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164|回复: 0

历史悠久的白洋淀冰床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310

主题

0

回帖

135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356
发表于 2017-10-15 19: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河南
      冰床又名拖床,是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其应用既有着季节性又有着地域性。南方的江河湖泊,冬天里是不结冰的,冰床自然也就不会出现。而在中国的东北,冬季里使用的交通工具一般叫做“橇”,与冰床有着很大区别,需要使用牲畜来拖拽。因此,白洋淀作为一直以来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是中国冰床的发源地。
传说,冰床始于西汉,为飞将军李广在白洋淀屯兵时发明。当时匈奴时常来犯,尤其是在冬季,白洋淀千里冰封,非常适合匈奴骑兵的突袭。为了抗击匈奴,李广派人找来能工巧匠,打造了一种名为“冰车”的工具。这种工具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既可以作为战车在冰面上驰骋,也可以作为阶梯来攀爬堤坡。今天,白洋淀驾驶冰床所用的“剜子”还近似于汉代时“戟”的形状。
      北宋时,在沈括编著的《梦溪笔谈》里,对冰床已经做了详细的记录:“信安、沧景之间,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谓之凌冰床”。其间的“信安”既为今天的霸州,“沧景”既为今天的沧州河间一带。由此可知,沈括所记录的冰床就出现在白洋淀和东淀等区域,这是中国关于冰床最早的文字记载。
冬天的白洋淀,冰湖万顷,平滑如镜,正适合冰床行驶。冰床一般为木制结构,下面装有光滑的铁条,让行驶的摩擦系数降到了最低,即便是压上十几捆沉重的芦苇,撑行起来也丝毫不觉得吃力。因此,冰床一直是冬季白洋淀居民离不开的交通工具。
一个长长的木柄上,安装一把尖尖的弯刀,称为“剜子”,这就是驾驶冰床的工具。寒冷的冬天里,冰面光滑开阔。因此,驾驶时只需要用“剜子”在冰面上轻轻一戳,冰床便如离弦之箭。穿梭于冰天雪地间,让人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故而,驾驶冰床又慢慢演变为一种娱乐方式。
明代成书的《帝京景物略》里,就有儿童驾驶冰床游戏的记载,“冬水坚冻,一人挽木,小儿驱如冲,曰冰床”。清代时,冰床的游戏进入到了宫廷里。康熙、乾隆、慈禧太后等都热衷于这项游戏,常常指挥宫女、妃子们乘坐冰床在紫禁城的湖面上相互追逐、碰撞,以此为乐。
乾隆下江南时,多次于元宵节前后驻跸赵北口,竟然也不忘了乘坐冰床嬉戏。
少海风微定绮澜,恒春花发万枝攒。
明朝赵北陈冰戏,更步星桥达广寒。
      冰床对于南方人来说算是个稀罕物。因此,明清两代,很多南方文人冬季到白洋淀时,都会饶有兴趣的试乘一下冰床,并留下了不少诗篇文章。其中,对冰床最感兴趣的当属查慎行。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字悔余,清代诗坛领袖,武侠作家金庸的先祖。曾经多次冬季到过白洋淀,并留有多次乘坐冰床的记录。
晓过赵北口
寒入长河冻已坚,冰床仍著锦绳牵。
翩然倒曳飞鸢去,稳似江南鸭觜船。
赵北口坐冰床
老莎惊波足可怜,平生履薄怕临渊。
阿谁与唱公无渡,三尺冰床稳胜船。
重过赵北口
记得冰床冰面行,一堤两淀喜重经。
浓阴得气涵晴露,残月收光避晓星。
赵北口
古堤老柳一时僵,水腹初坚黑白洋。
稍与长途休马力,冒寒半日坐冰床。
相比之下,来自于山东的诗人崔旭,其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更加鲜活生动:
织箔安床四角平,铁头篙子划冰声。
坐来恰受人三两,绝胜中流自在行。

      又到了隆冬时节,深居异乡的我便常常怀念儿时乘坐冰床的场景。那时候,小伙伴儿们每人钉制一个小冰床,在冰面上追逐游戏。当时的气候应该非常冷,常记得拖拉机载满了芦苇,可以在白洋淀的随意行驶。
      现在,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加上白洋淀水体污染的影响,冰冻期越来越短,冰面也越来越薄,大家在乘坐冰床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1451531b975e261b14452893bcef1b20d0cd9e.png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