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851|回复: 0

【散文】 雄安大堤蝶变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6

主题

1

回帖

3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5
发表于 2022-6-2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河北
640.png

文/王伯民


雄安大堤蝶变

通常说,大堤大坝是用来防洪阻水的。如长江大堤、黄河大堤、淮河大堤——,葛洲坝、三峡大坝、新安江大堤——。原白洋淀的新安北堤在这些著名的堤坝面前显得是那样的矮小卑微不知名,在全国既没有突出的地理位置,也没有西湖“苏堤”那样的文化诗意,但其历史地位与功能却有与其它堤坝不同的背景和绚丽,尤其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的设立,使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一)

我生在白洋淀畔,长在白洋淀边,整日穿行于白洋淀内。白洋淀九河下梢,沟壕纵横,堤埝环绕,是出门入河船上坐,进村上岸堤上行。有河就有堤,有堤就有河,堤随河走,河伴堤随,堤是我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千里堤、四门堤、唐河堤、淀南新堤、障水埝和新安北堤将白洋淀这颗“华北明珠”紧紧拥抱在怀中。老堤新埝,无论开车还是骑车,无论跑步还是慢走,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但每次在大堤上行走都有一种到家的亲近感和内心的踏实感。在日常中大家常常讲起每段堤坝的历史由来和不同年代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不由让人感慨万千,其中新安北堤最是著名。

燕长城遗址。万里长城是世界第七大奇迹,中华民族的象征,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始建于秦始皇,雄伟在大明朝,多是在崇山峻岭中蜿蜒起伏,是冷兵器时代阻止战争需要而建。那么黄河故道上一片泽国的古白洋淀又与万里长城有何关联?

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前,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4年,燕昭王沿着白洋淀北岸,筑起了一条长达五百里的燕长城,阻止淀水北泛,从此奠定了白洋淀从古至今的北界。古雄安地区大部分隶属燕国,南部为赵国属地,为“燕南陲,赵北际”之地,这便是“燕南赵北”之意的渊源。诸侯争霸,燕赵对峙,燕国凭借白洋淀原有的沼泽和堤埝,将其拓宽加高筑牢以自保,西段御赵国,东段防齐国。《汉书·沟洫志》载:“盖堤防之作,近起战国,雍防百川,各以自利”。清顺治《新安县志》载:“长城在三台西,自安肃(今徐水)来,蜿蜒俱绵亘数十里不绝,燕昭王为避敌人筑”。民国《新安县志》同样记述:“燕南有易水长城,今滱水复故道于邑镜西南,贯上淀与易水合流,自此,易滱互受,统称长城堤”。经河北省文物局考古专家多次考证,这条易水长城大体是沿易水而修筑,起于今易县,东经徐水、容城、安新、雄县至文安、大城,全长300余里,墙体多为版筑夯土而成。现在新安北堤起点处的黑龙口村尚存有较为完整的燕长城遗址,1982年列为省级文物单位。

从其演变过程看出,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白洋淀的土埝变成堤、筑成长城,由自然的防水防洪升级为防水防人防战争。

(二)

新安北堤。新安北堤是在燕长城遗址的基础之上修建起来,多数史书记载“始于宋,盛于明,成于清”,民国时期年久失修,防洪能力很低。清顺治《新安县志》记载:“长城堤在城西,延而西北,可数十里,三台、张村、涞城、公堤、留村一带并之”。县志中同时记载的六郎亘、砖瓦口堤、孟家沟堤、圣母淀堤、殷家淀堤、大涝洼堤均为宋、明代修筑,堤与名称随着时代变迁均已俱废。

两汉时期,黄河改道,北水南移,白洋淀水面收缩,新安北堤防洪功能降低。东汉末年北方统一后,军事功能也渐渐消失,直至唐代以前的白洋淀,保持着天然的,未经人工大型治理的原始面貌。

北宋时期,为抗御辽兵进犯,以燕长城遗址为基础,筑起一条沿淀通往霸州几百里的堤防(六郎亘),何承矩等人主持的白洋淀沿线挖塘泺修堤堰,以御辽南侵。元代白洋淀地区人烟稀少,堤防趋于荒废,明初大批移民的到来,才使得白洋淀走向繁荣发达。

明末清初,随着人口的增多,白洋淀周边大修堤防,其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宛如“北国江南”,吸引了大量王宫贵臣。据清史记载,康熙帝来白洋淀游春水围竞达36次之多,乾隆帝也4次来淀游春,相继在端村、郭里口、圈头、赵北口建有行宫,当年白洋淀八景中就有著名的“东堤烟柳”,乾隆帝即兴留下诗篇“风前日日旋添黄,高下笼堤十里强。恰似与人为宿约,每来常是罥烟光。”到晚期民国时,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水土流失加剧,年久失修,堤防弱化,难抵洪灾,九河泛滥,大水决堤时有发生。

建国后到1963年洪灾以前,大堤的修整基本上处于“择险修要”或“修残补缺”的恢复时期。1964年、1973年白洋淀堤防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修建,动用民工数十万人,新安北堤的堤顶高程仅为12米左右,顶宽不过8米。进入八十年代,气候多变,雨稀水少,白洋淀由“十年九涝”变成“年年干旱”,人们水患意识越发淡薄,出现“围淀造田,向淀要粮”,大堤的修整维护处于表面层次,防洪标准仅十年一遇。

(三)

时光进入新时代,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全世界宣布,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继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设立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在一张白纸的平原上以白洋淀为核心,城淀共建,蓝绿交织,生态优先,先规划后建设,中央定下了千年基准。

千年大计国大事,千载难逢白洋淀,千丝万缕细规划,千辛万苦重施工,千言万语话大堤。古老的燕长城遗址从历史文化中显现,白洋淀的新安北堤从自然的苍桑中走来。

雄安新区和通州北京副中心是北京首都新时代发展的两翼,雄安新区同时也是带动燕赵大地腾飞的两翼,雄安新城是一项历史工程,要建成中华大地上的生态之城、标杆之城、宜居之城、创新之城,要保留古老文脉。“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在开始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是留给子孙的历史遗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理念,把雄安新区打造成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创新发展示范区,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水准规划、设计、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既要顺应自然保护白洋淀,又要传承历史文化,还要将创新绿色理念落地生根,同时为未来城市发展树立示范标杆典范,这些都是雄安新区环起步区生态防洪大堤设计创意的基点。原有的燕长城遗址要保护,安新古城要保留,新安北堤要利用,100公里长、200年一遇防洪标准要落实,土地要最大限度节约,绿色生态理念要践行,这些都要一起统筹考量。

同济大学规划团队,综合各项要素,反复论证,几易其稿,最后提出将雄安大堤设计成一座生态、美丽、动人的环城公园。就是:一堤环通,串联主城区周边开放空间,临淀滨水区,大型林地,田园生态,城镇组团与美丽乡村为一体,“长藤结瓜”式的大型环状公共空间整体意象,塑造出环主城区纵向集束连续,横向分段创意,形成特色鲜明“珍珠项链”般的花环空间。整体创意为“中华映像,雄安项链”。

“雄安项链”赋有诗意的设想,按照“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时尚”的城市风貌原则,遵循“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的建筑风貌要求,把大堤设计成一条串珠缀玉的项链,那珠和玉就是大大小小的驿站。A类驿站1000——2000平方米,建筑造型取意传统的阁、堂、台为主,呈现出大气谦和的意向,除驿站功能外,还可策划有博物博览,演艺会展等一定规模的文化功能。B类驿站300——1000平方米,多取意亭、轩、榭、廊等,表现出山水园林的秀美。C类驿站在遮风避雨的基础上,具有公交站点、休息座椅、自行车租赁、电子地图、紧急呼救设备、智慧管理设备等服务设施。这些驿站,千般模样,风格各异,我美我秀,万般风情。

驿站是雄安防洪大堤的点睛之笔,极大提升了大堤的空间品质,充分利用了生态大堤自然走势,为“千秋之城”编织一条宽厚温暖的围巾,绣朵朵鲜花,缀颗颗珍珠。

新安北堤段是跨度最大,最为关键,情况最复杂,最突出的段落。既有老堤燕长城遗址,又有老县城,还有旅游码头。构筑新堤,活化老堤,在原堤外侧新建200年标准外堤,保留老堤,构建双堤生态郊野公园;在原堤的基础上抬高加宽;改变线路,构筑新堤,将更多空间还给水,为未来发展留有弹性;为老县城加设防汛挡墙。紧邻白洋淀,生态与人文景观特征突出,设计更多地注重传统建筑意向,与湿地景观的融合,呈现“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的山水清远图景。把白洋淀码头建筑群落塑造为“九河入淀,围埝景观,淀泊风光”主题的微缩的白洋淀体验区,设计依据中国传统的“一池三山”意象。将科技展览馆,游客中心及服务中心三组建筑融为一体,通过提炼传统建筑的文化意蕴,将形态比例及结构美学转化为当代设计语汇,材料上多采用本土的芦苇自然材质,加以现代工艺,彰显材料质感的亲切感,传递地方记忆。表现出堤上漫步,堤边休憩,有驿站馆舍遮风避雨,在堤脚亲水,淀上泛舟的景观。

(四)

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100公里长度,是环起步区防洪堤的整体概述。建设时分为南拒马河右堤、白沟引河右堤、新安北堤、萍河左堤、西北围堤,其中新安北堤长35、64公里。

从设计效果图解读说明可让人感知大堤建设要求之高。时间精确到天,长度丈量到米,面积测量到平方米,动土精准到立方米,智能灯杆、井盖明确到个,花草树木不仅落实到种类更是细算到棵——。不仅是众多的数字,更为引人注目的古今交融,文化与生态,建筑与自然,功能与景观结合和赋有诗意的节点名称。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众人面前,长堤烟柳段有芳淀夙昔、云台远眺、东堤烟柳;古城画映段安新怀古,取“桃源水村畔轻舟,古城垂柳千丝柔”意境;港湾平乐段分台城晚照、萍河安港(萍河港湾内,遥望西山塔)。将历史的文化景观注入现代时尚元素,看着诗情画意,设计ji美观的展板,令人心旷神怡,使人沉醉在美好回忆和徜徉在未来灿烂画卷中。

当看到规划中的诸多数字,不由的让我眉头紧皱,心生愁云,工程之大,数字之巨超出了想象,一小段的工程动辄100—200万立方米,我粗略统计仅新安北堤段,动用土方超过千万立方米。这样大的工程?这么多土?从何而来?如何运来?我一团雾水。

古时候修长城,开运河,筑堤坝,造城郭——,现代凿红旗渠,根治海河,建水库——,多是挖河大堤,紧挨着就近取土,掀挖、肩挑、手搬、车运。200年一遇雄安防洪堤不允许这样干,所有的土方需要用几十里外城市地下管廊开出来的,必须长途运输。路上运土的车,一辆接一辆,一车挨一车,一眼望不到边,像一列列火车,又宛如蜈蚣长龙,远远望去更似一排排的盖子虫,日夜不停,场面甚为壮观。据介绍最忙时有近500余台次车辆在大堤上同时作业。

人山人海旌旗招展的场面,被汽车、铲车、吊车、压路机、推土机取代,不由地让人惊叹现代科技和神奇的动员能力。

八十年代的“深圳速度”,不仅在这里展现,二十一世纪的“雄安质量”,要在这里创作,“智慧雄安”更令人耀眼。

雄安大堤设计标准高,是“千年大计”的要求;施工要求严,是“千秋之城”的需要;智能化程度高,是“未来之城”的必然;创新内容多,是“示范之城”的前瞻。

雄安大堤的建设进程、速度、质量,上至中央领导,下到每一个普通雄安人,备受多方关注。我尽量找时间多到工地走走看看,若新堤基建在农田上,要把具有肥力的第一层黏黑土先堆放好,将来用于培植花草树木,垫底的建筑砖石垃圾,要事先粉碎筛好,不让一寸废旧钢筋、一段腐朽木块给大堤存留隐患。泥坑中的陈旧烂泥,都要统统挖出晾晒择净,所用的土有含水率要求,不可有半点的含糊。每层土铺30厘米厚,要碾压7遍,土层要有压实度的检测,还用探测器进行一次次扫描,水准仪,GPS等各种设备联合进行质量把控,以确保填筑质量达到优良标准。真是“千年大计”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务作于细。

大堤施工现场,时有加土碾压,时有开土刨沟,时有挖坑掘洞,存放着很多粗细不一,颜色各异,材质不同的管子和缆线,坑道里预留着很多大大小小的管道口。这是为布设智慧设备预留的,大堤物联网系统的建设,利用创新理念和先进技术,合理布设感知层设备,合理规划通讯网络,以实现工程实时感知动态控制。

大堤顶路两侧的照明灯杆,可不简单,除正常智慧照明外,它可是集智能视频监视、应急广播、一键报警、气候监测、无线WiFi于一体,还可以支持无线接入,满足未来新增传感节点、移动设备、无人机、机器人等设备的通讯需要,充分考虑数字化、智慧化,打造数字孪生工程。智慧大堤,智慧工地,从设计、施工、交付全流程应用BIM技术。

雄安大堤将生态堤与防洪堤同步建设,将水利堤防与生态景观融为一体,将车行道、骑行道、跑步道、漫行道和探索道贯穿始终,形成生态堤的景观脉络,使大堤在具备水利防洪功能的基础上,兼顾休闲、健身和景观等城市郊野公园功能,是起步区周边重要的城市郊野公园带。智慧堤防,生态观光,休闲驿站,将成为新区游憩的理想场所。可以看到大堤两旁蓝盈盈的水,绿油油的草,红灿灿的花,松柏成行,樱花盛开,瓜果悬挂,鸟语花香,游人漫步在五彩缤纷绚丽景象,达到一年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徜徉其中,惬意心情油然而生。

雄安百里大堤,不仅是新区起步区的防洪堤,而是镶嵌在雄安新城的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一个戴在雄安新城脖颈上的锦绣花环。

雄安,寓意雄起而久安;新区,是希望和未来;大堤,呈伟岸与坚固。

雄安大堤,从历史中走来,从白洋淀畔堤埝到燕长城堤;从断断续续几十公里到百公里闭环绕起;从十年标准到200年一遇;从泥土之堤到生态之堤;从自然之堤到智慧之堤——,不是凤凰涅槃,而是化茧为蝶,是文化自信之堤,是绿色崛起之堤,是民族腾飞之堤。

从设计上,了解“世界眼光”;从施工中,感受“国际标准”;从驿站看,理解“中国特色”;从智慧网,清晰“高点定位”。

起笔,即是世界眼光;落笔,便为时代标杆。

深刻体会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贯通融合;生态、文化和理念的提高升华。

编辑: 雄安文学编辑组
图片来自网络
640 (5).jpg

作者简介:王伯民,雄安新区安新人。中国乡村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安新作家协会会员。公务员,工作之余喜欢文学,追求“用真实的我,写我真实的感受”。作品多见“雄安文学”、“安新在线”、“今日头条”、“北京头条”、“都市头条”、“新区白洋淀”、“碧丝”、“晨光”等刊号,有作品被有关文集收录。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