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淀在赵北口西北侧,原为白洋淀众多淀泊之一,现已经基本干涸。其大致范围:西起安新季庄子村南,东至十二连桥之易昜桥,北起雄县十里铺南堤,南至赵北口村北,约有三分之二面积在赵北口境内。
昔日的莲花淀是一个大淀,汪洋浩瀚,史书中曾用“众水奔注,深碧三篙”来形容,足见当初水域之广阔。明《嘉靖雄乘》记载:莲花淀“方三十里……旧多莲花故名”。
说“红莲白莲此地分”并非吹毛求疵,而是有确凿历史依据。
莲花淀以北的水域,自古多生白莲。尤其是雄县西北侧的白沟河里,昔日就是以盛产白莲著称,因此白沟河原来也称为白芙蓉河。莲花淀以南的水域,自古多生红莲,包括现在白洋淀的大部分区域,都是以红莲为主。
而在莲花淀内,则是红莲、白莲交错分布。明代开国元勋刘基,在经过莲花淀时,曾写下《采莲歌》一首:
采得红莲爱白莲,双桡快转怕人先。
争知要紧翻成慢,菱叶中间绊却船。
莲花淀以莲花著称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北宋时期,莲花淀的名称就已经出现在了史书里。北宋咸平三年,何承矩“议因陂泽之地,筑堤蓄水,沟通塘泊”,其中便有莲花淀,“东起雄州,西至顺安军(今安州),合莲花淀、洛阳淀、牛横淀、康池淀、畴淀、白洋淀为一水,衡广七十里,纵三十里或四十五里,其深一丈或六尺或七尺。”
民间传说,杨六郎曾带兵经过此地。当时正值大旱,将士们又口渴难耐。忽见战马屈膝以蹄杵地,杨六郎用枪一戳,一股清泉便喷涌而出。泉水越涌越多,竟汇成一条小河,像莲花淀流去。此河后来被命名为饮马河,此地也被命名为马蹄湾(在莲花淀西北,今属雄县)。
这里曾是白洋淀中最好的观莲胜地。每当盛夏时节,淀中十里莲花盛开,波光粼粼、莲叶田田、微风轻拂、香飘数里。人坐在船上畅游于淀中,恰如“人在荷中走,船向画中行”。 原莲花淀以北曾有一座吕祖庙,建于金大定年间,据《嘉靖雄乘》记载,“吕祖(吕洞宾)曾观莲于此”。
明代诗人严嵩也曾乘舟游览于莲花淀内,把酒临风之际写下了《莲花淀泛舟》一诗:
沿洄洲诸异,演漾水云空。
绿荷初冒日,青苹解起风。
唳鹤横天迥,眠鸥炯云同。
会意聊自适,望美转难穷。
明代大诗人魏纶在任雄州教谕期间,曾亲定雄州八景,其中“莲浦晴游”指的便是莲花淀。并撰诗为:
芙蓉五月半开花,勾引骚人笑语哗。
风淀绿云香飘渺,日高红袖影横斜。
清代时,莲花淀曾是白洋淀水围的重要场所。康熙、乾隆每次驻跸赵北口时,必先在莲花淀内举行水围,康熙皇帝还曾多次夜宿莲花淀,并留下了《樯灯》一诗:
泊舟浅水意如何,为惜春光怡兴多。
倚槛晚晴吟皓月,推窗夜静悦清波。
冰消浪洁鱼吹沫,风转云开雁踏莎。
更有樯灯分掩映,辉煌岂亚扣船歌。
乾隆三十五年,乾隆东巡经过莲花淀时,也曾即兴写下《舟行杂咏》一诗:
未碍合闾坐冷风,既欣仍盼意无穷。
泥鳅港与莲花淀,只在淼茫幼妙中。
上世纪60年代时,莲花淀水面尚很宽阔,尤其是易昜桥下水流湍急。因为气候,其上游水源补给不足的原因,到上世纪80年代已完全干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