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回复: 0

听“泥鳅张”讲述老妈针线活中的白洋淀民俗之美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 打卡等级:即来则安
  • 打卡总天数:29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326
  • 最近打卡:2025-01-10 17:14:18

343

主题

52

回帖

570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709
发表于 2024-7-15 19: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7月6日上午,安新县新华书店邀请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泥鳅张(张浩)老师做客安新县新华书店,在座的读者们跟随“泥鳅张”的笔触,深入他精心绘制的白洋淀风俗画集《水淀留痕》,特别是其中的“母亲手艺”篇章,去探寻那些蕴藏在每一针一线的深厚文化底蕴。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1).png.png

《水淀留痕》以线描的形式,细腻地描绘了七八十年代水乡古镇赵北口村的民风民俗。在这本绘本中,“老妈的针线活儿”不仅是对传统手艺的致敬,更是对那个时代女性勤劳与智慧的赞美。从打袼褙、粘鞋底,到搓麻绳、纳鞋底,每一步都凝聚着母亲们的心血和汗水。而她们手中的衣物,不仅温暖了家人的身体,更传递着母爱的温度。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png.png

泥鳅张回忆道,小时候全家人的衣物都是老人们亲手缝制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件衣物往往要穿上好几年,经过无数次的缝缝补补。但正是这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勤以持家的精神,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会做针线活儿的女性越来越少。但《水淀留痕》中的“老妈的针线活儿”章节,却让我们有机会重温那段温暖的记忆,感受那份浓浓的母爱。
图片


▌本文来源:安新县新华书店

白洋淀 白洋淀旅游 白洋淀景区 白洋淀天气 白洋淀住宿 雄安新区 安新 雄安旅游 雄安天气 雄安景点 白洋淀门票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