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理污染,先要明了污染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白洋淀污染,是近几十年出现的,以往,淀水清,芦苇绿,鱼蟹肥,被称为物丰景美的鱼米之乡。那时,人们还不知道污染是个什么概念,作为九河下梢的白洋淀,人们只知道,上游的河水汛期常向淀里输送鱼源。在我少年时代,常听到父老的顺口溜:“南河的鲂鱼北河的鲤。”意思是,涨水时节,南河的鲂鱼和北河的鲤鱼源源不断泄入淀中。在那样好的生态环境下,白洋淀就有了聚宝盆之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排斥,又彼此依赖的两个方面。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人们的福祉,但其间也显露出负面影响,显露出周围环境的污染、恶化。缘何如是说?这要从两个方面加以阐释。
白洋淀的污染,一方面来自外界的污染源,另一方面来自生活形态的改变而造成的自身污染。
从上世纪末,白洋淀水就失去清彻,变混,变暗,变污浊,并散发出刺鼻气味,其根源在于上游滚滚而来的污水的污染。以往,上游的水向淀里注入大量鱼类,而今注入的是污水,淀水如何不恶化?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世人皆知,工厂多了,排污多了,水往低处流。蓬蓬勃勃的经济大潮中,人们注重的是经济,对环境的影响就漠视了。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下,工厂机声隆隆,污染就积重难返了。
淀里人知道,府河的水污染最大。它从白洋淀大桥下汩汩流淌,直至枣林庄泄水闸,很快使大半个白洋淀水变为污浊。作为白洋淀人,我常在淀上船行,真切看到,越往北行,水质越差。在淀东南角的採蒲台、梁庄一带,水质相对清彻。
前些年,唐河的入淀口大桥下面的闸门紧紧关闭,拦挡住了河里那暗红色,泛着泡沫,发着刺鼻气味的污水。过大桥时我常想,一旦发水,这污水还不都灌到淀里?
所以,治理白洋淀污染,先治理上游河水的污染,才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聪睿之举。
生活形态的改变是淀里污染的自身因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淀里还沿袭着祖辈传下的生活模式。人们做饭烧柴禾,冬天用柴禾烧土坯炕取暖,这让人产生炊烟袅袅的乡情,并没让人产生大气污染的感觉,因为那点炊烟在浩瀚的天空微乎其微。烧柴禾会产生大量柴灰,这些柴灰对净化水庄的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柴灰作清洁物,厕所里显得干干净净,有柴灰,村边就有了灰粪堆。人们在灰粪堆上倒尿盆脏水,柴灰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就阻止了脏水流入淀中。灰粪是疏松淀里黑土很好的肥料,人们把灰粪运到园田施肥,有了肥料,又清洁了环境,真是一举两得。那时人们种地也沿袭着传统模式,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水庄种自己的园田需要粪,东堤沿儿的人也常到水区买粪,这就与污染八杆子打不着了。
八十年代后,人们追求新潮的生活了。土炕换成木床,换成席梦思,柴灶换成液化气灶,喝水有电热壶,过得舒适了,外界污染却加大了,脏水矢溺不断流入淀中。同时,淀里不少园田闲置,荒蕪,原因是种点田不如外出做买卖打工抓快钱,这就加速了水乡水质、环境的自身污染。当然,水乡人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淀里的自身污染与大环境息息相关,所以治理白洋淀的污染要综合治理。
国家正下大力治理污柒,这是造福后代的善举,大得民心。作为淀里人,把这些年家乡污染的切身感受说出来,实出于对环境恶化的忧心如焚。莅事者若能作些参考,有的放矢地拿出改善环境的举措以实施之,吾亦不胜欣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