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25|回复: 0

从铺在炕上到挂在墙上!白洋淀芦苇使用之变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 打卡等级:偶尔看看
  • 打卡总天数:8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839
  • 最近打卡:2023-05-30 09:57:01

11

主题

0

回帖

89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98
发表于 2023-5-30 09: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辽宁沈阳
在雄安新区,有这样一种“神奇”的画作,它并非画笔勾勒、颜料着色,而是使用芦苇秆拼接、碳化着色,它就是安新芦苇画。


栩栩如生的青头潜鸭、宏伟壮观的万里长城、精美诗意的雄安景观……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丙军,在他的芦苇画艺术馆内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作品。


安新芦苇画就近取材于“华北明珠”白洋淀。白洋淀是华北最大淡水湖,有芦苇约12万亩,自古就有“一淀芦苇一淀金”的说法。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png.png
白洋淀芦苇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丙军 制作


笔者近日在雄安新区雄县七间房乡西大坞三村走访时,52岁村民马小焕正坐在家门口用芦苇编螃蟹篓。“我们打小就会编席子、编篓子,一天快的话能编20个篓。等螃蟹季来了,就卖出去挣些钱。”马小焕说,“以前席子编得也多,但席子耗工久,差不多一天只能编出一张来。”


笔者了解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白洋淀百姓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西大坞三村村民肖永德说,现在真正买芦苇篓、芦苇席使用的人也少了,卖出去的也基本成了各大餐厅表现民俗风情的装饰品。


“一淀芦苇一淀金”的故事并没有就此止步。以白洋淀芦苇为作画原料制作的芦苇画,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杨丙军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通过研究创作,逐渐将芦苇画发展成白洋淀的一张文化名片,受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


白洋淀芦苇,曾留下《小兵张嘎》等名篇,也曾是养家糊口的“摇钱苇”。而雄安新区的设立,使这淀芦苇成为“无价之宝”。


“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之后,我们这里被全国乃至世界的学者、游客所关注,更多的人愿意来到雄安,了解白洋淀的芦苇文化。”杨丙军的芦苇画艺术馆自新区设立以来,已吸引了超过3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前来参观。“他们对芦苇画非常感兴趣,来自北京、河北、上海、陕西等地的学生们都来我这里看过画。人到这里了,想学的人自然就多了。”
640_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webp.png
专心进行芦苇画创作的杨丙军 杨丙军供图


除了吸引更多人参观,杨丙军认为,雄安新区的设立也给了这门非遗技艺更广泛的题材选择。“以前我们创作的题材大多以白洋淀风光、水文化为主。新区设立后,我们在题材上有了更广泛的选择,例如雄安建设者、雄安地标、雄安城市风貌、雄安天际线等等。”更多的题材给了杨丙军和他的徒弟们更多的创作灵感,“这些新的题材也推动了我们对制画技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门技艺才能真正做到守正创新。”


芦苇画的传承不仅得益于新区的发展,同时也逐渐回馈了新区。杨丙军介绍,新区设立以来,他的芦苇画艺术馆和芦苇画工厂已带动了超3000人参与到这个行业。

5月1日,由杨丙军创作的芦苇画《万里长城》在2024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上精彩亮相,让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画登上国际舞台。“当时接到邀请后,我感到非常振奋,也深感这是一件大事。这次展出更加推动了芦苇画在海外的传播,让世界更加了解雄安,也助力雄安走向世界。”

从铺在炕上到挂在墙上,从地域文化到走向世界,白洋淀的芦苇变迁见证着白洋淀人生活中的变化,更记录了雄安新区拔节生长的过程。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