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七五年,我的一部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引起了河北省革委会文艺组副组长刘振生的关注。我们多次互通信件,他关心着我的创作,鼓励我努力创作,他在给我的信中说:“白洋淀是个出作品的地方,只要坚持创作,一定能创作出优秀的白洋淀作品”我时常记住这句话,我想,“白洋淀是个出作品的地方”并不只是对我说的,他是对白洋淀历史文化的回顾,也是对白洋淀今后文化发展的希冀。
★一部闪耀着人民战争思想的白洋淀作品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这是孙犁先生在他的《荷花淀》中写的。
每每我进行写作的时候,我总是虔诚地打开先生的作品,有激情的朗读一段,回味着语言的魅力,追寻着艺术的足迹,再下笔创作。我喜欢先生作品的语言特色,喜欢作品的艺术风格,那带着韵律的语言像淀水一样柔美广阔,那俏丽的句子像荷花一样娇艳多姿,那清新的文章像芦苇一样隽秀高雅。先生的作品不仅是一篇文学名著,又是一篇红色经典,它向世界宣示:在白洋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正在奋力抗击日本侵略者;它向世界宣示:白洋淀的女人们正在冲破封建枷锁,走向社会,走向抗日斗争最前线。
孙犁先生在他的《同口旧事》中写道“我是一九三六年暑假后,到同口小学教书的。”一九三六年,孙犁先生来到水乡小镇同口。
他把自己融入人民的生活中,在同口小学一年的时间里,他常常深入到百姓中,了解白洋淀风土人情,体验他(她)们的生产生活,坐在女人们织席的席片上,把她们的劳动深深的刻印在自己文学的心田上:“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他坐在渔民的船头上,听他们讲着自己的故事。
他把自己融入革命的斗争中,同口小镇的革命斗争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他,激励着他。三十年代,同口小镇革命风起云涌,革命形势蓬勃高涨。早在1927年,同口就建立了共产党组织,是白洋淀建党最早的村庄之一,从此,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方兴未艾,即使是反动派镇压高蠡暴动的白色恐怖波及到这里,这里的斗争也没有停止过,这里的人民也没有屈服,革命斗争依然蓬蓬勃勃,1931年,共产党领导了渔民、搬运工人千余人反霸斗争,夺回了被恶霸控制的码头、水淀;1933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学潮斗争,斗争迫使县政府撤换了反动校长,驱走了反动教员;这期间,同口中学的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革命活动,召开秘密会议传阅进步书刊,宣传革命道理,校内时时贴出“拥护苏维埃”、“分粮吃大户”的标语;与此同时,同口女子学校掀起反封建高潮,学生们放足、剪发,她们冲破封建枷锁,走向社会,宣传妇女解放。没有政治,就没有灵魂,没有革命,就没有白洋淀的灿烂文化。同口革命形势高涨,同口中学共产党员们的革命斗争,同口女子学校轰轰烈烈的妇女反封建解放运动,都在孙犁先生文学的心田里播下革命的种子,积累了创作的素材。在延安,当他听到从白洋淀根据地带来的传奇的抗日斗争故事,当白洋淀火热的革命斗争撞击着他的的心田的时候,于是萌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激发了他的极大的创作热情。随之,一部反映白洋淀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装起来,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战斗故事就真实地跃然纸上,小说《荷花淀》诞生了。它向世界宣示了白洋淀的武装斗争,宣示了白洋淀妇女冲破封建枷锁,投入到人民战争中来。人民动员起来了,整个中华民族动员起来了。
一九四五年,孙犁先生的《荷花淀》在延安发表,作品秀美的风格,革命的激情轰动了整个文坛。孙犁先生的作品热情地讴歌了人民,讴歌了人民创造历史的时代,他把他深爱着的白洋淀人民写进历史,写进他的作品中:“这一年秋季,他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床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他那闪耀着“人民战争”光辉思想的白洋淀作品深深地鼓舞着人民,深深的教育着人民。1945年,冀中军区军民连续进行了任河战役(任邱、河间)、文新战役(文安、新镇)、安饶战役(安平、饶阳)、子牙河东战役、大清河北战役。1945年7月根据毛主席“消灭敌伪,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指示,配合杨成武指挥的大清河战役,一举解放了新安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白洋淀上的人民武装先后与敌交战70余次,击毙日军25名,俘虏日军30名,击毙伪军250名,俘虏伪军500余人,缴获步枪500余支,手枪45支,机枪3挺,小炮两门,被冀中军区评为抗日先进集体。这是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胜利。
★白洋淀人自己的白洋淀作品
“我姓李,叫永鸿,过去受苦又受穷,自从来了共产党,拨开乌云见光明。我的歌儿唱不完,解放前后两重天,解放前比黄连苦,解放后比蜜还甜,拉开嗓门唱一唱,先唱苦来后唱甜。” 这是李永鸿在他的《白洋淀渔歌》中写的。
一九六0年6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文教群英会”,李永鸿被邀参加,会上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董必武、邓小平等领导同志的接见。在会上,全国文联主席郭沫若朗诵了他创作的《白洋淀渔歌》,他的诗作《白洋淀渔歌》和他的名字一齐响彻了白洋淀,响彻了全中国,从此,白洋淀有了渔民诗人,白洋淀人写出了白洋淀作品。
李永鸿,(1922——2006年),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李庄子人,白洋淀渔民,从小跟父母上渔船下淀捕鱼,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和苦难。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白洋淀创立根据地,穷苦渔民才得见天日。李永鸿积极投身到抗日斗争中去,当了村游击组长,还上了识字班。他天资聪明,好说好唱,常在识字班、游击组给人们说快板、顺口溜。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上了初级社副社长、村剧团团长,他常随身带着竹板和小喇叭,用快板、顺口溜、诗歌、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配合形势、配合工作。他从1958年发表作品,又把平时说的顺口溜、诗歌、快板收集整理,创作出他的代表作品《白洋淀渔歌》。他在几十年的创作中,先后在《人民文学》、《河北文学》、《新港》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了100余首诗歌,出版了《白洋淀渔歌》、《红菱传》、《淀上飞兵》等诗集。
我认识李永鸿是在1960年,那是他刚刚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回来。当时,我正在端村中学读书,我们学校专门请他到学校介绍创作体会,为了表示对他的欢迎和尊敬,学校组织了一场诗歌欢迎会,分角色朗诵他的《白洋淀渔歌》,让三个同学分别朗诵他的“苦歌”、“战歌”、“甜歌”,学校给我安排的角色是朗诵“苦歌”一章。至今我还记得我的装束:一个老渔民,头上戴着破毡帽,腰间束一条破渔网。我至今还记着李永鸿对我说的话:“像,旧社会渔民就是这个打扮。我为什么要写渔民苦,就是要把过去渔民的生活真实的记下来,让人们知道旧社会渔民的苦难生活,常忆过去苦,更知今日甜。”那天我演的很投入:
“渔民苦,渔民苦,
昼夜水牢把鱼捕,
号子喊到天傍亮,
孩子哭到五更鼓。”
在我面前,仿佛出现:空旷的淀面上,一只渔船漂泊着,船上渔民夫妻在号子声中劳作,顾不上管孩子,因为他们要捕鱼生活,凄凉的号子声伴随着孩子的哭声在淀空中回荡,禁不住使人热泪沾襟,我一边朗诵,一边哗哗流泪,李永鸿为我鼓掌,说我的朗诵把他的诗意表现出来了。
李永鸿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记录了时代,反映了时代,他用自己创作的时代文化带着朴素的阶级感情,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新社会。
“白洋淀水滚滚翻,
滚滚淀水涌上天,
天上吼雷又打闪,
狂风暴雨天地变。
一霎时,天气晴,
万里无云一片红,
蓝天淀水金光闪,
滚滚红日从东升。
共产党来到白洋淀,
渔民的喜欢唱不完,
压迫剥削全打倒,
拨开乌云见青天。
砸开千年的锁,
劈开水牢的门,
共产党解放白洋淀,
受苦的渔民变主人。”
李永鸿生活在渔民中间,熟悉白洋淀渔民生活,熟悉渔民的思想,熟悉渔民的感情,他的诗反映了淀上渔民的心声:
“眼下就要到七一,
淀上人民笑嘻嘻。
打上鱼来挑大的,
大的里头挑好的,
好的里头挑鲜的,
鲜鱼献给毛主席。”
他熟悉白洋淀渔民语言,熟悉民间的风俗,熟悉民间生活,诗歌语言丰富、生动,比喻贴切,又有生活,又寓意深邃:
“渔民苦,渔民苦,
黄连蒲根一起煮。”
用白洋淀最苦的两种草“黄连、蒲根”来比喻旧社会渔民生活。
“浪打船头把鼓敲”
有声有色,形象地描绘出浪击船头,小船破浪前进的情景。
“你山歌震倒灵霄殿,
我渔歌震塌水晶宫”
“灵霄殿、水晶宫”是民间传说玉皇、龙王居住的地方,信手拈来比喻豪言壮语恰到好处。
李永鸿的诗歌是白洋淀人自己创造的白洋淀作品,对白洋淀人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李永鸿的“安新县创作组”到今天的安新作协,这期间,除了李永鸿和他的作品外,还有薛鹏、张文波的诗歌作品,这一时期,白洋淀作品主要是诗歌创作。
2013年,安新作协成立,出现了文学团体创作的繁荣时期,安新作协的会刊《水淀风来》,汇集了百余名作者的小说、散文、诗歌文学作品,像盛开的百花,溢放着芳香。在这个团体中,率军突兀而起的李卫东高举起白洋淀文化的大旗,他酣畅而精辟的阐述了白洋淀文化的传承发展,从文化蛮荒到文化边缘,到文化繁荣,到新时代新发展新理念;他的散文《自己的风景》汇集的俱是全国各地争相选登的佳美之作,他的散文集《白洋淀美食笔记》开拓了白洋淀饮食文学的先河。在李卫东身边,更多的白洋淀作家、文友走进了文学创作的殿堂,更多白洋淀作品傲立苍穹,阿民的诗集《正午的梦呓》,王广乐的散文集《流光碎影——白洋淀乡土漫记》,郭宝国的诗集《一苇集》,王英年的散文集《水乡琐记》,田荣承的长篇小说《银淀烽火》、《银淀新图》相继出版——————白洋淀文学作品从零散的短文、诗歌创作进入完整的规模的小说、散文、诗歌创作,标志着白洋淀文学创作进入繁荣时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提出的新发展理念,雄安新区的建立就是新发展理念的创新。雄安新区的建立把白洋淀带进了新时代、新环境,雄安新区的建立是白洋淀的新机遇,也是白洋淀文学创作的新机遇。社会在前进,文化要发展,新时代、新环境为作家们、文友们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新的创作内容,提供了最广阔的创作空间。王迦樑的“雄安容天下,京津冀未来”吹响了白洋淀新时代文化的号角,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指引下,叙写“蓝绿交错”的白洋淀,绘画“水城共融”的白洋淀,创作新时代新环境的白洋淀作品,创作绿色生态的白洋淀作品,创作协调发展的白洋淀作品,创作出万紫千红的白洋淀新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