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照片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记忆的心房。三十多年前,我在白洋淀行走,拍到一个少年撑冰床的照片,至今也还一次次引起内心的思绪。
冰床是白洋淀水区冬天里的交通工具。村村寨寨之间,冬天的冰面上,离不开冰床。白洋淀人,都会撑冰床。
孙犁在他的《白洋淀记事 嘱咐》里有过一段水生妻子撑冰床送他回部队的描写 :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水生坐上去,抱着孩子,用大衣给她包好脚。女人站在床子后面,撑起了杆。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 她逗着孩子说: “看你爹没出息,当了8年八路军,还得叫我撑冰床子送他。” 她轻轻用杆子向后一点,小小的冰床像离开了强弩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面前打起团团的旋花。
正是艰苦的战争和建设岁月,特定的白洋淀水土,使白洋淀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儿童,都成了撑冰床的好手。
我去白洋淀拍摄撑冰床的照片,大约是在1988年前后的春节期间,正是在改革开放之初。
照片中的少年撑着冰床,前面坐在冰床上的大约是他的奶奶或者姥姥。老人家好像发现了我在照相,她瞧着镜头,脸上泛起了幸福的微笑。这是白洋淀的乡亲们特有的热情、大方、纯真、好客的微笑。
冰床、铺在冰床上的苇簾、鲜艳的花布包袱,缠绕在她头上的长长的驼色毛围巾,就好像一种春寒料峭中的暖风向着我扑面而来。
穿戴整齐的少年,他红扑扑的脸蛋上还满是孩子的稚气。那时候每当新年,孩子们都要穿上一身新衣服,他也不例外,红白两色的旅游鞋,还挂着裤线的绿色军裤,条绒上衣,带沿的毛线罗素帽,这些都是那个年代的记号。他只顾使劲撑着冰床前行,或许根本没有发现我的存在。这个白洋淀少年,不大的年纪,已经有了一份担当。怪不得坐在冰床上的老人家那样微笑,那还是一种骄傲的微笑呢。
老照片又像是一面镜子,这一老一少,撑冰床出行的画面,也折射出了当年白洋淀人民乐观向上奔向新生活的精神面貌。今日看来,仍不免勾起一番满满的乡愁和对那个纯情岁月的美好回忆。
后来得到白洋淀芦苇画艺术家张建青的厚爱,根据我的几幅老照片创作了《乡愁》系列芦苇画。她的作品参加了北京2020中国国际服贸交易会,还得到了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其中就有这一幅。
回忆起来,当年我可能是乘长途汽车从天津西站到的白洋淀边水村古庄头村,照片是在村边拍摄的。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2016年5月,《白洋淀1988》在网络上传播的时候,曾有留言提到他,但当时没有及时联系到。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那个撑冰床的少年,他现在也不知怎样了呢?
张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