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614|回复: 0

梦魂萦绕乡间情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309

主题

2

回帖

1677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677
发表于 2017-8-7 23: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

梦,是睡眠时脑中尚存的表象活动;梦常常流露人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愿望。昨夜我又入梦境,从城里飘忽忽回到淀里的水庄老家,蒙蒙眬眬中,在老家的后街头又和童年的小伙伴聚在一起,玩耍起来。第二天早晨,回乡兴致犹存,有心满意足的感觉。

退休以后,我竟“退而未休”,欣然当起了“老习作者”,想消弭以往“徒有文学志,未能业就益世书”的尴尬。走文学之路,读和写须相辅相承,除了勤写,还要常读有定论的大师们的文学作品。当我读到孙犁“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时,联系到我常作的还乡梦,便感到,人老了,无论谁,乡愁会更浓。

缘何如此?我不是心理学家,不敢对人生各年龄段的心理话动信囗议论,但我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体验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摸爬滾打的况味。相比之下,一个人生根发芽的老家,无忧无虑的童年,往往给人留下的是甜美的回忆,是温馨的乡情、亲情、友情,是一次次认识世界,洞明世事后的愉悦欢快。这些美好的感情镌刻在幼小的心灵中,当它们成为晚年回忆的时候,必然会是一首动人的赞歌。

大概就是这个原因,才让我愈加念桑梓,常常梦中回故园吧?

白洋淀中一个小小的水庄,形似小岛,七百多人,这是解放初对老家做的统计。伴随共和国的成长,我在老家度过了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在简陋的村小学里接受了启豪教育,树立了为祖国为人民刻苦读书的志向,坚定了和党同心同德奔向美好未来的人生目标。

水庄无论大小,格局相似一一街道狭窄,房屋拥挤,有不少住户无院落,门户邻着街,邻着胡同。我们水庄唯一宽敞的地方是后街头一一这是片开阔地,连着村,向北延伸到浩淼的鲥鲘淀边。水乡的孩子,从小憋闷在狭窄的房间街道中,在后街头,常常流连忘返。于是,后街头就成了我们玩童常来常往之地。后街头还给村里人的生产生话带来方便。每年冬尽冰消雪融以后,村里的渔船就下淀捕鱼,这开阔地里的木桩上就晾晒起霸网、絲网等一些渔具。春分过后,淀里的各种水草、水苲就长起来了,开阔地上满是晾晒的黄古苗、曲菜、红根苲、小叶苲、灯芯苲……这是淀里人最好的养猪饲料。淀上微凤吹拂,渔网飘来鱼的腥香;水草水苲送来淀里带着湿味的幼芽味道。此时举目观赏,蓝天、白云、水庄、银淀,淀边镶嵌着翡翠般的芦苇,构成了家乡的淀边写生画,闻一闻,画中还飘荡着家乡特有的味道。

这片开阔地比村子的地基低大约两米,土质并不疏松,地面很坚实,这是发大水时鲥鮜淀浪涛拍击的结果。

在这片开阔地上玩耍,靠东部分总有硌脚的砖头瓦砾,有时还出现条石、圆石。这是哪来的?我困惑不解。村里的老人告诉我,清雍正年间,村里临鲥鮜淀盖了座戏楼。戏楼气派,高大豪华,得天独厚的位置使锣鼓声借助水音传出很远。戏楼竣工开场演出时,唱了四九三十六天戏,成为我们这个小村的一段荣耀史。以后淀里灾情频发,常发大水,戏楼被淀里的巨浪击倒了。听了老人言,惋惜中也增添了一份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一一村小并非荒村野店,村里治鱼能手多,织席,打箔,编篓在水乡早就出名。想不到历史上村里出人力、物力、财力建起了戏楼,这不彰显了村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热爱吗?

得知这段历史后,我不再抱怨脚下的砖石瓦砾了,有时还站在上面,联翩浮想着当年外村的船只泊满后街头,人山人海地前来看大戏的热闹景象。时间长了,我的小伙伴发现我常站在戏楼遗址的旁边呆呆直立,就问我在想什么?我就洋洋得意地编造起来。为了增加收引力,我带着几分嘴皮子的卖弄,把戏楼的历史说得云山雾罩。他们蹲在地上,望着我,眨巴着眼,全神贯注,久久不离开。过了不知多久,鲥鲘淀里打渔船敲起了赶鱼的桄板,他们才转移注意力,站起来望着淀里发出“咣铛咣铛”声的渔船。

在后街头的开阔地上望鲥鮜淀,犹如在海边看大海,那是一幅白洋淀风貌的图景。一一淀里不少船上扬起了点点白帆,使人不由想起“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诗句。这些扬起帆的行船,有投亲的,有访友的,有赶集上店的。有的船上坐着几个人,有的船上载着织好的席,打好的箔,有的船上排列着几个水产大木桶,把淀里打上来的鱼装木桶去交县水产局。那缓缓移动的大木艚子,不仅是淀里运输人的生产工具,也是他们的家。你看,在艚子后面的木板房里,还飘起了缕缕炊烟,还听到婴儿的阵阵哭啼……

风平浪静的日子,鲥鲘淀像一幅水墨画,清丽、淡雅。淀周围几个村庄的房舍、白杨、垂柳倒映在水中,形成一幅幅天然的以水面为对称面的对称图,彰显着淀水明镜般的魅力。在淀的西部和西北部,有两个与我们邻近的村庄,这两个村庄与我们村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村里一位老人告诉我,当初我们这个村和这两个村是同一个村,以后淀里出了一条巨大的鲥鮜鱼,这条魚把我们村吞成三段,就形成三个村的格局。在白洋淀上有大小淀泊一百四十三个,濒临这三个村的淀根据历史传说,就有了鲥鲘淀的名称。

“世事洞明皆学问。”我慢慢认识到,我们的前人在漫长的生活阅历中,把遇到的人、事或别人传授的知识讲给我们听,实际上就是对我们孩童的启蒙教育,会帮助我们开阔视野,激励我们认识陌生而又多彩的大千世界。不少老人虽没读过书,没识过字,但他们仍然是我的前辈之师。

我的童年、少年并非是个玩乐至上,吃饱混天黑的孩子,在家庭,在乡邻的传授下,我早早懂得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小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恨读书迟。”的人生哲理。那时,我的正业是读书,时常在后街头开阔地上的玩乐,只是满足一个孩子单纯、好动,而又想探究这个新来乍到世界的心理需求。

村里的小学很简陋,是一至四年级的复式班,只有一位男老师任四个年级的所有课程。那时在我印象中,没有人抱怨物质条件,没有人崇拜金钱,比豪华,追求吃喝玩乐。学校按部就班,课间是欢声笑语,课上是朗朗的读书声。师生同心同德,共同奔向祖国美好的未来。

这位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李志诚,他是我县中青乡南青人。他在我村教了十几年书,留下了“言为师表,行为规范”的嘉名。他知识渊博,又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待学生,他如严父,又像慈母。他的谆谆教诲塑造了我的人生,使我走过了小学、中学、大学之路。在政治思想上,他引导我走上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正‘′路。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李志诚老师没有歌唱家的喉咙,却教会了我们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激励影响了我的一生。至今我还记得《少年儿童之歌》一一我们新中囯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勇敢前进,跟党走……这歌词铭刻在我心中,鼓舞敦促了我几十年,让我对祖国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法国伟大的作家福楼拜说:“年青人常以幻想憧憬未来,老年人多以回忆品味人生。”这是人生路上领略的真谛。憧懂未来,是抱有美好的人生希望;品味人生,是咀嚼人间的幸福温暖。

多数人的童年时代,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没有历经世路崎岖的遭遇,感受不到人间的龌龊,恶人的残忍。所以回味童年,多为甜美,老年人的乡愁也是缘此而发吧?

昨天夜里,梦中又飘忽忽回到淀里的老家,在后街头的开阔地又与童年伙伴“相见欢”。清晨起来兴致犹存,心有惬意,趁机把梦境再回想一番,写下《梦魂萦绕乡间情》,权作对我的甜美童年又一次追忆吧!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