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则新区领导陈刚书记视察
白洋淀河道和本地一耄耋老者的亲切交谈的视频迅速火遍了网络,让本地百姓意想不到的是新区大领导是如此的亲民、如此的接地气、如此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陈刚书记在和老人交谈时,周围不时地爆发出阵阵欢笑声,但在这亲切的欢笑声里,陈刚书记的一番问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们根植于白洋淀畔、土生土长的白洋淀本地人的心,面对着眼前河里的污水,有谁知道,此时的对话里饱含着多少对昔日的辛酸和无奈。
书记讲:听人说过去的人们可以在这的水里游泳、可以抓鱼吃,河里的水随便喝,现在不行了,说此话时面部凝重,但书记又说:水是白洋淀之魂,千年大计一定把环境治理好!
细细想来,书记的此番言论真是让我们既感慨又激动。感慨的是若干年的污水困扰常年得不到治理,沿河两岸乃至整个白洋淀淀区人民受此株连,激动的是新区来了,多年的沉珂旧病有望痊愈,光明的未来离我们真的不远了。
摄影:张永生
白洋淀,这颗镶嵌在华北平原上的明珠,这个让无数文人墨客吟咏的地方,这个让历朝皇家游玩的心爱之地,这个在抵御外诲名扬海内外的地方,这个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的地方,在改革开放后不知不觉的慢慢变了颜色,光彩璀璨的的珍珠渐渐地失去光泽,继而蒙上了的尘垢,其香亦散其清变浊其灵渐隐其污日盛,人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中,眼见得飞走鸿鹄,灭绝了鱼虾,污染了莲藕,远离了游人。
要说水是白洋淀之魂还不圆满,清澈的不带一丝杂质的有源之水,才是我们白洋淀之魂。此水康熙皇帝写诗赞美过,乾隆御笔挥毫过,无数的文人骚客留下过墨宝。就连抗战时期我们的朱老总过白洋淀还喝过一瓢呢。有营养的淀水能够滋养万物,他能孕育青莲白藕,他能抚育群鸥乱飞,他能滋生鱼鳖虾蟹,他能供养一方人民,清凌凌的淀水绝对人们心中理想的天堂。
看过小兵张嘎的都知道,此片拍摄于1963年,其最精彩的是嘎子扎猛子捉鱼的场景,画面中红莲白藕、芦苇丛生,鱼虾伸手可及,千里堤上杨柳依依,岸边红蓼盛开。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个事并不奢望,白洋淀的水质一如从前,我们这代人谁没有横凫府河?谁没有从北关闸口上跳过?要知道那时候的水深数丈,水流湍急呢。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水活了,水质变好了,白洋淀才有她应有的灵魂。
摄影:张永生
从远处走来的白洋淀,过去是人美水美,生态美,人们如同鸟儿栖身于苇丛,鱼儿畅游在碧波一般。诗人们才有了兴致,以致斯文飘逸、佳作空前。我们欣赏几首前人的诗篇,从中可以体会到当时白洋淀之美,其美在一田一水,一花一木,一叶扁舟,一家渔火,而后的我们定是重复前人的景致,美过昔日的古人。
轻舟十里五里,垂柳千丝万丝,
忽听农歌起处,满村红杏开时。
春水船行天上,冷风雨过田家,
深树几声布谷,晚晴千缕明霞。
赵北时寻至,燕南古戍闻。
人烟生晓市,桥影漾晴云。
浴鸟迎船出,垂杨隔浦分。
中流清赏洽,萧鼓陋横汾。
遥看白羊水,帆开远树丛。
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
孤存绿塘水,旷野起春云,
槐柳胜南苑,青莎有鹭群。
这就是我们白洋淀的魂,白洋淀最早的魂,如诗如画,美妙绝伦,使人流连忘返,世代难忘。
而今的白洋淀,承载着过去的历史,放眼辉煌的未来。每年涌入白洋淀的游客达百万之众,这使的保护工作压力空前,尤其是新区的到来,这个有着华北之肾的湖泊将发挥更大的调节作用,二三类水质绝对不能适应新区的环境,这就是陈书记开头所讲的,新区建设首先是环境的治理,水利的治理。水是白洋淀的灵魂,没有了灵魂的水则成死潭,从而也没了风雅,没有了诗词歌赋,没有了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没有了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没有了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没有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唯有彻底根治,才能使白洋之水成为幸福之水,千秋之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此言不谬矣。(王吉学)
在线短评:陈刚书记说的很对,早先我也和别人这么说过,他这么一说,深深撼动了我的心。白洋淀没水了就是没魂了,白洋淀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都是和水有关,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和水有关。有水才会有魂魄,脏水臭水不是白洋淀的魂,一汪碧水才是,水文化就是白洋淀文化,书记说过“无文化传承 无雄安未来”,水文化得传承下去,世世代代。雄安在三县建设,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白洋淀,这颗明珠会逐渐擦亮,在雄安发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