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376|回复: 0

连载16【白洋淀草根文学】抢泥·套苇·打垡子(2016.11.26)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330

主题

0

回帖

1484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484
发表于 2017-9-2 23: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西临汾
      白洋淀水区的生产活儿路,大多有水上操作的特点。最能考验体力和技术的活儿有三样儿:抢泥、套苇、打垡子。在白洋淀,会这三种活儿,就是个真正的好劳力。壮年人受大家尊重,年轻人好娶媳妇。在生产队时期,要是干不了这三样活儿,永远也别想挣满工——“十分”。所以在当时,学会这三样活儿,是年轻社员的普遍追求。


抢泥



      白洋淀的地理环境,一般是田园和沟河相间。流水中的泥沙和动植物腐殖质沉淀到河底,是一种上好的农家肥。把这些肥料挖起来,铺在田园里,既疏通了河道,又肥了田,还增加了田园的高程,提高了耐洪能力,真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活儿。要完成这个活儿最好的方法,就是“抢泥”。

640.webp (1).jpg


      要想抢泥,得先做“抢泥罱子”。选两根三尺长的竹片,重合着摞在一起,叫“罱口”在上面张上网,把两个竹片的两头儿拴在一起,做成“罱包子”。分别在两个竹片的中间,装上一根一丈二尺来长的竹篙柄,这叫“罱棍”。把两根罱棍交叉起来,在中间部位用皮条拴在一起,这根皮条叫“偶”。两手握住罱棍的上端,能使下端的罱网开合,这就是抢泥的罱子。

      抢泥使用六舱船,两个人配合。拿罱子的是主角儿,“撑梢子”的是副手。抢泥时,拿罱子的站在左船赶上,把罱头摁到水底。双臂撑开罱子的上端,就像“白鹤晾翅”的姿势,下面的罱头也就把大嘴张开了。罱泥人以左脚外侧抵住罱棍作支点,左腿绷,右腿弓,用全身力气扳着罱子在河底刮泥。“撑梢子”的用竹篙撑住船,保证船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并在关键时刻,帮拿罱子的摁一下罱棍,“张开嘴的”罱头向前一滑,就把泥抢满了罱包。拿罱子的做个收式,把罱棍的上端用力合起来,水下的罱头也就把嘴闭上了。借助水的浮力,用力向上提罱子,在罱包将出水面时,拿罱子的双臂用力提起罱子,撑梢子的趁势帮助一提罱绳,两人把罱子抬到船舱之上,拿罱子的双手一撑,打开了罱包,一包“青巴泥”就吐在船舱中了。一罱包泥出水之后,重量有三百斤,力气小的真干不了。抢泥时,除了船头舱、后窝舱不放泥,其它四个舱都得装满泥。因为船的整体像一弯新月,装满了泥的船,只有船头和船尾露出水面,中间部分已被压到水面以下,这叫“两赶趟水”,这才够“一个大泥”的标准。一个抢泥船,一天能抢十二个大泥。

640.webp (2).jpg


泥抢满了船,才完成了一半儿的活儿,还得把泥卸到地里去。把船划到指定的地方,船上准备着两把“大勺”。比炒菜的勺容量大得多,上面安着六尺长的柄。两个人站在船赶上,把泥一勺一勺卸到泥池子里。田园里有专管拉泥的人,用泥耙把泥铺到田园里。

抢泥的人整天和青巴泥打交道,技术差的就成了泥猴了。要脸儿的棒小伙儿,抢泥、卸泥故意穿个漂白小褂。抢了一天泥,小褂上不见一个泥点儿。以此来展示他们干活儿干净、利索,和技术的纯熟。

抢泥人圆满完成一天的活儿,除得到相应的报酬之外,每天必有“外快”收获。抢泥的时候,裹夹上来鱼、虾、蟹、蚌,有时还有沉在水底的鸭蛋,拿回家去佐餐,落得个妻欢、子笑、父母乐。



套苇



套苇子和“打旱”,“扒苇”不同。

打旱,是在地势高,没有水的苇田里收割芦苇。使用的工具是“打镰”,一尺长的镰头上安着六尺长的木柄,舞动双臂,用镰砍割芦苇,再把割下来的芦苇捆成“苇把儿”。这活儿只要肯卖力气,干起来难度不大。


640.webp (3).jpg

旱地打苇


扒苇,是苇地里水深一尺以下,船上不去。割苇人脚穿“牛绑”趟着水割苇。牛绑是用一块牛皮做成鞋样,绑在脚上,防止苇茬扎脚。扒苇这活儿只要不怕脏,不怕冷,不怕扎脚,也好干。


扒苇

咱们说的套苇子,是苇地里有一尺以上,五尺以下深的水,把船撑到地里收割芦苇的方法。

套苇子一般用六舱船。先在船上搭好放苇把子的杠,方法是:在第二和第四个船舱里,分别插上一根“挑杠”一端插入左船舷下,另一端伸出右船赶,两根挑杠下面各垫一个木墩。在两根挑杠右边的头儿上横搭一根“窝杠”,放苇子的架子就搭好了。

640.webp (4).jpg

套苇


      套苇子由两个人配合操作,割苇的人叫“拿镰的”,用的工具叫“套镰”。镰头有一尺半长,镰柄有一丈二尺长。拿镰儿的站在船头左侧,伸镰入水把芦苇割下“一扑儿”,用镰挑着苇梢,交给副手“接把儿的”。接把儿的抱着苇梢,拿镰的腾出套镰来,再挑起芦苇的根部。俩人一抬,把“一扑儿”苇子放在船上。接把儿的用“小兜耙”把苇根兜齐,小兜耙,就是在一块木板上安个柄,把苇子戳齐的专用工具。拿镰的再套一扑儿,把两扑儿苇子捆在一起,就叫“一个把子”。

      看着别人套苇子,觉得轻松自如,也没有多难。可把套镰拿到自己手中一试,就傻了眼了。下镰时,“一摁到底儿,一拉出水儿”,套出的苇子长短不齐。捆成把子一看,根儿里有尖儿,尖儿里有根儿。”大家开始笑话你了:“真有两下子,一丈高的苇子套出两丈高的把子来啦!”要是下镰的位置不对,压不住茬,割下来的芦苇会先后飘出水面,散成一片,让你没法儿收拾。别人就又该调侃你了:“射了箭儿啦?”行镰不稳,用力不匀,留在水底的苇茬就长短不齐。要是水浅,好不容易套满了船,船被苇茬卡住,撑不出来了。没别的办法,只好下水推船。这时候,大家就又该打你的哈哈了:“怎么,你的船能当车使了?”

记住:要是没有两下子,可千万别装把式,要是不服气儿,只能自取其辱。


640.webp (5).jpg

打垡子




      白洋淀最缺少的东西是土。要是建房垫地基,修路垫路基,到哪儿去取土呢?淀里那些宝贝园田、苇田能挖吗?要想用土,只有在水底去挖。这就用上“打垡子”这招水中取土的绝活了。

640.webp (6).jpg

水中取土


打垡子使用的工具叫“垡锨”,锨头是个长方形的平板儿,刃子很锋利。锨头和锨柄成一条直线。

打垡子也是两个人配合,主角儿是“拿锨儿的”,副手是“踢斗儿的”。打垡子的场地水的深度齐大腿根儿、齐腰、齐脖子都行。拿锨儿的站在水中开始切垡子,叫“开坞子”。用脚在水底比着尺寸,先“嚓、嚓、嚓”三锨,在水中开出一个三角形的洞,这块土剔出去不要。然后围着洞切出一块块长立方体的土块,这就叫“垡子”。拿锨儿的切垡子时,拾斗儿的站在他左侧,用右脚在水底等着。拿锨儿的切出一块垡子,用脚一拨,正好拨在踢斗儿的右脚上。拾斗儿的用脚勾着垡子一抬腿,把垡子踢出水面,用手接住,举手摆在船赶上。一个多小时,就把六舱船的四周摆满了。摆放得整齐有序,就像在船的四周垒起了一道城墙。

拿锨儿的技术好,出锨快,铲不了脚,切出的垡子大小高低一致,四角集全。踢斗儿的技术好,拾起来的垡子不散、不软,在船上摆放得整齐。一船垡子足有一立方米的土。拿锨儿的和踢斗儿的如果配合得好,一天能打十多船垡子。

640.jpg


      垡子打满了船,专有撑垡子船的,撑来空船,撑回去“载船”。垡子船撑到目的地,专有卸垡子的。年轻壮汉猫腰把船上的垡子抱起来,这叫“拾斗儿”,此时卸垡子的人们,已经在岸上一字排开。拾斗的人把垡子扔给卸垡子的,前面一个人传递给下一个人,把垡子传卸在需要的地方。

      打垡子的活儿,拿锨儿的和踢斗儿的相对卖力气比较小,需要的是技术,干的是“上邦活儿”。要是给主人家打垡子,吃饭时,拿锨儿的、踢斗儿的单围一桌,有特殊的待遇。起码比别的桌儿得多两个菜,还用大碗倒上酒,一人一口地轮着喝。那接垡子的,撑垡子的就差了,别看卖力气大,弄得浑身是泥,待遇是相对较低的。但谁也没有怨言,只是闷着头儿地吃饭。心里却在暗下决心:“非学会拿锨儿、踢斗儿不行!”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