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589|回复: 0

【“白洋淀杯”征文获奖作品展】散文 || 大美云台山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571

主题

-1

回帖

263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630
发表于 2017-8-14 23: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黑龙江

二等奖作品展:


                   大美云台山


                      文/张国瑞



它是一处以山称奇,凭水叫绝的的人间仙境,汇泉、瀑、溪、潭为一体,融雄、幽、奇、险为一身。它是一片饱含文人情怀的人世净土,魏晋名士竹林七贤在这里饮酒赋诗、谈玄论道。作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它以其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的到访。它就是——云台山。
——题记

云台山奇,既有北国山川的雄浑之风,又具南方山川的灵秀之雅,相互交融;既是大自然恩赐的浑然天成,又因人工设计的匠心独运,共放异彩。
下高速不久,远远便望见了一座拔地而起的屏嶂。湛蓝的天空下,云雾萦绕,层峦叠嶂,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近处看,公路沿线尽是茂密繁盛的灌木丛,大片大片的绿色扑面而来,绿得清新,绿得诱人,宛如一块块晶莹的翡翠镶嵌在黛色斑驳的岩石间。未达景区,心中便被满满的惊喜与感叹充盈了。
这种惊喜,在茱萸峰溢到了极致。茱萸峰海拔1308米,作为云台山的最高峰,峰壑嶙峋,绝壁林立,如刀劈似斧削,更因唐代诗人王维的传世佳句“遍插茱萸少一人”而聚焦了万仞光芒。但通往茱萸峰的路是极其险峻的,必须要换乘景区定制的小型中巴。车子在盘山公路上飞驰,公路两侧,一边是陡峭的石壁,一边是万丈深渊和被雾霭笼罩着的远山,最窄处,几乎看不到公路边缘,仿佛汽车在云空行走。眺望远方,云雾迷蒙,大大小小的山头若隐若现,便有了一种腾云驾雾般的仙人感受。再后来,车子突然钻进了黑暗的隧道。这又深又长的隧道从山腹凿通,仅容两车交错通过。据导游说,这就是云台山著名的“叠彩洞”景点了。它是通向茱萸峰和连接豫晋两省间的一条公路,共有大小隧洞二十三条,首尾相连,依山盘旋,在峭壁间重叠着,洞与洞上下之间的高差只有二十米左右,总长达四千八百多米。修武人历时八年,终使高山低头,深谷让步,天堑变通途,是修武人愚公移山改天换地的英雄壮举。
穿过叠彩洞,就来到了茱萸峰的入口。
盛夏的茱萸峰,放眼望去,满目苍翠。黄色的连翘在山间簇拥着,一点点,一丛丛,一片片,竞相向人们绽放着自己的妩媚和妖娆。
踩着云梯拾级而上,步移景异,变幻莫测,气象万千。若非亲临,是绝体会不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妙处。虽是七月,但并不觉得热,山坡上各种树木疏枝横斜,笼在我们头上,便成了天然的遮阳伞。山风拂面,整个人都清凉起来。
不知不觉,我已经站在了山顶上。但见云雾缭绕,婷婷袅袅,薄如纱,轻如絮,动如烟,将蜿蜒起伏的群山裹在云里。向北望去,巍巍太行山群峰错落,绵延不绝。南边就是沃野千里绿茵如毯的怀川平原。山峦树木匍匐脚下,唯我独尊的豪迈之情荡漾开来。古人所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莫非如此了。
云台山青葱苍翠,峰峦挺立,但最撼人心魄的却不是山峰,而是那外旷内幽,奇景深藏的峡谷。
远古时代,太行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云台山只是一个在海洋母亲的怀抱里酣睡的胎儿。漫漫的十四亿年前,岩浆喷溢,大海哭泣着,颤抖着渐渐退去,云台山从海水中缓缓崛起。随着无数次的地壳变动,特别是2300万年前,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和水蚀作用的深度下切,再加上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对岩石进行溶蚀,还有风化的作用,造就了云台山两崖对峙又深又陡的峡谷群和各种姿态的奇石,并在泉瀑峡和潭瀑峡把这独一无二的“云台地貌”展现的淋漓尽致。
泉瀑峡也叫老潭沟,它是个三面绝壁,一面开放的U形山谷。山沟里长林丰草,蓊郁葱茂。一条石阶小径隐在密密匝匝的灌木丛中,蜿蜒着伸向远方。踏阶而行,虽曲回萦抱,盘桓而上却不单调。山光云影的雅致,幽谷含秀的端正,林海蔽日的清新,将这片深藏闺中的灵动之谷演绎地淋漓尽致。石径愈走愈幽,山林愈进愈绿,心情愈来愈醉。峰回路转之际,竟不知不觉钻入一个口小肚大的坛子。这便是云台山最有特色的地貌类型——瓮谷。四周群山环抱,悬崖峭壁高插云霄,只看得一方天井般大小的蓝天白云。“井底之蛙”、“坐进观天”之类的成语便悄然涌上心头。都市的喧嚣,心灵的烦恼,已消匿得无影无踪。泉瀑峡就这样深情地凝视着每一位游人,用她宽厚的胸怀容纳着人们的喜怒哀愁。
一峰一世界,一谷一天地。小寨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奇石博物馆。云台山的石头大都含有石英砂等多种矿物质,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被碾碎的珍珠,熠熠生辉。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被“水”这位伟大的雕刻师镌刻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有的挺拔锋利,剑指苍穹;有的悬在半空,摇摇欲坠;有的远望似一只张牙舞爪的下山猛虎,面目狰狞,待走近它,却又幻化成温顺的小鹿,憨态可掬。远远地,一只蝴蝶落在溪水中。待走近去捉,原是两块褐色的天然巨石,上面有着蝴蝶的花纹。看它展翅欲飞,却似留恋美景不肯飞走的翩翩之态,惹人遐想无限。相吻石,唐王试剑石,点将台,龙凤壁,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更给这些天然的巨石增添了几份神秘色彩。
但更震惊我的,却是云台天瀑脚下那块奇特的“波痕石”。它是一块色调鲜艳,纹理优美的褚红色石英砂,表面布满明显的波浪状起伏的纹路,斑斑驳驳地记录了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12亿年前,它本沉在海底,被潮水卷到海边。海水中的碳酸盐成分随潮涨潮落在它上面沉积。每一次潮水的波动都在石上刻下记忆的波纹,今天的我们才得以窥探海洋的神韵。我礼佛一般把手掌贴在它的上面,脑海中还原着她的潮涨潮落,顿时被自然的神奇和历史的沧桑触动了心弦。平日嘴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面前,只觉相形见绌,只能感慨“大自然本身是部天书,读也读不完。”

云台水绝,三步一泉,五步一溪,十步一潭!原本极普通的水,在云台山变幻出各种风情。
就说这暗涌的清泉,有的细吐珍珠,似鱼儿在水下顽皮地吐着泡泡;有的汩汩而出,犹如姑娘欢笑的酒窝。最奇的是不老泉,泉水在地层间渗漏流动50余公里后由石缝渗出,顺着草尖滴落在下方的竹槽中,点点滴滴,如珍珠洒落,汇成一泓清流。这水携山川精华,集草木灵气,水质甘美,饮后神情气爽。前方一个导游正说到《修武县志》中记载的魏晋时期逸人王烈,渴饮此泉,饿食黄精,寿至338岁,仍然健步如飞,真可谓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游客便排起了长队,竟相去品味这大自然的馈赠。我也掬起一捧泉水淋在脸上,清洌宜人;再掬一捧润入口中,唇齿回甘,沁人心脾。
再看这欢快的小溪,似一位曼妙的女子袅袅娜娜地一路舞来。她时而儿隐于石下潜行,时而匿于草丛穿行,时而展露娇躯,款款前行。起初,她只是静静地流淌着,偶尔与山岩碰撞溅起几朵水花,便叮叮咚咚地吟唱起来,把一曲高山流水演奏得如醉如痴,如梦如幻。
汇水成溪,聚水成潭。云台山的峡谷里,遍布着深浅不同,大小不一的水潭。与四川九寨沟独有的蓝色和静谧不同,云台山的水潭大多是碧绿的,清澈见底,潭底大大小小的石子纤毫毕见。潭中有一种当地独有的小鱼,长如手指,粗细亦如手指,胖乎乎憨态可掬。一尾尾白色透明的小鱼悠游其间,骨骼清晰,让人惊奇。
瀑布更是大小不一,千差万别。小的如玉女瀑、丫字瀑细线梳理,婉转绵长,宛如小家碧玉。更有不知名的小瀑,从崖壁上钻了出来,绒绒的绿苔上便挂满了水珠,丝丝缕缕,尤如观音洒下甘霖。大的如羊跳瀑、虎豹瀑,瀑面开阔,水流湍急,声势夺人。倘若走近一点儿,便有飞花碎玉般的水珠溅来,整个人便笼罩在茫茫的水雾中了。
云台大瀑布,更以314米的落差冠绝中华,把她无与伦比的气势彰显的酣畅淋漓!她就如一匹整齐而平滑的白练挂在耸立的山壁上。起初,她轻歌曼舞一般,不急不躁地徐徐飘下,如烟如雾如丝如绸。若不是那溅起的水雾,朦朦胧胧地,弥漫在瀑布的周围,你几乎怀疑她是不是静止地挂在山间的一幅画卷。可就在离水潭一丈的高处,她却欢叫着、兴奋地一跃扎进深谭,顽皮地溅起朵朵晶莹,如擂鼓一般发出咚咚的响声,唤醒这沉静的峡谷。
山,厚重雄伟,脊梁坚挺,将这灵动的碧水拢在宽阔的怀里;水,幽静清秀,妩媚动人,将纯净与清澈揉进山的粗犷与伟岸中。山水相恋,情意绵绵。北方的豪迈与南方的娇美很适宜地组合成一幅静与动的水墨画。我身处画中,用心去聆听这里流水的欢快,去欣赏山水的明净。清风一缕,清泉一捧,我将身心沉浸在山水之间,期盼着将我的灵魂洗涤的一尘不染……

无山不青,无水不秀。能够把山水交融得完美无缺,红石峡做到了极致。
红石峡是云台山的核心景区,名闻遐迩。它全长2000米左右,原本叫温盘峪的,后因崖壁通体赤红,岩石蕴含铁矿物质,故而改名红石峡。它是远古时期受造山运动影响,地壳急剧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的一条又深又陡的地下峡谷。它是“十四亿年前震旦纪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地质遗迹”,峡谷中的红岩绝壁,是我国北方地区罕见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
去往红石峡的路,大多是依山而凿的栈道,一路盘旋着直达谷底,着实考验我的胆量。脚下的石阶是越走越窄,越走越陡,七弯八绕,似乎没有尽头,只是隐约听得水声。走到后来,竟然要在山腰开凿的山洞里逶迤穿行了。抬头向上,一人余高的山顶嶙峋得有些恐怖,扭头外看,寒气油然而生——人竟然倚在悬空的峭壁之上,氤氲的云雾就在身边翻涌着,脚下便是万丈深涧。若不是身边有铁索护杆,恐高的我只怕要顿足不前了。于是心中默念着李大钊先生曾说过的“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竟怯意顿失。
最危险的地方,风景果然是最美丽的。顺着栈道蜿蜒前行,峰回路转之间,一座石桥横亘于两峰之间。站立在石桥上仰望苍穹,峡谷南端,丹崖耸立,两峰相夹,只留一道狭小的缝隙。一只山鹰从谷底飞起,鸣叫着冲出峡谷直逼云霄。难怪明朝代知府徐以贞来到这里,曾留下“何年鬼斧劈层崖,鸟翼飞来一线开”的佳句。环顾四周,赤壁丹崖壁立千韧,断层错落,纹理清晰,无言地叙说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峭壁上瀑布密集,飞瀑、叠瀑、溪瀑,姿态不一,风情多变。白龙瀑落差60余米,分成三叠。上两段穿行于林间,忽隐忽现,悄无声息,最后却奔腾而下,银光闪闪,若飞雪惊龙隐没深潭,只荡起阵阵涟漪。龙首瀑一南一北错落有致,并肩携手,从山顶倾泻,潇洒飘逸。崖壁上青苔展翠,崖石缝隙中渗出的涓涓细流,漫过厚厚的苍翠的苔藓,汇成一条珠帘,羞羞答答地滴落下来,在阳光的映射下,五彩缤纷,流光异彩。低头俯视,溪水湍急,咆哮如雷,响彻峡谷。晶莹透亮的浪花如雪花飞舞,又似梅花盛开,飞溅到游人的身上,把整个人都笼在了雾雨之中。首龙潭、黑龙潭、青龙潭、黄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九个碧池从高到低,依次排列着。九溪相连,九潭相通,仿佛巨龙卧谷,恰如“岩顶翔双风,潭心倒九龙”。
蓝的天、白的云、红的山、绿的水、黄的花……好一幅五彩斑斓的山水画卷。“缩小了的山水世界,扩大了的艺术盆景”!红石峡的名字果然惊艳无比!

百家岩静静的矗立在那里,宛若一块天然的屏风,壁立连绵。巨大而陡峭的绝壁下,翠竹茂林,流泉飞瀑。
漫步在一千多年前的古道,跨过小桥,竹影疏疏,鸟声啁啾,没走几步,“嵇山碑”便挟着无言的威猛和慑人的气魄迎面扑来,激越的古琴声在耳边响起。莫非是《广陵散》吗?驻足静听,旋律激昂铿锵,既有雷雾万钩之势,又有幽怨凄清之情,刚柔相济,传递着绵延了千年的风骨。
《广陵散》,真的是《广陵散》,真的是嵇康的《广陵散》。
时光回溯,穿越到公元262年。面对司马昭的屠刀,嵇康依就洒脱释然。
这位三十九岁的美男子,相貌俊美,潇洒倜傥。最难得的是,明明是可以靠颜值吃饭的人,却偏偏靠才华名动天下。他的文章和诗都做得好,《与山巨源绝交书》文风清远,峻切,成为后世文人高洁自好,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名家典范。他画绘得好,《巢由洗耳图》虽已失传,画的名字却流传至今。他人高力气大,抡起打铁锤,丁丁丁,当当当,一连可以打上两个时辰,今日的“淬剑池”似乎还激荡着铸剑时铁剑和山泉相融的嗞嗞水汽。
这位曲谱得好,琴也弹得极好的音乐天才,和行刑官索求了最后一个愿望:用最心爱的琴,弹最后一曲《广陵散》。在那个普普通通的夏日,铮铮的琴声回荡在刑场,抑郁愤懑中慷慨激昂,铺天盖地,飘进了为他请命未果的三千太学生和众多百姓心里。曲罢,天才悲愤长笑,笑声里却有着无尽的叹惜:袁孝尼曾经想跟我学这首曲子,我坚守契言,一直不肯传他。看来,是我错了。我死以后,《广陵散》将不存于世!说罢,他从容受刑,只留下一曲千年而叹荡气回肠的生命绝响。
其实,嵇康本可以在百家岩安度余生的。他可以安心做他的打铁匠,在熊熊的炉火和刚劲的锤击中,释放人性,享受悠闲。他也可以安心做他的中散大夫,周旋于高官和王公贵族之间,只要在那些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面前低下他那高傲的头。但嵇康做不到,他深恶痛绝那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更羡慕那些古代隐士。所以他推着独轮车朝着百家岩出发了。车的左边放着锤呀钳呀砧呀,车的右边放着书呀琴啊酒呀。独轮车一路吱呀吱呀地欢歌,嵇康的心情也无比舒畅。他早上种田,下午打铁,晚上读书,至于喝酒,赋诗,兴致来了,更是率性而为。他觉得这才是他想要的理想生活:摆脱约束,回归自然。
唯有弹奏《广陵散》,嵇康必须举行庄重的仪式,这是膜拜。沐浴更衣后,嵇康再一次净手焚香,青烟渐起处,氤氲异香弥散开来,沁人心脾,让人情不自禁地沉静下来。嵇康静静地跪坐在琴床前,凝视着他最心爱的古琴。为了这张琴,他卖去了东阳旧业,向尚书令讨了一块河轮佩玉,截成薄片镶嵌在琴面上作琴徽。琴囊则是用玉帘巾单、缩丝制成。在嵇康眼里,此琴可谓价值连城。有一次,山涛醉酒后要剖琴,嵇康以生命相威胁,才使此琴免遭大祸。突然之间,嵇康的手指轻挑,琴弦捻动,铮铮铮铮铮铮铮……高亢入云的琴声腾空而起,席卷山林。这声音刚烈威猛,壮怀激烈,撕裂长空,让人眼前不由浮现出茫茫大漠中金戈铁马杀声震天的惨烈。琴声渐低,苦涩凝咽,别离凄凉,耳畔回荡着撕裂肝肠振颤人心的悲痛。
嵇康常常沉浸在《广陵散》曲子的场景中不能自拔。每一次弹奏,都是一次精神洗礼,灵魂的净化。每当嵇康的《广陵散》响起,整个百家岩,都会静下来。飞鸟走兽似乎也有感悟,竹林、草木皆为之动容。阮籍、山涛、王戎,向秀、阮咸在青松竹林里席地而坐,静静地聆听着。即便是那醉酒狂发的刘伶,也安静了。他躺在那块专属的大块方石上,在嵇康的琴声中睡得似婴儿般香甜。
琴音刚烈带着不甘和悲呛,最终化作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珠,烟波浩渺中随风而逝。弹指一挥间,或是千年或是一瞬,今天的我们还能感受到聂政刺韩的千古悲壮。云台山深处,山的亘古和琴声天人合一融在一起,嵇康用生命完成了他对《广陵散》的臻美演绎,让丰满而生动的生命绽放出五彩的光芒,“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文人风范,使他受到了世人的尊重,赢得了后人的敬仰。
魏晋至今,已有千年。世事更迭,沧桑巨变,那片竹林已荡然无存,但巨岩仍在,溪水潺潺,路边后世栽下的纤纤修竹总是不经意地唤起人们对“竹林七贤”的记忆。此刻,我躺在醒酒台上,依稀感受到刘伶醉酒的千年余温。我仿佛听到,《广陵散》的曲音仍在我耳边回响。我仿佛看见,竹林里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或躺或坐,他们正饮酒,赋诗,傲啸,狂歌,肆意酣畅着。
青山依旧,朱染血浸的百家岩,安静的耸立着。淬剑池还在,醒酒台还在,竹林还在,七贤还在。
魏晋风骨吾最爱,七贤清峻后世传。正因这般的品格与风范,那人那风那往事,终究没有成为湮灭在历史风尘中的云烟。这是云台遗风,也是中华风骨。
从云台山回来很久了,我仍沉浸在云台山的仙境中回味无穷。云台山之美,既有北国山川的雄浑之风,又具江南水乡的灵秀之雅,山水相依,情意缠绵!云台山之美,既有山奇水绝的自然之美,又有魏晋名士风骨的中华人文之美,钟灵毓秀,叹为观止。
云台山大美!大美云台山!
——后记


编辑:雄安文学编辑部

图片:来自网络

640 (4).jpg

作者简介:张国瑞,笔名予欲无言,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安新县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热爱生活,喜欢用文字探索生命的美丽,世界的斑斓,最爱纵情山水间,心游尘世外。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