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484|回复: 0

连载14【白洋淀草根文学】芦苇(2016.11.24)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330

主题

0

回帖

1484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484
发表于 2017-9-3 15: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西临汾
640.webp (1).jpg
苇绿荷红,是白洋淀风景的主色调。芦苇不但撑起白洋淀景色的半边天,也是白洋淀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作物。

芦苇的用途很广,经济价值颇高,有“铁杆庄稼,寸苇寸金”之说。芦苇的工业用途有造纸、人造棉、人造丝等。生活用途能够织席、打箔、按苫、编篓、打帘,还可以制作芦苇工艺画。其用途之广,涉及到军需、民用、基建、粮储、外贸等领域。

640.webp (2).jpg

芦苇春分时节发芽,紫色的芦笋齐刷刷地从地里钻出来,成块、成片。这时候,人不敢蹲在苇地里,怕飞快成长的苇锥钻了屁股。

“清明挂纸钱”,到了清明节,苇杆已经长到二尺来高,长出了翠绿的叶子。淀区的百姓有上坟祭祖“压褂子”的习俗,水大的年头儿,坟茔被水淹了,就把纸钱挂在芦苇梢上。每到此时,一望无垠的苇田里,点缀着迎风招展的白色纸钱,给芦苇荡增加了灵动和神秘。

640.webp (3).jpg
“呱呱鸡”窝和蛋

到了端午节,芦苇笔直的干上伸展开了刀匕一样的苇叶,高度已经没人。野鸟开始在苇丛中做巢,最活跃的是“呱呱鸡”,欢快地叫着飞出飞进,搭窝、产蛋、生儿育女。它们是水情预报员,窝搭的高低,预报着当年水势的大小。端午节时期的苇田里,经常看到有大姑娘、小媳妇钻出钻进,她们在采摘肥硕的苇叶,准备包粽子吃。还有一群群光着屁股的孩子们,他们是在趟鸟蛋,淀边的苇田里有浑身黑点儿的“鹘丁”蛋,青皮儿的野鸭蛋……,找到一窝,里面就有几个、十几个。要是不拿光,给它们剩下一、两个,鸟禽们就认窝儿继续在这儿下蛋儿,过几天还到这里拾蛋儿就行了。

640.webp (4).jpg

八月中秋,芦苇吐出了紫色的樱穗,芦苇荡里就更加神秘和富有。撑一只小船驶进广袤的苇荡,总有人迹未到的地方。会意外地发现被苇丛环护的一片片荷莲、菱角、鸡头、白花菜,从未有人采摘过,带着发现宝藏的惊喜,通过一阵儿兴奋地劳作,带回来丰硕的收获。

640.webp (5).jpg

十月里,大淀上随风飘舞着飞雪般的芦花,几场秋风把绿色的芦苇吹成了金黄。此时,蓝天、碧水和芦苇的金黄,主宰了淀上世界。

乍一看,芦苇的外观都一样,其实它们有不同品种的区别。白洋淀的芦苇,大致上可以分为栽苇、黄瓤、白毛子三个品种,其经济价值和用途各有不同。

640.webp (6).jpg

栽苇,顾名思义,是栽种的芦苇。它是经过一代代人汰劣择优,精心培植而成的。老年间,由于栽苇是淀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非常重视苇田管理。一开春先除草,把多年生的草根清除干净。然后施肥,把沉积在河底的淤泥“抢”上来,铺在苇田里增加地力。再剔除杂秧,有下功夫大的,在船上升起炉火,坐上两壶开水,手提一把开水壶,拿着一把锋利的铁铲,在苇田里巡查。发现一棵杂秧子,一铲下去,连根铲断,随后浇一股开水烫死孽根,以这种“除恶务尽”的精神,纯化着芦苇的品种。夏秋之际,还要冒着酷暑,不避蚊虫的叮咬和蛇的威胁,钻进苇田,拔除蔓草,不让它们攀附缠络,妨碍芦苇的生长。栽苇收割之后,已经进入冬季,要把苇田清理干净,防止害虫藏在杂草和落叶中过冬。白洋淀人就像抚育自己的孩子那样侍弄着苇田,苇田才以丰厚的产出作为回报。安新苇以身高丈二、条顺笔直、粗细匀称、皮薄柔韧享誉天下。只有这种顶级栽苇,才能织出雪白的花席,成为皇家的贡品。才能打成“出口箔”,深得日本、新加坡等老外的青睐。这样的好苇,售卖时不是以“把儿”论价,而是按根数,每根多少钱,所以才有了“根根芦苇是金条”的说法。

640.webp (7).jpg

黄瓤苇比栽苇次一等,它色黄、皮厚、挺直、坚实,耐水浸,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是制作捕鱼苇箔,建筑用铺房箔的理想材料。要想用于编织,必须妥善保存到农历夏至节才行,不然“解苇”时容易断节。黄瓤苇即使用来织席,也只能织糙席。

白毛苇比黄瓤苇又次一等,这种苇分布面积广,繁殖力极强。秋天,白毛苇的芦花搭载着秋风,飞到湿洼的土地上,第二年春天,就生根发芽、长出遍地的芦草来。不用人工管理,任它物竞天择,再过一年,就长成了成片、成洼的白毛苇。它不怕干旱,不怕水涝,生长得一年比一年好。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是那么珍贵,白毛苇由于皮糙、节脆、韧性差,织不了席,打不了优质箔。只能做临建的铺房箔、苇苫的原料。

芦苇要按时收割,妥善保存,才能保证质量,满足需用。

640.webp (8).jpg

生长在水中的栽苇,要在霜降时节开始套,再晚了苇田里结了冰,就只好上“挫”。挫是在一个像铡刀的大刀片上安两个木柄,由一个、或者两个人推着挫,在冰上铲苇子。这方法虽然工作效率高,可惜冻在水中的一段芦苇就损失了,白洋淀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忍心这样做的。要是旱地里的栽苇,可以等到立冬节再收割。这时候芦苇自然风干了,苇叶也掉得差不多了,不但苇子好打,苇杆儿挺实不易折,收获的苇子也好保存。收割栽苇时捆两道“苇约”,这叫苇把子。新打的把子运回苇场子打成“攒心儿”。方法是先用“苇约儿”把三个把子从“腰”间捆在一起,把根部岔开成三角形,让它做支架。然后在周围戳放苇把儿,围成个圆锥体形状。攒心儿外实内空,便于芦苇风干。过一段儿时间,苇子干了就“上垛”,堆成个长方体形状,上面用芦苇把儿苫蔽好,就像搭起的一座宫殿。

640.webp (9).jpg

黄瓤苇在寒露节期间收割,收割时捆一道“苇约儿”,这叫“件子”,把件子运到旱场子,卸在地边上,过一段时间就倒一倒,出出风,防止苇子变朽。冬天,男女老少总动员,在旱场子里收拾苇子,把苇约儿解开,苇子摊开,梳净叶子,抖去杂物,捆成一搂多粗的大苇个儿,堆成三层楼那么高的三棱柱形的苇堆,这叫“猴儿”,苫蔽好之后,象一座金字塔。

640.webp (10).jpg

白毛苇在中秋节时就开始套了。白毛苇一般是水田,长在离村十里八里的大洼地里。套白茅子苇可是个最为艰巨的任务,白洋淀人说:这是在龙王爷嘴里抢苇子。生产队时期,天还黑着,村里的高音喇叭就响了,这是叫人们起床做饭。天傍明,父女船、夫妻船就出发了,套苇船之所以这样结合,是因为一整天的时间,吃喝拉撒都在船上,男女之间要是外人不好避讳。每只套苇船,上午一船,下午一船,一天要套两趟苇子。套的多、套的好的,就给插红旗;套的少、套的差的,就给插白旗。你想,谁忍心累个贼死,船上还飘扬着一面白旗呢?有时候天已黑了,他们还装着一船苇子在搏风击浪,还在大雾弥漫的淀里辨认着回家的方向。村里五丈高的“高灯”着了,帮助晚归的苇船指引方向。高音喇叭响了,呼唤着与风浪、迷雾搏击的社员们。老人们颤颤巍巍地登上房顶,呼儿喊女,声音逐渐变得沙哑。孩子们巴望在村边,哭爹叫娘,其情其景,令人不堪回首。

640.webp (11).jpg

人们把披星戴月,博风击浪“抢”回来的白毛苇卸在旱场子边上,等风干之后,用“抽箔杆儿”的方法,把苇子分成高、中、低三等,分类保存备用。

孙犁先生熟知白洋淀生活,他在《白洋淀记事》中写道:不知道白洋淀究竟有多少芦苇,只知道每到芦苇收割的季节,白洋淀上就围起了一道道芦苇的长城。先生描写的“长城”之中,还耸立着宫殿般的“苇垛”和宝塔般的“苇猴儿”呢!

640.webp (12).jpg

白洋淀是芦苇的出产地,也是大规模的苇产品加工厂。一年到往,淀中的大小船只,淀边的大小车辆,都在繁忙地运输着各种苇制品:席、箔、苫,乃至工艺品篓、篮、帘,还有芦苇工艺画等,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冲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