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几何时,当年的老东关码头所承载的是整个白洋淀水运航线中重要的角色,那时的白洋淀没有而今的旅游项目的发展,没有那八方游客络绎不绝的涌入观光欣赏荷红苇绿怡人景象。
那时的白洋淀完全是一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经济型劳作场景,毕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才是头等大事,白洋淀自然也不例外,打鱼捞虾,下卡放鹰等等一系列渔猎手段,无外乎就是维持自身生存的基本法则。
曾经的县城东关码头 碧水白洋拍摄
而今一提及这些似乎是一种近乎原生态的乐趣,可在当时不会有谁家认为这些将是后白洋淀时代中,体现悠闲娱乐中的一部分。
“日出一淀金,日落一定银”的说法,也是基于生存条件下的必然。当然,鱼行商品流通的聚集地,也成就了白洋淀几个重要码头的壮大,成为日后当地经济腾飞发展中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同口、端村、安新县城等等各地的码头,在水运盛行时期,天津至保定的货商鱼贩往返的频繁程度,对整个津、保经济的拉动,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这其中,因安新县城因行政中心的优越条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更是其它水运码头无法比肩的。
特别是在1988年白洋淀重新蓄水后,东关码头从当初贯穿津保两地的货物运输码头及水区百姓生活码头的角色,一下子蜕变为全国文明的旅游景区码头,以至于在那十几年间,整个安新县城最为繁华地段莫过于整条东大街,并且以靠近东关码头处走近,铺面的租金也越高!
在白洋淀景区另觅新址后,白洋淀畔这个曾经喧嚣繁华的码头,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褪去了昨日的光环与荣誉,回归成为了一个承接水区百姓往返的生活码头。每日里固有的几条班船之外,就是一些外地慕名而来的散客,在方圆几里内感受一下水乡原有风貌的自然……
就在今年年初,随着新安北堤防洪工程的开启,东关码头也在施工中,逝去了当年的芳华,又有哪个来到现场的人会认出,这河床裸露的场景,就是当年万人云集的白洋淀旅游码头呢?
在200年一遇的防洪项目中,对于东关码头未来命运如何,我们真得无法预料,不过白洋小编在去年参观有关安新县城规划设计中,似乎有对码头保留的标注,现场解说人员有对码头一星半点的解答。这点只能在后期建设中予以见证了!
自东关码头破土动工以来,前来观摩者总是在抖音及快手中,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感慨,毕竟它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见证了白洋淀历史变迁的全过程,它的价值与意义,犹如安州旧址中的“古秋风台”一样!
当然,以上几段乱语并不未突出一个中心主题的阐述,也未曾想去奔着某个方向去说些什么,只不过是一个单纯的随笔而已,也仅此而已!
偶然翻到了一首2013年时的打油,看了看几眼虽无法评论质量,但却表达了当年对东关码头的那份景仰。就算丢人,还是觉得可以晒晒哈!
日出东城
日升淀畔耀金光,出水鱼肥船满舱。
东运码头南北地,城乡汇聚千帆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