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都记忆-尧帝古庙话沧桑(一) 多彩望都 * * * * ** * * * *
尧母园的尧母像基座上雕刻的铭文《尧母故里颂》(局部)张晶晶摄 望都县称为尧母故里、孕帝名邦。望都的历史和尧母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积淀极其深厚。其悠久的历史和尧母文化更是广为流传!历代史籍也多有记载、提及。记载中有很多关于我县名胜、古迹的描述。如尧母陵和尧帝庙以及汉墓和望都古八景等等; 望都县曲家湾村的前清秀才段洛焕编写的《望都五言杂字》里面也详尽的描述了那些景观的名称和地点 。如南街石牌坊、北门石头墁、西街寿圣寺、以及观音庙、城隍庙、尧母庙、尧帝庙等很多古迹。但记载中的很多古迹如今已经消失殆尽不复存在。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些残存的局部建筑或遗址,如尧母陵的五峰墙、尧帝庙的铜铁柏。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迹,就只有坐落在昌平路文保所的汉墓了。 近些年虽然复建了一些,但也只是一些寺庙之类的。如白城的虚云禅寺(原大善国寺)、大栗家村南的天齐庙以及宰庄村的隆兴寺等,传说的那些名胜古迹还依然留在传说中。
尧母陵的五峰墙又叫“五峰高原”李君华摄 县委县政府今年要进行尧母陵复建工作,这可是个头等好事,也是尧母的子民们翘首盼望已久的大事。等尧母陵建成后,咱老祖宗尧母的在天之灵也可以得到藉慰了。通过尧母陵实物的展现,既增加了我县的人文景观,提升了千年古县的影响力。也使人们对德、孝文化和母教文化有一个更深一步的认识,从而也可以起到尧母文化中德、孝文化的普及和教化作用。那些传说中的部分望都古景,也能从记载和传说中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尧帝庙铜铁柏之铁柏李君华摄 一直就想写一写东关尧帝庙和庙门前的铜铁柏,但是又一直不敢动笔,一是苦于自己对尧帝庙历史了解的不够,二是怕叙述的不够详实,对大家有误导之。,为此,愚人哥特地从网上搜集、参考了一些文献,并拜访了东关村一些长者,和原来在尧帝庙旧址家属院居住的居民,听他们讲了讲他们记忆中尧帝庙和铜铁柏。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尧帝庙位于东关村的郭家胡同,始建于元朝至正三年(1337)至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县尹萧颙(yong)同县义士程义和他的儿子程居德建于县城北..。元代侍读学士郝经曾撰写碑文曰:“。。邑为帝之梓里,后人不忘其德 。历数千百年,独能指示其处,庙而享之。则其德之入人心者可见也。岁甲辰萧侯颙以庆都帝庙未建,乃同义士程义及其子居德创建”。 明万历三年(1575年),县令景公因庙规模狭隘,决定把尧帝庙从新迁移建在城东尧母陵(庙)右侧。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县令刘天与以“子附母庙非帝制”,不符合规矩为由,又将尧帝庙移建到东关旧学社址。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至乾隆五十年(1785年)对尧帝庙共进行了四次重修。 经过历代官民修缮,尧帝庙规模也逐渐扩大,至清康熙年间,尧帝庙已呈现“大哉观乎,巍峨宏敞,岿然帝子居矣”的巍然壮观景象!尧帝庙的建筑格局:有庙前木坊1座、大门3间、大殿3间、后书房3间、碑房1座、’右道院瓦房3间、平房3间。庙前木坊横额书 “则天帝范”。殿前两侧有古柏两棵,东一本三干,西一本五干,树高20米,东树围长3.10米,西树围长3.05米,表皮银白,质地坚实,叩之有铜铁之声,故称“铜铁柏”。大殿宏伟雄距,殿门匾书“大哉殿”,两侧楹联书“三皇一本,五帝同根”。 尧帝庙前诗文石刻颇多,多为文学士和官史拜谒时所留,清乾隆皇帝亦多次拜谒,并留有诗赞。 丙午季春再谒诗 总角读尧典,一钦贯始终。 未能见乎道,敢不佩诸躬。 庙貌瞻斯近,心源溯莫穷。 万年依古柏,那计复西东。
历经千百年沧桑变化,依然耸立在尧帝庙前的铜铁柏。
说到尧帝庙就必然说铜铁柏。在尧帝庙院中,有古柏两株,两树虽枯,百年仍屹立不倒,虬干突兀,直刺天空,颇为奇特。据传,尧帝庙毁于战火,仅有铜铁柏尚存, 尧帝庙和铜铁柏是望都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兴盛时期的尧帝庙,古柏铁干虬枝,展翠摩云,参天蔽日,如凤舞龙翔;游人夏天来此,似身在清凉国境,是纳凉消暑的好去处,苍柏翠荫之下,遍布金石碑刻,多为达官名人到此游玩的吟诵传唱之作。嘉靖朝的当朝首辅,明史中唯一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的少师夏言曾来此留下了诗碑: “厚地盘根太古时,摩云擢雾屈虬枝; 雪霜不死贞心在,雨露长涌黛色奇; 廊庙每需梁栋器,山林肯老虎龙姿; 森然御史台前立,夜挂水轮月一规。” 清朝乾隆皇帝到望都巡视时见“铜铁柏”气度不凡,留下“柯干殊三五,东西映户庭”的赞联。
东关村民捐资修建的尧帝庙,简陋的和当初不可同日而语。李君华摄 千百年来,饱经自然灾害和战火的侵蚀。如今,帝尧庙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了!那么,帝尧庙何时被毁,又毁于何人之手?关于尧帝庙被毁的原因,如今也是众说纷纭。曾经规模宏大的帝尧庙,从一张保存下来的拍摄于1934年的铜铁柏老照片看,当时尧帝庙的大殿建筑还十分整齐。 据村里老辈儿人回忆说:曾听他的父辈说过,当年小日本占领望都县城的时候,庙宇建筑还存在,曾有日本军从县城里发射的炮弹落到庙里。致使庙宇建筑遭到毁坏。这就有尧帝庙毁于日本人占领望都期间。还有一位老人讲,当年尧帝庙曾驻防日伪警备队,并和八路军在这里有过多次交火。但原建筑是否被毁不敢肯定。这就有尧帝庙毁于战火之说。 又据老人讲,他记得小时候那里建了学堂,曾在那里念过书。所以,也有因为原建筑毁坏,拆掉毁坏建筑改建为学堂的说法。根据讲述人的年龄推算,基本也是在解放前夕那段时间。由于年代久远了,详细情况他也记不太清楚了。对于尧帝庙具体毁坏是哪一年、什么原因。县志记载上也是一带而过,没有更多详细的记载说明。关于这些也都是民间传说而已。 如今尧帝庙建筑虽然消失了,但庙前的两株古柏,依旧相依相伴的无言守护在那里,它见证了尧帝庙从兴盛到衰落的全部过程。只是无法向人们诉说罢了!
(1934年拍摄于尧帝庙)当时大殿还保存完整,古柏东荣西枯。 望都尧帝庙中的铜铁柏,传说是当年帝舜为纪念尧帝而栽下的。一张拍摄于1934年的照片记载,当时铜铁二柏曾是“东荣西枯”,随着尧帝庙的荒落和被毁坏,那棵“东荣”的古柏也相继逝去。据说日本人想砍了古柏,但东关父老据理力争、拼死保护才得以幸免。为避免古树被毁,有人悄悄地往两棵古柏身上斜向打入钢钉若干,树身上的铁钉愚人哥小时候去那里玩还见过,应该现在还可以看到。 据村里老人说,当年大炼钢铁时期,因为两棵树已经枯死了,村里想把它刨了当劈柴烧,就派了几个村民去刨树。当挖断一个树根时,那树根里流出了殷殷的鲜红血水,爬出许多大蛇小蛇来,当时吓得人们就不敢刨了。据说那个斩断树根的人不久就双腿流脓血不止死亡了。人们都说那些蛇是专门保护铜铁柏的蛇神。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说过刨那两棵古树了。不管怎么说吧,在人们的保护下,双柏总算没有遭到破坏,保留到了今天! 在六十年代初,东关村在尧帝庙东边不远处高台上新建了一所学校。学生们从这里搬迁到新校址后,这里的房子就做了一个烧酒的酒坊,烧制的高粱酒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我们都叫那里烧锅,现在我们村的人依然管家属院那一片叫烧锅。烧酒大锅用砖砌的烟囱在八十年代还有; 到了六o年代,县里在尧帝庙旧址上修建了一些青砖红瓦的马架平房,作为公房给一些干部、职工居住至今。在早些年的时候,望都县的集市还是在东关和北关村这道大街上,尧帝庙旧址西侧大院一直作为木货市场存在。农村盖房子使用的檩条、椽子以及木制家具都是在这里交易。 直到八十年代望都集市规划后才迁走。随着集市的搬走,作为木货市交易的大院也随之荒废,成了一块闲置地。一九八七年,尧帝庙(铜铁柏)西侧的原木货市被开发修建成居民区至今。
铜铁柏下,初一、十五前来祭拜参观的游客张坤红摄 虽然尧帝庙不存在了,但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尧帝庙庙会的习俗却依旧流传到现在。据说每年阴历四月二十八的尧帝庙庙会都相当热闹,庙里香火鼎盛。庙会期间十里八乡的人来这里烧香的、许愿还愿的,唱戏的,摆摊的、耍把式卖艺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我们这一片儿管庙会叫四儿八庙。过四儿八在我们小时候也算是个重要节日,因为小时候物质匮乏,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改善伙食。这也是东关村这一片为什么有每年的四月二十八包粽子,而不是像其他地方五月端午包粽子的风俗习惯。这种不一样的乡俗也一直保留至今。如今在铜铁双柏旁,东关村民出资又修建了一座供奉尧帝的小庙,每月的初一、十五都会有善男信女前来祭拜烧香。 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的铜铁柏于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存照!尽管双柏在近代百年风云中曾遭受到诸多屈辱和不幸,但东关人民是真真切切地保护了它们!它们也见证了东关村几百年翻天覆地的变迁。(未完待续) ------------------------------------------------------------------------------------------------------ 由于本文篇幅太长,审阅的老师也给提出了意见,为了大家阅读方便,特意把整个故事分成了两期刊登。还请各位热情的观众多多谅解!下一期呢,听愚人哥讲述东关细乐会的故事。别走开,精彩马上回来! (本文资料来源:百度望都贴吧 望都县县志 东关村尧帝庙旧址附近居民 左文瀚 左殿明等,尧帝庙旧址家属院原居民李梅。对他们的支持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