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个普通的孩子迈步进了学校的大门,就成了一名学生,从此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步。
做为一个教师他的职责我认为有两个:一是教书,向学生传授知识。二是育人,向学生灌输做人的道理。我的老师就完全具备了这一点。我们这个班从一年级的八十多人,大浪淘沙到了四年级只剩下二十三个人了。
当时的陆东修校长,执意让刘秋扑老师教一年的四年级,刘老师不应,他说:“让我教我就教三年,因为毕业班很关键。”最后刘老师还是教了我们这个班。
刘老师是任丘县鄚州镇小林河村人,五十年代初调到圈头村任教,那时他才十八岁,别看他的年纪小脾气大的很,他管学生严厉在我村是出了名的,学校里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都怕他”有所收敛。
刘老师教学严谨,接手我们这个班以后,首先整顿散乱的课堂纪律。第二强化了做业质量,强调除按质量完成作业以外,每人每天写五篇生字,三年下来我们都练出了一笔好字。第三随时随地的讲解传统的道德文化和伦理知识,在育人上下功夫。第四别的老师只管校内不管校外,刘老师不但管校内也管校外,对每个学生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刘老师对我们班可算是呕心沥血了。在保定地区统考的时候,我们班得过两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
临近中考就进入了复习阶段,这时刘老师就不管我们了,用他的话说:“平时没打好基础,光指着复习这段时间就没有用了。”中考结束后我们班二十三个人考上了二十一个人,升学率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刘老师受到了地区教育局的表彰,当时的圈头管理区还为录取的学生交了学费,以示鼓励。
这个升学率是前所未有的,三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刘老师笑了。我们带着梦想、带着刘老师的期望迈进了河北安中的大门。我们当上了一个好老师,但没有赶上好形势,第二年我们随着“大办农业”伟大号召的大军回到了农村,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庄家人。
无论是在一中上学还是在家劳动的这些年,我们没有忘记刘老师,每年我们都去小林河村看望他。刘老师见到我们非常高兴,想法设法的招待我们,临走还送我们很多土特产,我们不要他就发脾气,那些年我们都已是而立之年的人了,刘老师的话我们言听计从不敢违背,这是师道尊严吗?
由于历史的原因,六十年代末期刘老师回了家。这几年国家对不在职的教师,给点生活补贴。为了给刘老师争取每月400元的生活补贴,我们班的几个人穿插于任丘安新两县之间,打证明报材料最后得到了解决,使刘老师的晚年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刘老师走了,走的很突然。临众前他儿子问他:“圈头那一帮学生要不要给个信儿?”刘老师说:“不要惊动他们了!他们也是六十多的人了。”刘老师的在弥留之际还想着我们,他把我们当成了他孩子,使我们终身难忘。
刘老师堪称教育战线的楷模,他教书育人呕心沥血,他教出的学生虽然没有出人头地黄袍加身,但每个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老师的初衷。
真是:正直做人师恩难忘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