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661|回复: 0

【雄安散文】陈永皋||白洋淀老冰窖记忆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571

主题

-1

回帖

263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630
发表于 2017-8-9 13: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黑龙江
老冰窖、拉冰、用冰和吃冰
文/陈永皋

许多家乡中亲历过的故事,很难使人忘怀。在不断的回忆中,去芜存菁,能使留在记忆中的事物每每得到完善,使之更加美好。美好的记忆促使我把它们记叙下来,以飨读者,以解乡愁。关于家乡雄安新区安新县同口镇的老冰窖的往事,便是难忘的故事之一。
640 (1).jpg

在家乡尚没电和家用电器的年代,热天,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用的冰是从哪里来的呢?暑期人们喝的冷饮、吃的冰棍怎么制作的呢?这可不像现在村村有电,可用大、中、小型制冷设备用水制出人造冰或冷饮、冰棍什么的,而是需要大量的天然冰,那是在冬天用冰窖储藏起来自然冰。
在我的家乡,最有名的冰窖,就属村东通白洋淀的老河沿,河北岸的“老冰窖”了。因为家乡地处淀边,地势低洼,需选洼中较高的地方挖冰窖。河的北岸很长一段过去是高园子菜地,不易挖出水来,适于开冰窖,所以当年离民房较近的,紧贴着大道,路北就有一个大冰窖。
这个大冰窖总长约四十来米,宽约三十来米,总高加深度约五米有余。那时沒有挖土机械,全靠人工一锨一锨的把土挖出来,培帮在窖的四周。冰窖需在上冻前挖好备用。在最寒冷的三九四九天开始储冰,因为本地有“三九冰全,四九冰消”的说法。即冬三九、四九温度最低,冰最厚,四九末也是冰消融的开始。
凿冰时,由十多个青壮年男子,人手一把凌枪,脚穿一双“黑腿”(当年本地土造的用车内胎粘的可塞进干草保温的鞋),鞋底绑好“脚齿”(铁制带两个锐齿的圆环),带上拉冰用的纤绳,趁黎明前最冷的时间段开始劳作。先在事先选好的冰面上,用凌枪开出一道“琴”沟(很费劲的),再将冰用凌枪剁成长宽约 1 米的大冰块。因天气严寒,冰可冻到半米多厚。拉冰人将纤绳一头钩住捞上来的冰块,沿坡道把冰块垃入窖中码放。就这样,每天干到将出太阳空气温升之时。连干几天以后,待窖内储满约8000大冰块,在冰垛子上面苫(shan)一层柴禾苇,在苇上再苫一层稻草之类的软料(那时尚无塑料布),最后盖上一定厚度的干土,工程就结束了,只待热天开窖。
640 (2).jpg

储存下来的冰,对乡亲们用处可大啦。很多人家靠打渔贩鱼为生,挑担、背篓、推小车,后来发展到骑大水管自行车,将趸来的鲜鱼运送到高阳、保定等地去卖,这就需要用冰保鲜。贩鲜鱼者将在冰窖买到的冰用冰镩子镩成适当的冰块,放到鱼篓上方,冰上盖上棉盖,可保障在鱼卖完之前,冰不都融化成水,使鱼不能在出手前变质。我下乡劳动期间,曾听一个同龄人给我讲起他用冰的故事:那时他骑一大水管专卖小鱼和河虾,那河虾趸的时候底价就很高,并且怕重物压,热天易捂坏,于是他把买的冰用冰镩子镩成玉米粒大的小块与鲜虾混匀,上边盖上东西就蹬车出村了。到了别的村里或集市一吆喝“买虾来!买大虾!新鲜的大虾!”听到吆喝的人们出来买虾,因为冰粒透明又很小,跟虾掺在了一起分辨不出来,就一起称重了,只能这样做,河虾才坏不了,能勉强赚一点钱。
至于人们那时吃的冰棍也得用冰窖里的冰制作。有一年农历四月十八,是同口的庙会,那时上庙的人很多,大人们庙会上串亲、购物。小孩们庙会上就是喝冰水,吃冰棍,买鬼脸(面具),看杂耍,看拉大片等活动。所以每逢庙会,便有做冰棍的来村里投亲靠友,或在小店里住下,做冰棍卖。有一年我在一韩姓的朋友家,看到从县城来的一对邹姓夫妇做冰棍卖。他从老冰窖买来一大块冰,用冰镩子将冰镩成核头大小的冰块放在大木桶中,在冰块中放入很多盐(当年是放很便宜的'小”盐)。在冰块中插入铁皮制作的冰棍模具,在模具里加入含有糖精、红色、绿色或黄色的水,水不可加满,因为水结成冰后体积会膨胀。最后在模具里插入一段约一尺长的细苇子杆,盖上木桶,过一定时间冰棍就冻成了。取出模具放入水盆中片刻便能抽出不同颜色的冰棍来。那时的人们卫生意识很差,更不讲什么养生理论,加上冰棍又是冷冻的,没听说因吃冰棍喝冰水发生重大事故的。但吃后跑肚拉稀的肯定会有。而冰水就是放入糖精和颜色、水面飘着两三块冰块的水(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零摄氏度,也很凉的),一般是2分钱一根冰棍或一杯冰水。
640 (3).jpg

因为冰的用量很大,老冰窖里发冰的人也很忙。有时买冰的排队,发冰的就添人手,根椐需要的量不同,发冰的人用凌枪给解开,碎了的棱棱角角的堆在一边用苇蓆片盖好,等有小孩们来要冰时分发给各个小孩。在很热的暑天,每天都有村里的小孩来讨冰。甚至有的家长大声嚷叫着“xx,拿着小篓去河沿老冰窖拿点冰去,天太热了。” 发冰的中老年人心地善良,对来讨冰的小孩都是给个几小块,有时碎冰放完了就用凌枪杵下些新的来。不仅孩子们拎着小篓要冰,在村东下地干活的大人收工后回家必过此窖,也常有要块冰解暑的。大人们很自觉的弯腰拿一块碎冰,用手抹一抹,用衣襟擦一擦,放在嘴里含着,性子急的就咯吱咯吱的嚼着吃。冰块还有个必要用途:夏季,附近十里八乡有老人去世要办丧事的,必到老冰窖里来买冰,运回去放在停尸床下的大铁锅里,保持着该处的低温状态,让尸体不会出现异味。对这种情况,冰窖放冰的人绝无趁机提价多卖钱的行为。所以,老冰窖给村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多年之后,随着电力使用和用电器的普及,人们也提高了卫生防病意识,普通人家也有了冰箱冰柜,老冰窖逐渐推出了历史舞台。随着村里人口增加,村庄增大,老冰窖处早已变成了民房,只有老冰窖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图片来自网络
640 (4).jpg


作者简介

陈永皋,原安新中学教师,现退休在家,喜诗文,爱生活。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