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807|回复: 0

《鱼王外史》第十二回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330

主题

0

回帖

1484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484
发表于 2017-9-25 12: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西
小娟子笑语说典故  老木匠收徒传真经


却说张四舱回到姑姑家,姑姑早把饭做好了。姑姑问:你疯跑到哪去了?耽搁这大半天!

四舱把经过说了,又问:村东这老木匠叫什么?只带个小孙女?

姑姑道:那准就是老刘木匠了,他可是个能说会道的主儿,小时候去县里读过私塾,没考上秀才。四十多才改学木工,儿子病死了,儿媳妇改嫁,只剩这么个孙女,叫娟子,也是个呱呱鸡(白洋淀一种水鸟),嘴上没个闲。

四舱听了没说话,吃完饭就回屋歇息了。

第二天吃完早饭,四舱又去大淀边柳树林转了一圈,然后径直又去了刘木匠那。娟子正往院子里洒水,见他来了咯咯笑起来,道:你今个倒来得早,我爷爷讲的聊斋还没听够吗?

四舱红着脸道:没听够,没听够。

娟子笑咪咪道:那就等着,他忙完活计再给你讲。

四舱道:娟子妹,我还想问你呢,你昨个说的那圣人板凳是什么来历?

娟子道:我也成了说聊斋的了,那就跟你说道说道......

原来,这圣人板凳是四门寨西南十里关城镇的一个小典故。关城是白洋淀周边一个有名的大镇,当年属任丘县,人口几千人,又处在水路码头,自古就很繁华。关城这地方有句俗语叫:圣人板凳。特指那些能言善辩、代圣人立言的场面上人物。要想知道这句俗语的由来,先要了解本地的风俗。

关城镇的百姓自古幽默风趣,爱说俏皮话,也爱拐着弯损人。一般的外地庄稼人拙嘴笨腮,自然难以抵挡,一番较量后,莫不落荒而逃。比如有个小伙子推着小车不小心撞了一个关城老爷子,只见老爷子不急不恼,掸了掸身上的土,微微一笑说:这孩子真不赖,学会往人上走了!

相传新安城里有个开小饭店的老板嘴上功夫了得,那时经常有一个关城的小贩来吃早点。饭店的规矩是油条、烧饼要钱,咸菜免费,那个小贩就只要一个烧饼,却吃下几盘咸菜。如此几次之后,饭店老板不乐意了,他笑着问小贩:“我向您打听个人认识吗?”小贩说:“您说吧,关城人我差不多都认得。”老板问:“你们村那个叫菜饱驴的干什么呢?”小贩听了,知道是在拐弯骂他,不慌不忙地答道:“他呀,正跟他儿子打架呢!”老板好奇地问:“跟他儿子打什么架?”小贩笑道:“儿子总嫌他爸吃菜多呀。”

关城人崇尚口才,农闲时候就以斗嘴为消遣。过去关城街上有几棵大槐树,本地的名嘴经常聚在这里比试,周围有很多观战的崇拜者。大树下有一个树墩子,像是天然的板凳,大家约定斗嘴的王者才能坐在这里说说道道,人称圣人板凳。传说有一个关城老人坐了几年圣人板凳,再没有对手可以把他从板凳上赶下去,不免有些高手的寂寞。这天中午,他正坐在板凳上对崇拜者们指手划脚,新过门的儿媳来叫他回去吃饭。儿媳也是个爽快人,过来就叫:“爹,别呱啦(胡侃)了,回去吃饭吧!”圣人听了很没面子,就说:“刮的偏风,不呱啦怎么着?”(白洋淀上行船,刮偏风的时候船帆击打桅杆一路呱啦响)。谁知儿媳也不示弱,马上接到:“偏风使上个劈水,看他还呱啦?”(白洋淀人为防噪音和偏移,在船舵尾部安一块木板挡水,称为劈水)。这一句可把圣人难住了,他想了很久无话可接,在众人的哄笑中坐在板凳上生闷气。

儿媳回去跟婆婆把情况一说,婆婆埋怨儿媳说:“你让他丢了面子,他怎么回来吃饭?过一会你再去叫一趟!”说完,婆婆急匆匆赶到大树下,凑在圣人耳边嘀咕了几句,圣人顿时眉开眼笑。过了一会儿,儿媳又来叫了,还是那一句:“爹,别呱啦了,回去吃饭吧!”圣人答:“刮的偏风,不呱啦怎么着?”儿媳又说:“偏风使上个劈水,看他还呱啦?”圣人立即接道:“火轮船,没劈水。”儿媳哑口无言,圣人微笑着望望众人,美滋滋回去吃饭了。

娟子讲完这一大段,把四舱笑得岔了气。刘木匠也乐了,道:村里人都说咱爷俩一对呱呱鸡,娟子这么点岁数就瞎扯扯,看将来怎么找婆家。

娟子急道:不找就不找,不信就没个爱听我说话的。

四舱想也没想就说:我就爱听你说话。愣了一下他才感觉不妥,脸一下子红了。娟子也扔下水瓢,红着脸跑了。

就这么一来二去,四舱天天跑到刘木匠家听典故,木匠爷俩倒也有了个听众。四舱在姑姑家学了一段木工,也可以帮助搭搭手,搬搬木料,省了一老一小发愁费力。这一天,四舱对刘木匠说:大爷,你要不嫌我笨,我想拜您老当师父!

刘木匠盯了他一会儿,摇头道:工匠行里最忌讳改投师门,你是辛家门里徒弟,怎么能改投我刘家呢!

四舱道:我是来投姑父,姑父从没明说收我为徒,也没教过我正经手艺,怎么算改投呢?您就收下我吧!

刘木匠看了旁边孙女一眼,道:这样吧,你说了不算。如果真想拜我为师,让你姑父或姑姑提了点心来求我,这才算数!

四舱回到姑姑家,把经过说了一遍。姑姑说:你姑父就是正经木匠,出去一年半载就回来了,干嘛去跟外人学?

四舱道:我姑父又不待见我,从没想教我手艺。我在这混日子也没意思,你不让我拜刘木匠我就回圈头了,再也不登这个门!

姑姑气得哭了一鼻子,拿亲侄子没办法,只好买了一包点心,两瓶烧酒,把四舱送去了刘木匠家。娟子摆了供桌,点了香烛,让四舱对刘木匠磕了三个头,算是正式拜了师。

拜师之后,四舱就天天起早跑去师父家学艺,不像跟姑父时那么吊儿郎当了。徒弟用心学,师父真心教,原来排船这行学问大了!先说用料吧,白洋淀造渔船一般用国槐,这种木料硬度较大,耐腐蚀,变形不大,可不能选杨槐,这种槐木有眼儿,抽性太大,容易变形。柏木很贵,可是最好造船木料。它硬度高,抽性小,不变形。造对艚等大船要用杉木、红松,还有黄花松,杉木造大船料最好,用槐木造价就太高了。

造船常用的工具有錛、凿、斧、锯、锤、锉、刨等,单说锉就分圆锉、方锉、扁锉、半圆锉、三角锉等,专用锯又分龙锯、拽锯、平板锯、小刀锯等,各有各的功用。这些家伙式使用时各有窍门和心法,都是船匠们多少代总结传授下来的。排船最关键的技术是使用船钉和锔子,这样才能把船板连接的结实美观,这手艺只传自家人,都是家族机密。

在造船工序中,捻船是最后一道,也是很重要的一道。捻船师傅的手艺直接关系船的安全、美观和使用寿命。造渔船讲究七分造,三分捻,木料再好,工艺再精,捻不严密也会漏水、腐朽。不仅如此,渔船用过一两年后有了朽漏处,也需要请捻匠再捻一遍。

这捻船要用两种艌料。一种是麻板,用麻丝、桐油、石灰调制而成,主要用于填塞板缝等大缝隙;第二种是细料,用桐油和石灰调制而成,主要用于密封钉孔和小缝隙,可防止铁钉锈蚀。

捻船主要有以下五道工序:一是用刀凿清理船板缝隙;二是用刷子在缝隙里刷桐油;三是用抹灰棍把艌船灰抹进缝里,要不停转动灰棍保证抹严密;四是在缝隙里填麻刀,用锤子砸实;五是搓油,就是用生桐油涂抹船体表面,先搓缝后搓面,最好三次以上。工序就是这样,可捻出的效果就要看师傅的手艺和心气了,所以水乡里没人敢小看捻船匠,到了哪里都是好吃好喝好应承,丝毫不敢怠慢。可以说只要学好了这一招,混个饱饭就没啥问题了。

老刘木匠一项一项慢慢教,四舱脑子笨,只能一点点慢学慢记。好在有小娟子督促鼓励,四舱学得专心带劲,也算是真正上了道儿。

(稿件来源:《鱼王外史》中国书店,2020年11月)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