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4495|回复: 0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 打卡等级:即来则安
  • 打卡总天数:28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230
  • 最近打卡:2024-07-15 19:08:56

343

主题

52

回帖

561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611
发表于 2014-5-16 22: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河北保定
1.jpg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坐落在唐县城北2公里钟鸣山下。柯棣华纪念馆始建于1971年,1985年移址扩建,1986年11月新馆建成,1986年与白求恩纪念馆结为姊妹馆向社会开放。

9.jpg

      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人,1938年初为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率加美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他用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为八路军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后因在医治伤员时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12日在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柯棣华(1910-1942)印度人,1938年8月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热情为中国抗日军民服务。后因积劳成疾,于1942年12月9日在唐县葛公村病逝。

人物介绍

6.jpg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42),

      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的一个牧师家庭。1916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成名以后,得到了一些很荣耀的头衔:皇家外科学会会员、自治领养老金及国家健康部顾问、圣心医院的胸外科主任、美国胸外科协会五理事之一。他青年时代当过伐木工人,卖过报纸,烧过锅炉,和劳动人民有着广泛的接触。他积极投身于工人阶级的斗争行列,热烈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1935年,在蒙特利尔,秘密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西班牙战争爆发,他率领医疗队奔赴前线,抢救反法西斯战士,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于1938年初,率加、美援华医疗队,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帮助抗日。先后在武汉、西安和延安受到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同志的接见。同年6月,转赴晋察冀军区,担任军区卫生顾问。他不怕艰难,巡回医疗,率队东征,战地救护,卫生检查,编写教材,讲课授技,组建模范医院,创办卫校。他不畏艰苦的生活环境,奔走在崇山峻岭,出入于枪林弹雨,同边区军民并肩战斗。他不辞劳苦,为边区群众送医送药,防病治病,他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卓越的医疗技术,满腔热忱地为抗日军民服务。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摩天岭前线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碎骨刺破,后感染中毒,抢救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病逝于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 白求恩同志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同晋察冀军民同甘苦,共患难,他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真正共产主义者的态度,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
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

      1910年10月10日出生于印度孟买省绍拉普尔镇。1936年,在格兰特医学院毕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印度人民的苦难和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使柯棣华自小养成了积极追求真理、勇于反抗不合理压迫的坚强性格。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柯棣华响应印度国民大会的号召,放弃报考英国皇家医学院的机会,志愿报名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远涉重洋,来华援助抗战。1938年9月,抵达中国,先在武汉、重庆等国统区工作,后拒绝国民党要员的劝阻,到达延安,为抗日军民服务。1940年6月,来到晋察冀边区,任白求恩学校外科教员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在晋察冀留下了数不清的动人故事,被边区军民誉为“第二个白求恩”。他忘我地投身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之中,始终和边区军民同甘共苦、并肩战斗;他积极参加战地救护,致力于八路军的医疗工作,对伤员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他和当地人民亲如一家,为老百姓疗伤治病,从不收取报酬,人们亲切地称他“老柯”;他关心政治,注重学习,踊跃参加党的整风运动,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终因癫痫病反复发作,抢救无效,于1942年12月9日凌晨6时15分在唐县葛公村逝世,年仅32岁。
      柯棣华是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
历史渊源

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新址)坐落在县城以北两公里处钟鸣山下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穿过停车场,站在友谊桥上,可见胡耀邦题写的馆名“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镶嵌在高高耸立的牌坊上。 牌坊上装有不锈钢大门,大门两侧新建警卫室、售票室和纪念品商店。进大门平台两边建有接待室和办公室等。第一个平台处建有一卧碑,卧碑坊镌刻着白求恩和柯棣华的浮雕头像,下方刻有用中、英文对照的白求恩、柯棣华生平简介。在甬路两侧,有用图案绿化、美化的平台,供游人休息和观赏。拾级而上,站在108级台阶上,回首南望,整个县城尽收眼底;放眼百里,定州开元寺塔远在天际隐约可见。馆区内雪松参天,桧柏挺立,更有鲜花绿草,景色宜人。1995年,纪念馆被确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唐县是革命老区,又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生前工作、战斗和以身殉职的地方。为了弘扬白求恩柯棣华精神,增进中加、中印人民的友谊,1971年在县城建起了小型白求恩纪念馆,1982年,在馆内增设柯棣华事迹展,故易名“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随着馆藏资料的丰富和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纪念馆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1984年3月,胡耀邦同志来唐县参加植树绿化活动时,亲笔题写了“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馆名。同年11月,中央拨专款建设新馆。1986年11月,新馆落成。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省、地领导从北京、石家庄和保定赶到唐县,参加白求恩纪念馆揭幕仪式。加拿大驻华大使葛汉,加拿大白求恩纪念馆代表团团长詹姆斯·克里斯塔克斯,加拿大白求恩纪念馆馆长玛格丽特·埃文思以及白求恩的亲属等11人,专程前来参加揭幕仪式。

4
景点简介

2.jpg

新馆占地面积45950平方米,纪念馆保护区257872平方米,

      主体建筑1818平方米,办公区42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采用中国传统的民族形式、现代化的结构,以精美的造型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列入德国法兰克福《世界工艺美术大辞典》。1991年,美国国际展览中心盛情邀请该馆参加该中心的国际大展;1992年,北京黎光耀教授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大全》把该馆列入其中;1993年,山东出版的《中国博物馆大观》该馆榜上有名;1994年,国家文物局编纂的《中国博物馆志》也将该馆收入其中。加拿大园艺家贝林先生曾把他培育的被加拿大政府命名的“白求恩精神花”(杜鹃花)空运赠送该馆。这里已经成为令国内外瞩目的地方。 纪念馆主建筑分为“两馆一堂”,北侧中央是八角形结构的纪念堂;西侧是白求恩纪念馆;东侧是柯棣华纪念馆。“纪念堂”由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名,可容纳近千人,主要用于举办各种类型的纪念活动。“两馆一堂”由省、市拨款,已修整一新。

4.jpg

馆舍介绍

      纪念馆整个建筑为中国传统的民族形式,雄伟壮观,气势夺人。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顶,南低北高的花岗岩条石台阶,云脊碧瓦的迎门牌坊,与四围错落有臻的围墙浑然一体,与环抱着纪念馆绵延起伏的苍松翠柏交相辉映。回首南望,唐县县城尽收眼底;放眼远眺,定州开元寺塔似在天际。坐北朝南的纪念馆正门是中国传统建筑象征功德与永恒的牌楼。原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馆名,镶嵌在门额正中。
白求恩纪念馆有三个展室,陈展面积350平方米。在宽敞的展室前方,华灯垂吊,迎门紫红色的屏风两侧,装饰着两片枫叶,展出的主要内容有:(一)坎坷的青少年时代。(二)投身国际反法西斯前线。(三)奔赴中国抗日战场。(四)战斗在晋察冀边区。(五)永久的纪念。(六)不灭的光辉。展览详实地记述了白求恩的感人事迹,具体地再现了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体现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质。
柯棣华纪念馆有三个展室,陈展面积350平方米。在迎门墨绿色的屏风上,书写着聂荣臻元帅的题词:永志不忘、永为楷模。屏风前面立有汉白玉雕成的柯棣华大夫的半身胸像。展厅入口上方,悬有著名书法家启功书写的匾额:柯棣华纪念馆。展览内容分为七部分:(一)青少年时代。(二)远道来华。(三)在延安。(四)晋察冀岁月。(五)以身殉职。(六)万古丰碑。(七)中印人民友谊的桥梁。展览内容以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反映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忱。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