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媒体报道:3月份以来,白洋淀通过枣林庄枢纽和十二孔闸大规模向下游生态补水。预计此次补水一直要延续到6月底,共计为下游河道补水约6000万立方米。
这是安新区">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向下游生态补水持续时间最长、补水量最大的一次,将有效缓解下游沿线各地缺水现象,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
起初我有些不相信,这是真的吗?我没有看错吧?不是黄河或者南水北调中线或者上游水库向白洋淀生态补水,而是白洋淀向下游生态补水,这真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白洋淀本是无源之水,自1988年重新蓄水以来,为保证白洋淀最低水位,都是上游水库持续向白洋淀补水才得以勉强维持不致于干淀。
白洋淀水贵如油。辗转千里、来之不易的救命之水,难道就忍心这么仗义疏财、慷慨解囊,向下游大规模开闸放水?
经过查阅雄安的几个官方网站,还真是不容置疑、千真万确的事实!
安新区">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不断加大了白洋淀流域整治力度,已经实施了多项重点工程,王快水库和西大洋水库多次联合向白洋淀调水。2018年4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紧急向白洋淀补水。
后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立稳定的常态化补水机制,通过白洋淀大树刘引黄泵站每年补水量高达1.1亿立方米,白洋淀才有了稳定的水源。
从表面上看,白洋淀向下游河道放水对于补充文安县、霸州市、大城县、任丘市等市县的地下水,有效缓解缺水现象,带动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确有很多好处。
但是笔者认为,这也是增加白洋淀自身活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白洋淀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里笔者打个比喻,取一盆清水,放一天两天没事,时间稍长就可能起泡变质,再长了会渐渐长出绿毛,甚至变臭。
湖泊河流也是一样,长期处于只进不出的封闭状态,一潭死水水质肯定是会越来越差的,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历史上,白洋淀上连九河,下通大海,虽不是波涛汹涌,大浪淘沙,但也是奔腾不息,细水长流。流动的水是有生命的,是有灵魂的,是可以自我净化的。
笔者小时候去白洋淀的时候,水质很好,当地村民洗洗涮涮、刷锅洗碗、喝水做饭都是白洋淀水。特别是白洋淀水炖白洋淀鱼,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后来,上游修建了大大小小几百座水库,加之生态环境的变迁、持续干旱和工农业发展,白洋淀才成了无源之水。就是后来不断补水以后,也长时间没有摆脱北方河流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悲惨命运。
白洋淀大规模向下游泄水,不断吐故纳新,置换原水,就是要增加水质活力,提高自净能力,让死水变成活水,变成有生命力的水,变成能够不断新陈代谢的水。
安新区">雄安新区因淀而建,白洋淀的地位举足轻重、举世瞩目,调水、补水已经成为常态,以后的水源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按照《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今年白洋淀水质要达到地表水三到四类标准,到2022年白洋淀水面面积逐步达到360平方公里。
实施向下游大规模泄水,推动白洋淀生态修复,改善白洋淀水生态系统就是实现白洋淀水质达标的重要举措。
笔者相信,随着安新区">雄安新区不断加大上游河流的系统治理,持续推进白洋淀流域水生态环境改善,或许不远的将来水系航运会得以恢复,再现船舶上通保定、下达天津的历史风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