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碧,苇绿荷红,是白洋淀风景的主色调。荷莲之美,担负着白洋淀景物的半壁江山。对于荷莲的形美味香,清高淡雅,古往今来咏赞多多,不作附笔,只说说四季荷莲和淀上人们的生活关联。 野生的荷莲不像栽种的荷莲那样,春种秋收,有人管理。白洋淀的荷莲随处而生,春荣秋谢,一年四季白洋淀人都离不开它。 春水尚寒,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像一只只招呼人的小手儿,它们在说:“想采藕吗?就在我下边藏着呢!”。有采藕经验的知道,那漂在水面的小荷叶卷儿就像一根根指针,它在水中的朝向就是藕在水下泥中的走向。你就用手轻轻地捏着荷苗,两只脚与荷苗的指向垂直着,一边一只脚向泥中切下去。突然感到脚下踩到一根棍子的感觉,就是踩着藕了,你把两只脚向一起并拢,再向两边一豁,弯腰用手攥住藕,均匀用力抽拔,一根完整的藕就采上来了。采出来的藕也不用洗,让它在水面漂着,继续采别的藕,收工时藕身上的泥被淀水泡干净了。这是在浅水中采藕的方法。 大人们管不住上五、六年级的孩子们,星期六放学时,小伙伴儿们就商量好了:“要是明儿天气好,咱们就去采藕,我爷爷的船在家闲着呢!”第二天还真是个大晴天,吃了早饭,也不跟大人说,各自从家里偷出一件棉袄,一块馍馍,上船划到藕地里。水很深,人够不着底儿,只能潜水摸藕。深水里的藕扎不了多深,就长在稀软的淤泥里。小孩儿们不忌生冷,脱个光屁股就一个猛子扎到水底。顺着荷苗把手抠进泥中,摸到藕用手攥紧,均匀用力往外一抽,一块完整的藕就到手了。水性好的,抽出藕来松开手,让藕自己漂出水面,接着采第二块。能耐大的,能够一个猛子下去连续采三块藕才出水。喘息未定地跃上船,赶紧披上破棉袄缩作一团暖着身子,还双腮发抖地叫着:“日头爷,冲着我,我给你搬砖烧火,一天累死我!”等暖和过来了,把破袄一甩,又是一个猛子扎入水中。 有水性较差的,采不过别人,就突发奇想:“要是嘴里叼着根长管儿,我在水底采,你们在船上捞,都省得上来下去的来回折腾”。大伙儿觉得有理,还真有人找来了水管儿,叼在嘴上潜入水中一试,不大一会儿就憋上来了,又打喷嚏又咳嗽,好一会儿才喘过气儿来,断断续续地说:“这法儿不行,在水下只能出气儿,吸不了气儿,差一点儿把我憋死!”原来,由于水下压力大,不把鼻子、嘴和水管儿都封闭起来,就根本呼吸不了。 扛着一大捆鲜藕回家,雄赳赳气昂昂地进了门,不料想得到的却是一番训斥,妈妈、奶奶一边烹调着鲜藕,一边唠叨:“这么冷的天儿就敢下水采藕?上星期还下雪呢!再说下淀也不言语一声,害得我们找遍了村!再这么着非使劲抽你不行”。等一家人围在饭桌上品尝着鲜藕时,纷纷夸赞着藕的鲜嫩脆美,爷爷、爸爸还一边吃一边念叨起小时候采藕的趣事。 刚进四月,就开始采集鲜嫩的荷叶卷儿了,那将展未展的荷叶卷儿,凉拌热炒怎么做都好吃。最好吃的是荷叶卷儿炒咸鸭蛋黄儿,既爽口又开胃味道独特。 初夏时节,淀区各村的庙会相继开始了。死缠烂磨地向妈妈要了五毛钱,跟别人家的船,到姑家、姨家村里上庙去。姑、姨们却不像妈妈那么吝啬,一元、两元地给。庙会的美食摊上到处有荷叶的身影,孩子们用荷叶托着“冰糁儿”,包起来一会儿攥成个球,一会儿压成个饼儿,嘬一口冰凉的甜水儿,再打开荷包儿,喃一口冰糁儿,一分钱的冰糁儿,连吃带玩儿地享用半天儿。用荷叶托着油滋滋橙红色螃蟹、河虾的是天之骄子,就像是翡翠碟子上摆着红玛瑙一般,没有五毛钱买不来这诱人的美食。哥俩一商量,狠狠心买了一只,哥哥双手托着前边走,弟弟在后面紧紧跟着,一直走到村边的大柳树下,哥儿俩公平地分食着,你一个夹子,我一个夹子;你一条腿,我一条腿。吃完了各自吮着手指。吃螃蟹、大虾解馋,吃火烧拽肉解饱,用荷叶包着切碎的杂拌儿熟肉,夹在刚下烤叉的香酥火烧里,要不是上庙,哪吃得上这种美食? 端午节,满淀的荷花开了,展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这时候,餐桌上又多了清香酥脆的鲜炸荷花瓣儿。在这莲荷旺盛成长的季节,银枪似的藕鞭在水中向四外伸展着,采来焯熟凉拌,是祛火生津的消暑佳品。未开包的花骨朵是中药材,常有串村的商贩来收,一朵能卖两毛钱呢!顺便采回家用细绳串起来,挂在房檐上晾晒,就好像给自家的房子镶上了粉红色的花边儿。 荷花谢了就是莲蓬,打鱼的、下田的人们回家时,顺手采些回家,孩子们坐在自家门口,剥食着脆嫩香甜的莲子。 一入秋,翠如伞盖的荷叶成熟了,密密层层满淀都是。这时候,北京城的、天津卫的、保定府的商人们都来订货。做烤鸭的用荷叶做包装,香叶里包着香肉;茶叶里掺上荷叶清香爽口;烟叶里兑上荷叶清凉味美;用荷叶做酱菜篓又干净又有档位。这时候,白洋淀上到处都是采荷叶的船只,采下来的荷叶对折成纸扇状,一摞一摞地摆满了船。采回去用绳子串上,上架晒干,晒荷叶的架就像阅兵式上一块块的方阵。荷叶里的水分蒸发出来,淀上弥漫着浓浓的荷香。荷叶晒干之后,早晨趁着轻露,每二十片荷叶打成一包,就像个小枕头,船载车运,销往全国各地。 深秋时节,荷茎枯了,荷叶残了,莲荷昔日的蓬勃旺盛神归何处?成熟的莲蓬在秋风中摇曳着,人们把莲蓬采摘下来,抖出坚硬的褐色莲子,在碾盘上轧碎去皮,煮饭吃,熬粥喝都是精粮。那采摘不尽的莲蓬,历尽风刀霜剑的劫难,蓦然低头,把用生命孕育出来繁衍后代的种子送入水中。莲蓬壳睁大着眼睛,好像母亲注视着儿女远去的背影。 搭藕的船来了,天寒水冷,他们船上备有一把长柄铁钩。用铁钩搭住钻入泥中的藕鞭,均匀用力,搭上来一根根雪白的莲藕。技术好的,半天时间能搭一船舱。尽管如此,白洋淀上的野生藕被人们采上来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留在水底泥中的莲藕在严冬的逼迫下韬晦了、冬眠了,储藏起精华酝酿着春梦,养精蓄锐准备构建明年的更加辉煌!
(稿件来源:白洋淀历史文化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