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海滔滔 发表于 2017-11-7 14:18:45

台湾的寺庙与大陆不同


旅游去的地方多了,一到寺庙心情就会有些紧张,或者更确切的说会有所警惕。这倒不是因为寺庙本身,而是现在靠寺庙挣钱的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    譬如,有时你会遇到一些所谓佛学院的实习生,免费为你讲解,然后“劝说”一定要烧几百元一支的高香来略表心意,让你上下不得。你也常会今生有幸,碰到寺庙中来了位经年不遇的高僧或大师,凭法力为你解惑治病,这往往也需要你付出相对丰厚的“诚意”。有时你还会随着参观的人流不知不觉走入庙堂的深处,这才发现不敬佛祖已无法出得门来,然而那敬佛的东西是一定要用真金白银换的。即便到了韶山这样不同于寺庙的圣地,稍不留意也很难保住纯洁的景仰之心。    一次去江西旅游,在归来的火车上碰到了三清山某寺庙的住持,那人生得眉清目秀,温文尔雅,谈话间更发现他用词准确并极富美感。当谈到当下不少寺庙的那些做法时,他也深恶痛绝。在他看来,佛是以善待人,利用人们对佛的虔诚而强人所难并不是佛门应有的做法。    这次到台湾旅游,参观了台湾的不少寺庙,才发现尽管同根同宗,但台湾的寺庙与大陆却有着太多的不同。    在台湾,信奉者烧香是不要钱的,香火完全由寺庙提供。佛祖看中的不是你进香的多少,而是你对佛的诚意。台湾求佛采用“掷角”的方式,“角子”就是两个几近半圆的木块,一面是平的,另一面是弧形。求佛者双手合十,在佛前默默念出自己的愿望,然后抛起角子,待角子落地后如果两个面一致,就说明佛应允了你的愿望,否则就要重新上香,重新“掷角”。我在阿里山下的一个寺庙中,看见一位妇女连续5次“掷角”都没有如愿,但她仍在一遍遍耐心地掷,那种专注与虔诚令人动容。
寺庙内挂满了信众祈愿的牌子
    在台湾,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并对信仰笃信不移。就拿台湾人普遍信仰的妈祖来说,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生日,在这前后台湾都要举行大规模的妈祖绕境进香活动。每逢这时,台湾政界不分蓝绿、民间则是扶老携幼都赶来参与。数万的信众会自发地随绕境的队伍走完七八天的巡游全程。局外人以为这么多人每到一地,吃住会成为大问题,其实根本不用担心,所经之地的信众会主动提供招待,他们把这看成是对妈祖的敬奉,更不用说很多信众还会借这个机会向妈祖赠送还愿金牌。据说去年的巡游,台中大甲镇澜宫妈祖就获得还原金牌1292面,总重量高达126两。
台南大天后宫内景
妈祖巡游时的轿子
    在台湾,佛教、道教、妈祖、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种教派共存,信教的人非常普遍。特别在乡下,几乎每个村子都建有自己的寺庙,而且大都精美堂皇,成为当地地标性的建筑。在旅行的途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寺庙,即使很小的村落,香火也都非常旺盛。台湾寺庙的精致是大陆庙宇无法比拟的,所有的差异都体现在细节上,无论是外延还是内饰,雕工还是色彩都可体现出一种精巧的华贵,让人有了备受呵护与寵爱的感觉。
阿里山山门前精致的的龙隐寺外景


寺庙顶部众多的木雕佛像

台南的开台天后宫

天后宫门前的牌坊






有六个面的角楼



别致的香炉
妈祖庙内旺盛的香火
进香参观者络绎不绝

阿里山下妈祖庙挑檐的局部


金碧辉煌的天后宫内部
    正是因为这样,进入台湾的寺庙会有那种难得的轻松。你可以随意走动,放心拍照,敬佛请愿的、参观旅游的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不像大陆的寺庙,给人威武庄严、高深莫测的感觉。    也正因为信众颇多,台湾的寺庙一般不愁经济来源。很多寺庙和教会还会出资办学或做些公益事业,有的还会将规模做得很大,影响力也空前。正因为这样,台湾的寺庙与民众结合的也更加广泛,与社会相容的也更加和谐,几乎成了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寺庙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信众也都很愿意为寺庙服务。在台南当地最大的一座妈祖庙中,博主碰到了两个白种女人正在为寺庙的壁画做修复工作。出于好奇博主前去攀谈,但由于语言不通而无法沟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不过从两位的穿着和轻松认真的神态来看,应当是妈祖庙中的义工无疑。
妈祖庙内修复壁画的女士
    台湾的寺庙还具有一种开放的姿态,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位居台中的中台禅寺。初到中台禅寺,你会被寺庙的外观惊得目瞪口呆。它根本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传统寺庙,宏大巍峨的淡黄色楼宇完全是一座现代化建筑。整个设计融入了中西方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但仔细观察,每一处设计又都没脱离大乘佛学的妙理。如果远望中台禅寺,你会发现整个现代建筑恰似一位修行的人澄心坐在群山之中,散发着包容万千的磅礴气势。建筑以相表法,从中心主轴到金顶,以及两旁的小天梯与菩萨殿,也都有着不同的佛学隐喻。
中台禅寺侧面外观


中台禅寺的大殿正门
正门内两个正在切磋照片的妇女



中台禅寺高大的四天王殿



四天王每尊头像都有个四面
四天王殿侧的罗汉堂
    博主曾问过寺庙接待的义工:“为什么寺庙不是传统的建法?”他却回答博主:“佛主也没有规定寺庙应当如何建呀?”    更有意思的是,当你翻开禅寺的月刊,竟能看见《佛教理财观》、《金融海啸的我见我思》、《人生必修的管理课》等佛法与现实结合的安心处方。结合中台禅寺实践佛法的“四箴行准则”(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以及弘扬佛法的“佛法五化”(学术化、教育化、艺术化、科学化、生活化)可以看出台湾寺庙的现代化开放意识。
从禅寺的主殿回望
禅寺的正殿
    其实,寺庙就是一个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题图及文中照片均为博主拍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湾的寺庙与大陆不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