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598|回复: 0

遗忘的故乡 文/老杨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271

主题

0

回帖

132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325
发表于 2017-9-20 22: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济南
我的家乡在白洋淀东边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上,每到初春秋末季节,万顷波涛,汹涌拍岸;夏日时节,万顷芦苇,莲荷环绕,香气怡人,秋冬季节,芦花飞舞,冰封河面,如镜面般光滑,明亮照人;雪后皑皑白雪,白茫茫一片,不见一点尘埃。老辈人管我们村叫张庄子,是水乡下十庄子中比较大的一个村庄,乾隆皇帝御封村名光淀。自古我村村民礼仪仁厚,热情好客,以至于外村老辈人口中有佛爷张庄之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以自己的家乡为傲,然而我作为光淀村杨氏后裔,除光淀张庄外,还有一个魂牵梦绕,渐被后人遗忘的故乡——杨楼庄子,一个消失了几百年无片字残碑记载的美丽村落。

据安新县志记载,由于长期战乱加之黄河决口泛滥成灾,河北人口锐减,燕王扫北后,明王朝为补充华北平原的人口,于1403年在官府主持下向华北地区移民,此时光淀村杨氏始祖杨宫闻从山西代县迁来河北,居住在任丘北临河,并在鄚州城西购地建坟,由于地薄缺粮,后四世祖迁入白洋淀内,自建杨楼庄子居住。

杨楼庄子又有一传说叫杨锣鼓庄。古时水盗猖獗,为求自保,有匪情时,村民击鼓鸣锣,聚集乡党,共抗外敌,故有此名,此乃老辈人的传说,无从考证。

杨楼庄子位于浩淼的赤淀边上(今光淀村张家老坟东侧),勤劳善良淳朴憨实的杨氏子民在此居住了四代,在这浮于烟波之上,隐于芦苇之中的世外桃源,艰苦创业,家境日渐殷实,遂修屋造楼,渐成气派格局。杨楼庄子历经几百年的沧桑,留下的只有传说,儿时老人们的述说,时时激起我的好奇和想象,繁忙的码头,与水寨相连的吊桥,围村的垛墙,廊桥相连的楼阁时时如梦,男渔女织,自给自足,和谐闲适的美好生活画面常常浮现眼前,扑面淀风的丝丝凉意,荷香沁人心脾的惬意,波涛翻浪,水花四溅,绿水蓝天下海市蜃楼般的人间美景,始终是我挥之不去的眷恋。

因杨楼庄子位于淀中,四面环水,去往城西祖坟,走水路靠岸后,李广是必经之地,宗族为了出殡发丧时顺便气派,花重金在李广四个村的东西大街上买下了一条丧道,杨家出殡发丧时,孝男孝女,灵车丧仗可以浩浩荡荡地通过李广东西大街,将棺椁葬在城西的杨家祖坟。

杨家祖坟占地百亩,坟茔错落有致,碑刻林立,可惜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平坟造地运动之中。

白洋淀九河下梢,十年九涝,据安新县县志记载,1553年到1567年,白洋淀连年大水,许多村落被淹,住宅废毁,村民外迁,出现了“新堤白草余饥殍,废宅黄昏泣哺鸦”的凄惨景象。杨楼庄子位于淀中,地势低洼,在连年大水中,村落毁损严重,先民居船为屋,此时杨氏八世祖杨世登已娶光淀张庄张氏之女为妻,因张杨两姓为秦晋之好,面对遭难的杨家,善良的张氏族人邀请杨氏族人到光淀张庄定居,杨氏族人面对无情水患,无奈迁居光淀张庄,杨楼庄遂被废弃。按照东为上的礼俗,张氏族人将视为贵宾的杨氏族人安排在村东头定居,定居后杨氏族人修建了杨氏祠堂,俗称杨家家庙。时至今日,我村东头杨姓居多,西头张姓居多。

迁居光淀张庄后,杨氏族人与庄内其他姓氏乡亲和睦相处,秉承崇文尚武的家风,在新的家园续写家族历史,创造家族辉煌。在清代光淀村杨氏出了三名文秀才,一名武秀才,一名进士。现在光淀村杨氏子孙分布于全国各地,供职于社会各界,不少人为党和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杨楼庄子这颗镶嵌在白洋淀东方的明珠,在几百年的岁月消磨和洪水的浸泡冲刷中,渐渐成为一片浅滩,失去了昔日的光华,余下的几堆残砖碎瓦,在风吹浪涌中也被人们慢慢遗忘了,但在我心中,在光淀村杨氏子民的心中,她却是我们永远的故乡!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