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991|回复: 0

雄安记忆‖家乡的植物——茅草和芦草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330

主题

0

回帖

1484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484
发表于 2017-8-25 21: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西临汾
家乡的植物——茅草和芦草


文  一土


一、植物简介


1、茅草


640.png

【茅草】学名白茅,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草茎直立,高30—80厘米,有2—3节,节上有长柔毛;茅草宜在沟坡、河边、沙土等地方生长,耐干旱和瘠薄,再生能力强,其根风干后,埋入土壤仍然成活,是顽固型杂草;茅草根茎为黄白色,长细条形 ,像竹节横走地下,甜而可食,全株可入药,可做饲料但危害庄稼;茅草花果期4-6月,种子有白色长毛,能随风飞扬,四处扩散。


2、芦草


640 (1).png

【芦草】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草茎粗壮直立,中间空,高大约在0.5-2.5米;芦草叶片扁平,叶鞘为圆筒形,叶面有密生的绒毛,边缘粗糙;芦草根系发达,根部呈节状匍匐生长,耐寒旱,抗风沙,生于池塘、河边、湿地、沙滩等地,常成片生长;芦草7-9月抽穗开花,其根可入药。


二、历史记忆

记忆中,过去老家的屋前房后,沟坡路旁,田埂荒野,到处都有茅草的身影,在我们本地它还有一个俗称,叫“万根”意思是它的根很多,多的数不清。
而我对茅草的记忆,还源于它的根能吃,不过这也是大人们告知的,所以从小就对它倍感亲切。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别是在三年困难时期,老百姓忍饥挨饿,曾背筐带带锨满地里到处找茅草,挖其根而食之,据说它还救活了不少人呢!
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由于物质匮乏,凡是地里长的野生植物,只要能吃的,几乎上都尝过。当然,有时候也是出于一种好奇,因为当时生产队产的粮食,也凑合着能填饱肚子,所以就不怎么吃野菜了,不像现在的人们,吃野菜是为了尝鲜打牙祭,那叫吃出健康来。
小时候,除了和小朋友们下地割草打菜,偶尔也结伴去挖茅草根。因为茅草根含糖,所以现在现在想起来,那种甜蜜的感觉,应该是源于幼年的味蕾记忆。
刚挖出来的茅草根,白白胖胖的,煞是喜人,如果没有水源,就用袖子抹抹,填到嘴里开始嚼。嚼一会儿,咂巴咂巴嘴头,甜丝丝、美滋滋,任凭汁液流淌,这对于儿时的我们,很是解馋。
640 (2).png

其实,挖茅草根并不是个轻巧活,但也是有窍门的。因为它的根很深,且在地下纵横交错,丝缕相连,所以你先要清理地表的浅层泥土,然后距离芦草根茎远处深挖,这样挖出来的茅草根一团团、一簇簇,又粗又长,一会儿就会挖一大抱。
我们小时候,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大有改善,大人们已经很少嚼茅草根了,一般挖回去都是用来喂羊、喂兔子等家畜,但小朋友却非常好奇,挖出来先嚼为快。其实,相比嚼茅草根的甜味,让我更难忘的是挖茅草根和嚼茅草根的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或许现在的孩子们是体会不到的。
除了挖茅草根,儿时的另一大乐趣就是打芦草。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最钟爱的是打芦草,因为打芦草能挣钱,而且能有自己的“小金库”。
芦草的营养价值很高,口感脆嫩且适口性强,是非常好的牧草,所以小时候打了芦草,舍不得喂家里的羊,而是交到生产队,一、二分钱一斤,攒下来可以用来买些喜欢的铅笔、橡皮、小人儿书什么的。
640 (3).png

记得每年春季,我们村里的生产队里都要收芦草喂牲口,每到周日,小朋友们就背着个破筐头,拿着小镰刀,呜啦啦地往地里跑。其实,芦草喜欢长在什么地方,我们早就心知肚明了,所以先是玩,玩够了,快晌午了就直奔目的地。
到了有芦草的地方,大家各占一片划地为界,有时候为争一片芦草,也断不了争个面红耳赤,甚至动手打起来,但从来不记仇,七手八脚地赶快划拉一筐,回去交到生产队,能挣个三两毛钱呢。
那时候,每个生产队饲养点都有专门的饲养员,饲养员在场院里支一个大秤,专门收芦草。后来打芦草的人多了,地里的芦草也就逐渐稀少了,直到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其生长才得以恢复。
进入八十年代初,人们也不再养殖大牲畜,而是改用机械化作业,芦草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顺其自然地在田野里旺长,但后来随着各种除草剂的运用,大田里也不多见,其命运同样岌岌可危。
三、作者心语
无论是茅草还是芦草,她们在我们眼中或许不怎么起眼,但却是过来人心中的一根心弦,每每想起就会撩拨起对家乡的思念,用酸、甜、苦、辣的不同音符,编织出的一曲乡愁的乐章。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