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记者在与野生鸟类保护志愿者一起对白洋淀水域进行野生鸟类种群调查拍摄时发现,一种极为稀有的全球性近危物种现身白洋淀,这就是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作为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物种,震旦鸦雀的出现,具有重大意义,其作为生态保护的活指标,标志白洋淀生态保护取得的成功。
“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在白洋淀芦苇丛中觅食。刘光昱摄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张德志介绍,震旦鸦雀在地球上已经有4亿5千万年的历史,是鸟类中的活化石,是一种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鸟类,属于国际濒危鸟类。震旦鸦雀不是候鸟,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目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 3.1—近危,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国际鸟类红皮书。
张德志称:“近期,青头潜鸭、大鸨、震旦鸦雀等众多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的接连现身白洋淀水域、珍稀物种种群数量不断扩大,说明白洋淀生态修复为鸟类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白洋淀保护治理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再丰富。”
鸟类专家介绍, 由于震旦鸦雀数量过于稀少,加上其对水质和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它一直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挑剔的指示物种。这种小巧可爱的雀鸟十分依赖芦苇湿地生活,由于其对栖息的水域环境有着极高要求,因此,震旦鸦雀也被称之为水域环境的生态试纸。
事实上,在此次的白洋淀野生鸟类种群调查中,多名志愿者、摄影爱好者连续多日在同一水域多次发现了不同数量的震旦鸦雀,这说明这一稀有留鸟在白洋淀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种群。近年来,雄安新区持续推动白洋淀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震旦鸦雀现身白洋淀,也是当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又一佐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