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白洋淀的人都对芦苇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老家就在白洋淀边,小的时候可没少跟小伙伴们在苇洞(苇地、苇塘)里玩,现在想想都乐趣无穷。
白洋淀有一种小鸟,我们跟它叫呱呱鸡(大苇莺),最爱在苇子上作窝,据大人们说根据呱呱鸡做的窝的高低,就能预知这一年白洋淀水量的大小,这其貌不扬的小家伙在预测年景方面倒还挺神奇的。我们最爱掏呱呱鸡窩,春夏之交是掏呱呱鸡窩的最好的时候。偱着呱呱鸡呱呱的叫声,很快就能找到在几株苇子上飘摇的小草窝,一般来说这时候的窝里一定会有几枚小巧的带有雀斑的呱呱鸡蛋儿,拿回家煮熟了大可以解解馋了(现在随便掏野生动物蛋可是违法哦,再说吃了也容易传播疾病;鸟类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得保护好它们的孩子!现在社会文明、进步了。)
其实掏鸟蛋只是偶尔为之,玩得最多的还是做芦笛,编风车,折长枪短枪。
“芦笛”是为了写文章需要借用了一个文词,我们那时跟芦笛就叫苇鼻儿,这名字土了点,但带有我们家乡的“水味儿”,听着都亲切。劈一枚苇叶卷起来,把细的一头捏瘪,就能吹出低沉的呜呜声,这是最简单的芦笛,也是苇节没有成熟之前,唯一能做的芦笛。等苇子长成了,就可以做比较复杂的芦笛了。削一节芦苇,取一头儿的大概三分之一,在不通气的一头往里大约一指处削开一小口子,从小口子往前翘起一条小苇篾儿,再在另一面大概中间位置削开一个小洞,一支芦笛就做成了。将翘起苇篾儿的一头放进嘴里,背面的小洞留在嘴外,使劲儿一吹,气流使苇篾儿颤动,芦笛就会发出清脆尖亢的声音。技术好的小伙伴,做的芦笛精致,还能吹出简单的曲调。
梦里惊闻苇鼻儿声,不成曲调却含情啊。
在苇子已有一人多高还未秀穗儿的时候,我们喜欢撅一根芦苇,劈掉叶子,挑其中一枚好叶子,劈三个窄条,长短一致,折成一个三个翅膀的“螺旋桨”,把螺旋桨穿到苇尖上,再把苇尖打一个结,防止螺旋桨脱落,一个芦苇小风车就做成了。把苇子做的小风车高高举起,“螺旋桨”迎风转动,很好玩。“风车”也是为了写文章需要借用的一个文词,我们小时候都跟风车叫风轱辘儿。
苇子快成熟了,有了韧劲儿时,是我们玩得最“嗨”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撅根苇子编成枪,玩打仗。小伙伴们各显神通,编一把手枪,大家都会,手巧的还可以编支长枪。大家拿着自制的枪,在苇洞里钻出钻进,在水塘河沟里跑来跑去,最后弄得灰头土脸,浑身是泥。玩累了才想起来,就现在这架势,回家个个都得挨揍,玩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起来呢?没办法,挨揍,家也得回呀。再说了,那时候的孩子有几个没挨过家长的巴掌呢,怎么现在想起来还有些甜甜的幸福感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