斗争精神,壮我中华!

那天,央视记者一行忙碌得连一口水也没顾得喝,在金色的夕阳里结束了对我们的采访。为表示谢意,我们姐俩匆忙中签名送廖琳一本《烽烟旧事》书留念。

2015年6月29日,九十五岁的老父亲去世。从此,我们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

遗憾的是父亲在有生之年没有看到他在中央台唱歌的这期专题节目。

感言:

2003年9月,冉淮舟老师组织京津等地一行作家,应邀回家乡来撰写、编辑高阳长篇报告文学丛书。他对冀中军民的抗战历史非常关注,尤其对家乡人民更是情深意厚。当冉老师得知我的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并在吕正操将军领导的部队冀中军区政治部当通讯员时,极为重视,认为父亲的身份特殊,有着常人没有的经历,而且,有这么长抗战经历还在世的人已经很少了。从此,冉老师多次鼓励我们把父亲的人生经历好好写写,为抢救冀中抗战史料做些贡献,这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意义是深远的,也是无价的。

在冉老师的热心指导下,2004年春天开始,我们姐俩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就往家跑,寻机帮助老父亲打开尘封的历史,在父亲极概括的话语里刨根问底,理脉络,寻细节,核实他说到的每个人的姓名,每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父亲还真谈出了不少自己和亲人们、战友们、乡亲们悲壮的革命历史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并且第一次给我们唱出了十几首抗战歌曲。父亲说,当年,是这些歌儿鼓舞着我们,跟着毛主席跟着党,冲破艰难险阻,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

2004年,父亲83岁,已经脑血栓近三十年了。他虽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但父亲的头脑是清楚的,还能回忆出好几十年前的历史来,记住了这么多的人和事,手头又没有任何原始的东西可查,完全凭他自己的记忆,一些事的时间和地点、人名和村名那么多,连人名村名是哪个字大都记得很清楚,可见烙印之深刻。然而父亲还总是感叹地说:“都忘了,我的脑筋比前两年差多了!”

我很理解父亲,可想,年迈身残的老父亲忘了的人和事应该还有很多很多。可是,父亲忘了,他一时想不起来了,我们更没法知道他“都忘了”什么,当时我们真后悔这事做得晚了。也因为那时候我们姐俩都上着班,大多是在仓促中记录父亲的随便谈话,有时候怕打断他就没有插嘴,他说什么就急忙记录下什么,没有细致询问。因此《烽烟旧事》书里,有的地方写得很概括,很简略,很粗疏,甚至有不妥和丟落。而且为了使《烽烟旧事》一书在2005年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出版,我们校对辑录时也很仓促,没想到出版后受到了读者同志们很高的评价,再次深表谢意。

我们在记录和整理文稿之初,并未想到要写成一本书,我只是想替八十多岁的老父亲记录下他那饱含苦痛、艰辛、危险、悲壮、坎坷、乐观的人生片段,抢救一个抗战老兵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抗战历史,真实地记录一个有着近七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赤子之情。

然而在组材过程中,父亲每每说自己少,说别人多,于是顺其自然,他说谁我就记录下谁,说到哪件事就记下哪件事,这样由原来想写他本人,扩大到写一家人,又写亲戚朋友,以至冀中军区的首长和战友们,高阳县委和三区的干部们,本村和邻村活着的和故去的人们。枪林弹雨,血雨腥风,悲壮惨烈,父亲常常是流着泪哽咽得没法继续讲下去,我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老父亲流泪。而在说到他自己一次次历险时,却很平淡,很轻松,甚至很乐观。他九死一生,忍辱负重,已经在那个时代磨炼出来,父亲平静地对待着自己非凡的历史,从没给人显摆过他的抗战经历,包括我们一家人。我们甚至在记录整理《烽烟旧事》书稿前都不知道父亲遭敌机轰炸的事,不知道他左肋间那个七拧八裂的大伤疤和他的双眼是怎么弄的,不知道父亲有这么不平凡的经历,不知道父亲心里装着这么丰厚的抗战史料。

父亲一辈子为人低调,只做不说。父亲的思想境界,不是我们现在能想象到的水平高度。他从抗战时期就当村民政主任,十几年里,把全村参军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因伤病退伍的复员军人都分批次报送上级部门,很多人评定了伤残等级享受国家相关待遇,而父亲自己被敌机炸伤、因伤退伍,却一直没填报提供自己的负伤情况和部队证明,没有参加评定伤残等级。父亲说:当年我们去当兵打鬼子,就是不甘心当亡国奴,就是把脑袋掖进裤腰里跟日本鬼子拼命去了,没打算活着回来。我们的目的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使穷人都有地种有饭吃。在抗战中,我的亲人们、战友们、乡亲们甚至冀中军区的首长们,无数革命先烈都英勇地牺牲了,而我却九死一生有幸活下来了,我深深地感谢党和人民无数次抢救了我的生命,从来没想过给党和国家要什么名誉待遇。努力做好一个共产党员分内的革命工作,才是我活着的意义和理想,才能报答我对党和人民的恩情。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日子里,我又翻开了父亲这部厚重的抗战史书而百读不厌。我想,作为革命后代,我有责任继承先辈遗志,弘扬我们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起码让子孙后代了解家乡的抗战史、熟知家乡先辈英雄,爱护脚下这片血染的土地,珍爱今天的和平幸福,懂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努力学习,发愤图强,熟练掌握现代化高精尖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争做新时代的先锋战士,为振兴中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而奋斗!

编辑:雄安文学编辑部

  图片来自作者

640.jpg

作者简介:宫纪斋,中学高级教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曾在《教育艺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编撰抗战回忆录《烽烟旧事》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