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543|回复: 0

【纪实】一个抗战老兵的回忆(十四)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310

主题

0

回帖

135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356
发表于 2017-8-17 17: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河南

一个抗战老兵的回忆

作者/宫纪斋


一个抗战老兵的回忆 (十四)

                               做好党的工作

1942年3月,正是在“五一”大扫荡前夕那紧张恐怖的大环境下,我因伤退伍,受党指示回地方当了村干部。

八路军走了,根据地沦陷了,敌人的“剔抉清剿”,使我们的地方党组织和武装都受到极大破坏。那时期,几乎每天都有牺牲的县、区、队的干部战士,还有本村及附近村里被鬼子残害的村干部、百姓们的消息,我们的抗战斗争到了最为艰难残酷的时期。

当时,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是敌人的疯狂围剿屠杀,使分散的区县干部、地方武装及手无寸铁的百姓们死伤惨重,白色恐怖弥漫。东留果庄村高国贤牺牲在安新县老河头村,被鬼子扎死后还砍下了头(高国贤在河北游击军里当过营长,时任九分区武委会主任);李果庄村韩泥鳅被捕牺牲了(时任县三区小队队长);我村郝天和(情报室主任)及附近村六十多个村干部在旧城岗楼被处死了;县武委会主任张凤禹投敌叛变了,因此东留果庄程秃、石氏村姚芒、雍城村郭某三个抗日干部被捕后在旧城岗楼下被鬼子砍下了脑袋;我、赵锡珍、宫巨才、刘庆生、王方舟、王景云和附近村的二百多抗日干部,都被抓捕到旧城岗楼受到震慑……一想起这些我怎么能不难过落泪呀!我们天天耳闻目睹着敌人的大屠杀,更亲身感受着残酷的现实,说实话人们都有畏惧心理和失去信心的表现。

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党指示分散深入到区村的各级党政军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想方设法与百姓们紧密结合在一起,帮助乡亲们客服困难,教育鼓舞乡亲们一定要有信心度过那黎明前的黑暗,把我们的抗战斗争进行到底。遵照党的指示,我们建立了坚强的村党支部,建立了可靠的堡垒户,建立了真心向我们的两面政权,并且秘密购置了土造的武器“独撅”,这样村干部们都有武器防身仗胆了,与地方党的武装力量紧密联系,互相配合打击敌人,顽强的坚持着抗战斗争。我这都是简单一说,当时干这些事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就别提了。

这个时期,我把在部队学习的毛主席《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作为思想理论,教育鼓励党员干部们首先要坚定信心振作起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把“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战略思想运用到斗争实际中,克服一切困难坚持抗战。我们动员了全村的老百姓,全民皆兵全民参战。

我们派夫、征兵、征粮棉、甚至买枪买子弹及所有抗战物资支援抗战。我们带领村民扰敌、破路、拆城、锄奸、清特、挖大沟、掐电线、扒铁轨、掏地道、挖地窨子、掩护县区队干部,按照党的指示有利的配合了地方抗战斗争。

后来高阳县委政府给我发了抗战堡垒户的奖状,大红奖状上是毛主席亲笔手书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上级还要调我脱产到县里、保定去工作,村里干部们听说后不教我走。那回,赵锡珍、王月、郝同勋等几个党员干部把我叫到村东边的场屋里,他们一致劝我哪也别去,坚决要我继续跟他们一块干村里的工作。他们还找到三区区委书记曹禺说不让我走,说我干的这些事他们谁也“抄袭”不了。

他们说“抄袭”不了的工作有什么呀?我也就只比他们“见识广”点。十二三岁我流浪到北平当童工两年,十五六岁我参军后当通讯员五年。在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奔跑过,冀中抗日根据地这一带的村镇道路差不多我都去过走过。到晋察冀军区驻地阜平给聂荣臻司令送信件去过三趟。每次都是在岗楼林立的平汉路上,在不停巡逻的鬼子眼皮底下,我们来回钻铁丝网翻交通沟,这锻炼了我的革命意志和胆量。因此在后来的抗战斗争中无论需要去哪里找谁去我也不发憷。1943年我受九分区供应处政委李治南委派,和老木骑车子去完县城南“六十亩地”鬼子岗楼上买了五千多发子弹,又通过沿途地下党组织帮忙,用大车拉着这村倒那村运送到了文安八路军九分区军械处。后来他们知道后都很吃惊。

他们“抄袭”不了的事还有,我在部队当通讯员时,不仅跟着净是大学毕业的首长们学了文化,学会了很多抗战歌曲,看了很多《冀中导报》、《前线报》等,还深入学习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章。因此,回村后每次开会我发言的时候,都给党员干部们讲毛主席的游击战略思想。平时我还把在《华北人民》、《共产党员》等书刊上看到的党的一些政策和时事政治动笔写下来,结合村里的实际问题来指导我们的抗战斗争工作。

本来共产党的干部应该服从上级分配,可是曹书记那次又找到我,来征求我的意见。我说,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呐! 因为这都是跟我掏心窝子的穷哥们,那些年里我们吃喝不分,情同手足,摸爬滚打,患难与共,真是难舍难分了。

我刚回村时,村里就有赵锡珍、王月、郝同勋3个加上我4个党员。按照党的指示,加强党的领导,壮大党的队伍和抗日力量,我们抓紧秘密发展党员。在抗战斗争正处于低潮的农村,发展壮大共产党的队伍不容易。有些穷苦百姓有反抗精神却胆小怕事甚至狭隘自私,而有些有文化的积极分子家庭出身不好或社会关系很复杂。当时,到处被白色恐怖笼罩着,我们随时都有被敌人杀头的危险,因此我们最怕的是党内出叛徒或不坚定分子。要保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不简单呐!为此我们在斗争中细心观察,选好发展对象就给以引导教育、鼓励培养,然后再进行严格考验考察。这样,我们发展的党员大多是思想觉悟高,有能力有胆识又积极参加抗战的贫苦农民。我发展的第一个党员是贫农宫维成,他二十来岁没结婚,他参军抗战时间不长就牺牲在外地了……

到1943、44年里,村里已经有十多个党员,上级党给我们村党支部发了一个党证。一个村支部不管有多少党员也只发给一个。党证是一张不大的黑黢厚纸对折的,封面上油印着毛主席的头像,里边左页面表格里是只能填写一名党员姓名入党年月等基本情况的(为保密我们没填写),右面是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我们每次开党员会,尤其举行入党仪式的会议,不管在哪开,都要秘密进行。每回我们都要举起右拳一句一句的读《入党誓词》,每次都必须读,这是纪律。我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坚决执行党的路线,绝对服从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组织秘密,遵从党的组织原则,完全牺牲个人利益,努力完成革命事业。

那张全村党员的党证平时由我保存着,我曾经在十分危险的时刻把它塞进我家西跨屋旮旯的坯墙缝里藏起来,有一次鬼子进村了,逃出前为藏那个党证我差点被鬼子挤到跨屋里。后来我们发展的党员越来越多,到1947年“亮党”(党员身份公开)时村里党员有四五十个,到了解放初期村里男女党员已经有百八十个了。

我二十岁之前没怎么在村里呆过。因为家境贫穷,九岁以前我常住姥姥家。十岁那年上了一年学(半年私塾,半年官学)。十二三岁跟着我爹逃荒,流浪到北平当了两年多童工。父亲病故后,我十五六岁离家参军抗战五年。刚退伍回来时,村民们认识很少,我很不像是本村人。为了开展工作,按照党的指示,我必须首先了解村里的一些基本情况,每户的家庭成员都是干什么的,生活状况思想认识怎么样。另外还要观察了解地形,一旦遇见情况怎么防、在哪藏、奔那跑都要了如指掌。为此,我主动找乡邻和同志们引见介绍后,忙里偷闲“串门”去。后来村里几乎没有我不去的人家了,工作中有好些人家去了无数趟。比如有派夫征兵任务时,我们就多去动员家庭贫穷儿子又多的人家;征粮棉搞纳捐得去富裕的大家茬们。到了谁家我也不能见外,这样他们也拿着我不当外人。点着锅子烟,念叨着家长里短和当前形势,于是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状况,家庭人口,排行岁数,在家在外,上学当兵,家族系统和社会关系等我都清楚了,连村民媳妇的娘家是三乡五里的哪里哪村,她们的家庭成分,成员状况我也知道认识不少。通过长期的密切联系群众,我掌握了这些好像没用的“闲事”。其实这些“闲事”真的给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打下了基础。因此完成上级党交给的各项任务时不觉得困难。十几年里我把村人村事都牢牢地记在心里了,至今没忘。

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干好党交给的革命工作是本职,因为我是“共产党的儿子”。

                         鬼子撤退 拆岗楼

1937年底,日本鬼子刚来到高阳旧城的时候,把据点设在了旧城村东北的高阳县第二高小。后来鬼子逼迫各附近村派夫,把我们村里大地主王道洲家新盖的一百二十多间房拆了,还有二百多万浮砖也都拉到旧城村西南头去盖了六层楼高的大岗楼。旧城岗楼里日本鬼子比附近岗楼都多,鬼子武器精良,还有汽车。

旧城的大岗楼子,除了1938年8月刘亦珂率部攻打过一回,之后八路军游击队没再打过,因此旧城岗楼的鬼子烧杀掠抢野蛮猖狂至极。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曾经嚣张得不可一世的鬼子们已经慌了神,象丧家犬一般。旧城鬼子撤退的那天,我(民政主任)和郝同和(村长)去百尺村开会,这是高阳县政府召开的全县村干部大会。县里丁廷馨、周刚、刘锡珍到会,中心内容是:我们的抗战形势有了大发展,胜利即将来临,面对新的局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警惕敌人破坏,搞好农业生产,支援前线。

会议整整开了一天,回来后就听说,旧城的鬼子撤了。他们一路子往西跑,向高阳、保定撤退。那天,风呼呼地刮着,黄沙弥漫,天昏地暗。高阳县大队奉命率领着抗日的村民去追鬼子,三小队等在小王果庄村东拦截,要跟他们决一死战。追得很近了,垂死挣扎的鬼子突然用机关枪往回扫射,六条汉子又死在了鬼子的乱抢里。高阳县四小队的队长王万(王庄村人)被打中,抬了下来,尸体停在了我们村的小学堂里,鲜血流了满地。他们在抗战胜利的曙光里倒下了,是那样的英勇悲壮。

日本鬼子前脚走,小孩子们就跑到岗楼上去玩。随后各村自发地去了好多人拆岗楼,鬼子抓夫修了近两年的六层高的岗楼,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拆掉了。砖大部分落在旧城村了。檩、柁、椽子等被别村的人弄走了一些。

我们村的杨玉珍、董祥套了车去,拉回了点柁、檩等。

老乡亲们拆了日本鬼子的岗楼,拆去了被侵略被奴役的的象征,东藏西躲、东奔西逃,亡国奴的日子过完了,人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地活着了。

1945年9月,日本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冀中大扩兵


日本鬼子前脚走,国民党的军队后脚就到了。

1946年国军沿着平汉线一路北上,占据了石家庄、保定、徐水、南大冉等要塞城市,八路军撤到了农村。上级指示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和蒋介石和谈,进行国共合作;二是准备蒋介石翻脸发动内战,因此我党要做好继续打仗的准备,年底高阳县开始大扩兵。

八路军派来两名干部,其中一位姓彭,在我们村住下,配合区村干部开展扩兵工作。

当时,国共两党的斗争很激烈,也很复杂,扩兵工作难度很大。原因是抗战多年,好不容易才过上安定日子,人们厌倦了打仗。再就是八路军条件不好,吃穿装备都不行。最重要的是上了前线,往往是站着出去,过不了多久就躺着回来。再加上国民党敌对势力的反动宣传,编演诸如“叫妇女,要听真,千万别嫁八路军;八路军,野战八,十年八载不回家。”一类的小快板,为我们扩兵制造种种思想障碍,征兵阻力很大。

为了保卫抗战的胜利果实,完成上级党交给我们的扩兵任务,村里成立了扩兵领导小组。区、村干部任组长,还有王吉瑞,王华等参加,在我村十字街王家家庙里,召集全村十六岁到四十五岁的青壮年,天天开会,有时候开到后半夜。主要是讲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告诉年轻人:如果我们不参军自卫,我们多年抗战的胜利就会前功尽弃。配合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还杀了大猪,在王家家庙大院里支上大锅,煮上香喷喷的肉,蒸出热腾腾的白面卷子,谁报名参军去,就马上叫过去敞开肚皮吃个够,在缺吃少穿的年代,这一招也挺灵。

我们党也加强了宣传工作,教唱革命歌曲《叫老乡你快去把兵当》:“叫老乡,你快去把兵当,快去把战场上啊,你不当兵,他不出钱,想着法儿躲,没人打仗亡了国,看你怎么过……”动员青年们积极参军。当时的顺口溜这么说:

我妇女  作模范

动员我丈夫上前线

英勇杀敌打胜仗

打垮了老将再团圆

我妇女  真是行

织布纺线我全能担承

上场下地我全能干

增加生产改善民生

党员干部们带头参军,影响和带动青壮年应征入伍。我们村一批热血青年光荣地走上了解放战争的前线。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雄安文学编辑部


作者简介:宫纪斋,中学高级教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曾在《教育艺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编撰抗战回忆录《烽烟旧事》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