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雄安新区安新县,有一个纯水区村——大淀头。走进村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清的湖水、碧绿的荷叶、荡漾的芦苇、悠悠的小船,构成一幅美丽的水村画卷。历史上,这个村有着700多年的捕捞史,因此“靠水吃水”“因水而兴”,被誉为“京南水乡第一村”。
近年来,大淀头村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大力培育乡村文明,尤其是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推行殡葬改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村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村呈现出一片新气象。
一本特殊的登记册
大淀头村三面被白洋淀环绕,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水乡,坟地奇缺,可在历史上在殡葬仪式上尤为讲究,且迷信色彩较多。虽然曾进行了几次殡葬改革,但基于几千年传统习俗的根深蒂固,基层教育的忽略以及封建迷信的抬头,使得殡葬改革的推进起起落落。
1998年,为了改变红白事大操大办的陋习,大淀头村两委决定,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成员由村两委干部和村里有威望的群众组成,让移风易俗的新风吹进这个“京南水乡”第一村。
在党群服务中心,我们见到了一本特殊的登记册,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着从1998年到现在,村里逝者的名字,从此,大淀头村的火化率一直保持着100%的水平。
当然,大淀头村红白理事会成立之初,也曾遇到阻力,尤其是在火化问题上,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执行中遇到极大阻碍,起初连续十几次红白事,村干部和红白理事会的成员都是划船去水乡,开车跑旱区,去做亲属思想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村民理解配合,理解简办的意义为止。
一句人人称赞的顺口溜
大淀头村共有900多户,2400多口人。在村里,多年来老百姓形成了一个习惯,谁家有家人过世,就会在第一时间通知村干部,安排去火化场火化。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多年来,大淀头村两委干部不但自己带头移风易俗,坚持火化,而且不怕累、不叫苦,为老百姓全心全意搞好服务,因此民间有一句顺口溜,叫“书记抱头,村长烧尸”。意思是村里谁家有人过世,书记、村长(村主任)会在第一时间赶过去,帮助料理后事。
一般情况下,如果家人离世,都会悲痛欲绝,再要去火化,更是于心不忍,在这关键时候,书记、村长(村主任)就会去百般安抚,并且书记会亲自抱头,将死者抬上殡葬车。而村长(村主任)也会跟去火葬场,帮助焚烧遗体。
一干就是二十三年
在村里任职近30年的老支书赵爱乐告诉我们说:“过去村里老百姓办丧事,要请戏班子、歌舞团、舞狮队,还办流水席……把场面办得热闹、风光,这不仅造成奢侈浪费,还导致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以前一场丧事下来,至少花上四五万元,大操大办的奢侈浪费与攀比之风越演越烈,现在节省到不过两三万。
还有一位村干部说,“婚丧嫁娶比阔气、讲排场,铺张浪费,一些村民因此债台高筑,一些老人甚至在还债中度过余生。”
为了方便推广,大淀头村还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要求操办红白事一律实行“三统一”,即统一待客标准、统一操办酒席、统一不摆谢客宴。谁家有事,红白理事会选派专人负责监督,无论婚事或丧事,操办时间一律由原来的三天改为一天,帮忙人员限制在40人以内;酒席数量不能超过6桌,每桌花费不能超过220元,用酒价格限制在每瓶10元以内。尤其是丧事严禁使用棺木,不请吹打班子等,遗体一律火化。
如今,大淀头村红白理事会成立已经33年,从1998年10月至今,大淀头村共死亡近300人,火化率一直保持100%,没有出现二次入棺现象,谁也算不清为乡亲们到底省了多少钱,因此也受到老百姓的一致拥护和广泛赞誉。目前,大淀头村村容村貌、举止言行,处处展示着该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稿件来源:微信公众号“金板凳”,2021年9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