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蛙鼓声声入梦帘
文/陈广济
一九六二年我响应党提出“大办农业”的伟大号召,毅然从安新县一中回了家,正赶上生产队分自留地,当时人们那个高兴劲儿不亚于当年的土地改革。三年困难时期饿怕了的人们纷纷树起大拇指,盛赞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望着我家分到的三分自留地,心里盘算着明年种一茬春大麦再种一茬玉米,加上统销粮就不用挨饿了,想到这里心里顿时高兴起来。脑子想着、心里盼着、眼睛望着,仿拂地里堆满了白面馒头和金黄的窝窝头,等着我去吃呢?俗语说的好:“金六月、银十月、好难熬得冬仨月”就耐心等着吧!
第二年春天父亲竟然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在自留地里种上了经济作物大烟叶。我跟父亲说:“应该种点粮食,这春天大日头地还挨着饿呀?”“有了钱还愁没粮食吃呀!”其实父亲心里是另有打算的。两个月以后种下的烟长高了也长出了叶子,父亲和大哥(国强的父亲)在水边搭起了一个小铺,铺的顶上苫了两层蓆,还用青苇子扎了把子盖在上面又隔热又防雨。父亲让大哥把我的被褥搬到了小铺里还挂上了蚊帐,让我一天用水桶浇两次烟,晚上就睡在铺里看烟。
想想自己在家里连个学习的地方也没有,现在有了这个小铺等于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高兴的把家里的书全搬到了地里,这下可要好好地过过看书的瘾了。吃过早饭我趁着凉快儿开始浇烟,多亏了离水近,十几桶水下来,就累得我汗流满面直喘气,我躺在小铺里边看书边休息,下午又浇了一遍。十几天以后就不觉得累了,胳臂也不疼了饭量也长了身体也强壮起来了。白天还好说浇浇地看看书好混,晚上就麻烦了看不了书,有个手电也不敢用怕费电池,只好瞪着眼睛看铺顶子,耳边除了风声就是水声很难入睡,过了一段时间习惯了这的环境就好了,每天晚上睡得美美的。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发现我的“邻居”突然多起来了,小铺底下的水草中、四周的苇塘里尽是青蛙,它们不但在此安了家还繁衍了后代,时间不长就长成了个儿,这些小东西一到晚上就“咕儿呱、咕儿呱”的叫个不停,也不知道在呼唤着什么?吵得我根本无法入睡。晚上休息不好白天干活没劲儿,总是昏昏沉沉地不好受,这些可恶的小东西还真拿它没办法。有一天我正在干活儿,忽然发现有两只青蛙跳到了我“床”上,一只爬到我的被子上欣赏起被子上的花朵,另一只竟然爬到了我翻开的书上,肚子一鼓一鼓的嘴里“咕噜咕噜”地还念出声来了,这家伙要是识了字有了文化,叫出声来就不是“咕儿呱”了,那肯定是纯正的汉民族的语言了。我气不打一处来,大千世界朗朗乾坤,小小的青蛙竟敢侵占我的领地(其实我侵犯了人家的领地),还看我翻开的书这还了得?我立刻折了根苇子,指着两个小青蛙说:“敢快滚蛋!下次再来格杀无论!”话刚落音两个小东西先后“扑嗵(不懂)、扑嗵(不懂)”跳入水中,用水声向我作了回答。
在上小学的时候,记的老师经常说:“青蛙是吃害虫保护庄稼的益虫,我们学生有责任保护青蛙。”这时我突然想起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收录的南宋著名诗人赵师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是一首看似写景实则写人的绝妙绝句。诗中的:黄梅、青草、池塘构成了江南夏天之夜的美景这是诗中之静,在萧萧的细雨中清脆的蛙声缠绵入耳这又是诗中之动,静中有动情景交融美不胜收,此诗用闲敲棋子衬托想人之心,以阵阵蛙声聊补空虚之意。点点滴滴流露出爱蛙之情。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蝉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辛弃疾以江西农村为背景的词作,词人半夜行走在黄沙道上,惊飞的喜鹊和枝头的蝉鸣并没有引起他的兴趣,而是随风飘来的稻花香和撩人心肺的蛙声。词人告诉人们稻谷丰收了千万不要忘记,每时每刻为秧苗扫除害虫的英雄——青蛙。
重温了老师的教导和诗词中的含义,对青蛙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觉得对青蛙不应该有厌恶之感,作为农民的朋友庄稼的医生,应存爱怜之心和它们和睦相处。说来也怪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到晚上听着“咕儿呱、咕儿呱”的叫声觉得非常顺耳了。天上万里无云皓月当空,水面银光四射绿柳婆娑,听着青蛙的鸣唱就像江南丝竹调,胜似笙管笛箫之美,我闭上朦胧的双眼,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