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093|回复: 0

雄安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张国振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571

主题

-1

回帖

263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630
发表于 2021-7-14 0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黑龙江哈尔滨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落子雄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雄安新区要“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作为雄安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源于生产生活,承载了鲜活丰富的文化记忆、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和审美方式,开展雄安新区非遗调查,梳理历史脉络,研究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策略就显得尤为必要。

      2018年8月22日,燕山大学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圈头村音乐会学生实践考察团队一行10人专赴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安新县触摸历史、体验生活。

   圈头村位于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城东南,白洋淀的中心地带,四面环水,东西南北分别有七里庄村、东淀头村、采蒲台村、光淀张庄村等水乡村落比邻而居,鱼虾满荡,芦白荷香,一派优美的淀泊风光。作为团队成员之一,自然心向往之。

张国振是圈头音乐会的传承人、组织者,也我们这次实践活动的采访对象和向导。今年已75岁高龄的老先生,因为十余年呕心沥血致力于安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被评为“感动安新”、“感动保定”十大新闻人物,被誉为“白洋淀民俗文化研究第一人”。

上午采访完安新县文化局负责人后,我们直奔圈头村。到达村口,已将近下午2点,此时日头正毒,见一老人,灰色衣裤,白底黑面布鞋,翘首遥望,慈眉善目,脸上挂着汗珠,正是迎接我们的张国振老先生。

说起圈头音乐会,张国振可谓如数家珍,他说“圈头音乐会始于明末清初延续至今,其乐谱、乐曲是僧传,属北乐,乐曲保留了明清时代甚至更古老的曲目,音乐会形成以来,一直在圈头村代代相传,为本村丧礼、民间祭祀、各界喜庆活动免费提供服务,在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民间雅乐”。张国振还说:“圈头音乐会除了能丰富村民的生活之外,最重要是音乐会信奉能为百姓治病带来平安健康的药王“扁鹊”等,正是这种相素的对美好生活追求和感恩的观念,现在人们同样拥护能带领大家创造美好生活的党和政府,音乐会要适应现代需求,通过优美的旋律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美好生活,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想。”很敬佩老先生有如此高的觉悟,这不正是传统文化孕育的文化价值和承载的时代使命么?

听完音乐会基本情况介绍后,我们来到张国振家里,小院干净整洁,一间不大的小房间里,陈设十分简单,一桌一椅一床而已,而电脑、摄像机、照相机和到处摆放的文件、图书、音像资料,恰恰说明了老先生为抢救整理传统文化艺术伏案而作,笔耕不辍的执著精神。

提到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时,张国振说,自打小时候就学音乐会,19岁参军当兵,后转业到县水利局。特别是退休后,“当年看着老乐师带着没有教授的乐曲去世,看着年青人不愿意学,看着老祖宗创造的珍贵的音乐文化濒临消失,着急呀”。

张国振文化水平不高,但为了抢救传承音乐会,他自掏腰包购置了电脑、照相机等设备,自学了电脑输入、文本图表和音视频编辑等知识,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真是“赶鸭子上架”。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他利用冬闲三个月时间加班加点录制了音乐会40余首曲目,抢救了珍贵的音像资料。同时,调查挖掘整理了音乐会曲目、曲谱、乐器、传承谱系等一系列资料。协助中央音乐学院整理出版了圈头音乐会图书,组织音乐会传习教学、培养新人,组织媒体记者、摄影师宣传传播,组织音乐会赴北京、石家庄等地演出,提高了音乐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先后入先省级、国家级非遗名录,引起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支持,为音乐会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后继有人,张国振想尽办法培养年轻乐手,利用QQ在线、放学后、假期等时段,教学曲目、工尺谱识谱等,效果显著。在圈头音乐会传承基地,我们观看了张国振、夏满军利用暑假教学的小乐手的演奏的《浪淘沙》等经典曲目,一个个稚气阳光的脸庞,一首首悠扬动听的乐曲,让我们看到了音乐会的未来,也看到了张国振老先生的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考察完音乐会传承基地、音乐会老会址,张国振老先生还带领我们观看了圈头村少林会武术表演。

其实,之所以荣膺“感动安新”、“感动保定”十大新闻人物、“白洋淀民俗文化研究第一人”等称号,张国振不唯对圈头音乐会的贡献,他还是安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头人。他先后对安新丧葬习俗、圈头村面塑、马家寨造船、芦苇画、苇编画、捕鱼技艺、少林会等10余项非遗项目进行田野调查、收集整理、申报名录、传播宣传等,20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安新县非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自己也成了安新非遗的活字典。

张国振说,自己不图吃不图穿,没有什么爱好,就是希望安新的非遗别断在这一代人手里。老先生的生活俭朴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十几年没有添过新衣服,军绿上衣、蓝裤子、白底黑面布鞋是标配,外出请专家、记者、争取各界支持,吃馒头面条、住小旅馆。这些年的退休金,很多都花在了购设备、整理材料上了。

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去年组织了雄安新区非遗大普查,今年8月份又成立三个重点项目调查组分别在安新县、容城县、雄县,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继续深入调查,每组10个人,专家带队,张国振老先生本人也全力参与了在圈头村的调查。

考察临结束时,张国振老先生说,现在雄安新区的传统文化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自己对非遗未来的保护充满信心。同时他又说,有机遇也有挑战,雄安新区今后现代化、城市化,传统村落的搬迁,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都会对非遗的保护传承造成影响,保护事业无止境,自己更会在有生之年不遗余力。

此时,夕阳西斜,红霞满天。着着张国振老先生送别我们离去的身影,虽不高大,但伟岸坚定,感觉像一座神灵——雄安传统文化的守护神。

(稿件来源:《大众文艺》2018年第19期;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